沁园春长沙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帮主  【夜读日思】 原创出品

【乔帮主缓缓说】湖南,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诞生了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沙,更是一座历史名城,3000多年的历史,厚重!但是,蒋介石的失误,导致长沙在日军占领前被错误焚城,长沙的历史,又是特别年轻,只有七八十年!毛主席诗词,特别有名的一首,叫做《沁园春长沙》,今天,乔帮主就给大家讲讲这首词的丰富的典故!

1

毛主席诗词典故

—《沁园春·长沙》

一九二五年,

深秋时节,橘子洲头,

一个俊朗青年目送江水东流,

这一年,他32岁,

看着湘江两岸的秋景,

感慨万千,

他要出发,去往广州,

离开湖南,

离开这个他生活、学习了二十多年的地方,

十四年前,他从韶山走出来,

进到省城读中学

后来又考入长沙第一师范,

那时候,他们意气风发,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假期时候,他们还去游泳,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18年,他创建新民学会,

学生运动中得到成长和历练,

当年深秋,他到了北京,认识了李大钊,

得以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

更重要的是,认识了陈独秀,

深得器重!

1921年,他参加第一次党代会,

红船上,立下铮铮誓言,

1923年,第三次党代会,他成为中央局秘书,

正式进入中共领导核心!

1924年初,他南下广州,参加国民党会议,

成为候补委员,国共第一次合作进入蜜月期,

年末,他回湖南养病,错过中共四大,

今天,他伫立湘江之边,

思考人生,思考革命的前途,

思考国家的未来命运,

到底,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视万户侯为粪土,

如今,他要远赴广州,

将来还要越过雪山,趟过草地,

从陕北走遍全中国,

建立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他在这里,终于明白,

谁主沉浮?

唯有人民!

思接千载,神游古今,

于是这首《沁园春·长沙》傲然问世。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

长沙文夕大火之痛

长沙天心阁城楼下有一个警世钟,钟旁的石碑碑文如下: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实行‘焦土抗战’政策。1938年11月12日,日军逼近长沙,长沙警备司令部奉命制定放火焚毁长沙的计划,并预定以天心阁举火为号,13日凌晨,南门某处突然起火,放火队员误以为信号,便四处点火,一场旷世大火骤然而起。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城区建筑毁之七八,死难同胞3000余人。长沙人民世世代代创造和积累的财富顷刻间化为灰烬,长沙人民为民族抗战做出了最大的牺牲。由于12日电码韵目代码为‘文’,史称‘文夕大火’。值文夕大火六十七周年际,特铸‘文夕大火警示钟’,铭耻砺志,以庆长沙的伟大复兴。

这段话,记录了长沙历史上最大的一场浩劫,这就是1938年11月13日的长沙大火。

【长沙警世钟】

夜读日思还原历史:

那时候,日军侵华,烧杀抢掠,离长沙越来越近!

11月12日夜晚和11月13日凌晨,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长沙留下如此深刻的伤痕?

张治中回忆,11月12日上午9时许,他接到蒋介石密电:

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先妥密准备,勿误!

在今天看来,这封密电并不是下达提前放火烧长沙的指令,因为这里有长沙失陷的前提。

那么长沙当时有没有失陷?

时任警备处参谋长的许权回忆:

1938年11月11日,侦知日寇先头部队在汨罗南岸构筑阵地,掩护其主力集结,又日寇在江西万载、宜春之线,受我以第20军为主力的部队阻击,伤亡亦大,毫无进展。湖南省政府判断在十天之内,长沙近郊无战事。于是决定安民,一是劝商民回城开业,二是召开孙中山诞辰纪念会,会后进行火炬游行。

华宣恩也这样回忆:岳阳陷落,张治中还特别鸣锣示众安抚民心。

11日,市商会负责人、湖南点灯公司总经理肖莱生为电灯公司搬迁问题来警备司令部找副官处长沈印心,沈陪肖去找酆悌,酆悌回答,前方尚好,百姓疏散无妨,电灯公司撤出长沙还没有接到命令。

11日晚,康泽从江西来到长沙,在警备司令部摇电话给关麟征,关回答说,前方平静。

12日上午,为纪念孙中山诞辰,市府在教育会坪举行集会。市长席楚霖在会上讲话,说敌人尚在新墙河以北,百姓就疏散,这对前线战士的给养、伤员的转移和护理都极为不利。他还要求商店开业,市民安下信赖,已经疏散的要迅速回城。

长沙近郊十天之内没有战事,政府还决定安民,那怎么就烧了呢?

著名爱国将领张治中在《长沙火灾一日记》这样写道:

我问过席市长伕子之事,将近两点就寝,刚入睡副官王建成就来报告说城内很多响声,已经起火。我立刻披衣起来,看到有三四处在起火,此时电灯尚未熄灭,再过不久,约在三点钟以后,火势更大,到处电话都打不通了。四时许,酆司令报告:“各处起火,电话已断,文局长找不着。究竟放火者何人?看这样子,似为一大规模有组织的行动,外面人都传说火是由警察局开始烧起的。”

陈诚回忆:

寇军于11月12日晚,侵入岳阳南方之新墙河畔,适于此时,汨罗与长沙间之电话一时中断,张治中心里先就慌了。后来又听错敌抵新墙河之情报为敌抵新河——新墙河属岳阳,新河属长沙,两者南北相距两百余里——这一字之差也是他“张皇失措”的缘由。一方面他自己赶忙登上汽车,落荒逃走,一方面就打电话告诉酆悌照预订计划行事。酆氏不该单凭电话就转知徐、文二人干起来,落得张治中事后因无凭无据而将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13日午间和张治中见面,他说大火的事他全不知情,定系另一系统所为,真亏他说得出口。

《抗日战争研究》主编荣维木分析指出:“国民党确定了焦土抗战的方针,事先做好焚城准备,焚城随着中日战局的发展,也就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这是大火的必然性。”“但长沙大火是在混乱中发生的,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

“文夕大火”毁灭了长沙城自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积累,地面文物毁灭到几近于零。长沙作为中国唯一一个2000多年城址不变的古城,文化传承也在此中断,在历史研究上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人民流离失所,商业贸易、政府机关、学术机构等几乎完全被摧毁。但这只是大摧毁的开始。当时《中央日报》的社论:“长沙近30年来,物质、人力欣欣向荣。全国都市中,充实富庶,长沙当居首要。百年缔造,可怜一炬。”

在长沙之前,没有因为焦土抗战政策被毁掉过整座城市,在长沙之后,也未有哪座城市因为这个政策被毁掉,长沙很惨烈地成为了最后一个牺牲品,发生在长沙的这场大火则几乎毫无意义可言,唯有惨烈的伤痛,让人们至今追思。

3

毛主席,叫我们如何不敬仰?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其诸多诗词中的一枚奇葩,其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以及所映衬的作者的高尚品格,即使与历史上著名诗人相比,也独具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灿若星辰的伟大诗人和不朽的诗作。若将毛泽东放置中国诗坛,在灿烂的群星中他可堪称北斗。他的诗作,或可以谓之前无古人,瞻望当今诗坛又可谓后无来者。

毛泽东的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把古为今用的信条发挥到了极致的境界,以他独到的思维和敏锐的目光,审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他波澜壮阔一生的独特经历和举世瞩目的创举,历史上任何一位伟大诗人都无法与之并驾齐驱,相提并论。

任何一部不朽的诗作与他的诗词相比都难掩其绌。无论是爱国诗人屈原和其《离骚》;还是以“诗仙”冠名的浪漫主义杰出代表李白及其《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以豪放著称于世的苏轼及其“大江东去浪淘尽”;再以愤世忌俗“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四库全书语)的辛弃疾和“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永遇乐.京口北国亭怀古》);或以现实主义重量级诗人杜甫及代表作“三吏、三别”;又以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新乐府·五十首》等现实主义题材的诗作,毛泽东的诗词都予以极大的超越。

历数上述诸多的诗人及著名的诗作,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相比(当然并不止此一词作),我们从中不难发现,毛泽东的诗词与其相比最大的不同:

  第一、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尤其对古诗词有特殊的强烈的爱好。在日理万机之余,几乎全部沉浸在对古典文学包括诗词的欣赏和研究之中,古典诗词成为他审美情趣的中心或重要方面。在对古诗词研究和自己创作诗词过程中熟悉和掌控了诗词的规律,并将其运用自如。

  第二、毛泽东既是杰出的诗人,又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革命领袖。基于后者他不能不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对欣赏过去时代的作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首先去检验它们对人民的态度,以及历史上的进步意义。同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政治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古为今用,创作自己的诗词。

  第三、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历史每一时期的优秀诗词文化,结合革命实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诗词风格,勃勃生机、奋进搏击、自强不息的思想情感和冼练的语言。纵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所反映出精神境界,以及其它诗词所映衬的品格,都是那样的昂扬向上,即使面对挑战和失败,也毫不气馁的意志,以及“冷眼向洋看世界”的胆略,丰富的美学内涵,对古人和其诗词给予了极大地超越。

  毛泽东是一部厚重的“书”,我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予以拜读,才刚刚翻开了一页。毛泽东诗词是这部厚重“书”的组成部分,至今才刚刚开始浏览。这部厚重的“书”需要我用毕生的精力认真研读,或可略知一二。即使如此,我也将受益终生。至于为什么他是我的恩师,以前文章有所提及,这里不再赘述,过几日,我即将踏上去往湖南的朝圣之旅,看长沙、看韶山,看看他老人家生活、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你们期待吗!约我,就一起来!

4

夜读日思

毛泽东的这首词极富浪漫色彩,

既有文人雅韵,又大气磅礴。

开宗明义,向读者交待了词作的时间、地点。

寥寥数语,

就将人们带入了寒秋之季,湘江之畔,名胜之所。

吟诵起来尤如就在他的身边,

倾听历史钟鼓,

领略他胸中自有百万之众的雄才大略,

报效革命事业的壮怀,

对革命前景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即刻进入这首词别据一格的意境,

跟随伟人同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跃跃欲试,壮怀激烈。

毛泽东集领袖、战略家、大诗人于一身,

无时无处不在以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领袖才华,

召唤着人们为崇高理想而奋斗和献身。

因此,从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历史背景入手,

才能领悟这首词的艺术魅力;

随同毛泽东这首词跳动的脉搏走入风云突变,

大浪淘沙的年代,

才能深入这首词的意境之中,

探寻它深刻的内涵。

(0)

相关推荐

  • 教学设计‖部编版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教学设计

    应很多老师的要求,为了帮助老师降低备课成本,下邳语文搜集精选[部编教材]第一篇<沁园春·长沙 > 教学设计 (共10页),希望对老师们高中新教材教学略尽绵薄之力.具体内容如下: 教材分析 ...

  • 毛主席诗词鉴赏系列·一

    诗词鉴赏 毛 主 席 毛泽东是近代最后一位伟大的领导者.他从一个农家子弟,获得神秘的幸运之神的帮助,以坚强的毅力,不屈不挠地攀登着,终于成为一个大国的开国领袖. 考毛泽东一生,始终以革命济世为己任,又 ...

  • 天心阁听雨

    宋建民 □ 宋建民 周末,坐在绿树簇拥的天心阁茶楼,看着室内风格迥异的雕木.画栋,听着窗外荷荷的风雨声,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兴致.偶有几束雨丝飘进来,落在我的脸上,头脑清醒了许多,循着密集的雨点敲打在古阁 ...

  • 1938年因译电员漏打一字,导致3万多人丧生,当时发生了什么

    1937年7月7日,随着卢沟桥的事变得爆发,日本的野心也彻底暴露出来.对此,中国除了全面抵抗之外,另一条路就是亡国灭种.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长沙危急,保卫战随之到来.不过布置战略的过程中,国 ...

  •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活性污泥的SVI

    通过前面几篇内容的介绍,我们对污水厂日常检测的活性污泥的项目做了一些了解,那么是不是通过这几项日常检测项目,就能够完整的描述和掌握活性污泥了呢?答案当然是不行的,活性污泥是多种微生物聚集的共同体,我们 ...

  • big: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人!

    B表房屋,与房子有关的就表示大,与small(=narrow)对应.汉字"大"就与人有关,释义是"与人有关的就叫大".小,原指分开的沙粒,后指小的.细小的. 象 ...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05-29 青年毛泽东 直径2厘米 毛泽东去安源 直径5厘米 毛主席在陕北 直径5厘米 直径3厘米 真径5厘米 直径1厘米,纯金 直径5厘米 谢谢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翻译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来决定主宰呢? 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 《沁园春·长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有评论家说:毛泽东用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诗词,营构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过去.现在.将来的人们,都想探究这个世界,都有必要认识这个世界.打开这个世界奥秘 ...

  • 电影《谁主沉浮》

    <谁主沉浮>以三大战役为背景,以1949年元旦为切入点,以塑造毛泽东形象为中心,艺术地选取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的重要历史事件,集中反映了毛泽东对人民的无比深情-- 来源:学习强国  1905 ...

  • 孙东霞《沁园春长沙》

    孙东霞《沁园春长沙》

  • 深度:老头乐年销量超100万辆,五菱宏光强势入局,老年代步车市场谁主沉浮?

    AgeClub线下预告丨ABI2021北京站·中国老年产业商业创新大会,时间2021年1月16-17日,点击了解详情,报名入口>>> 前言: 新闻1: 2020年11月20日,公安部 ...

  • 熊玲:婚姻里谁主沉浮

    和另一半有爱无性,有性无爱,无性无爱有孩子,那个婚姻更痛苦? 提问者,提到了三种婚姻,重点想问她们的痛苦,谁比谁更大?对此,笔者质疑设问的定义,即,这三种婚姻的前提是一样:痛苦的,想问哪一个更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