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阳:大明饱受指责的“辞官达人”
相关推荐
-
中国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是有多惨,为何会被处以凌迟?
明武宗朝的大太监刘瑾被判凌迟,示众三天,要多惨有多惨. 凌迟是古代的酷刑,就是所谓的"千刀万剐",明朝的大宦官刘瑾就被判了凌迟,不但如此,明武宗还判刘瑾示众三天.刘瑾因为谋反,被明 ...
-
李东阳:忠烈不如方孝孺,功绩不如曾国藩,为何能得到文正的谥号
谥号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的恭王.懿王时期(王国维先生考证出的结论),随即在周王室和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中广泛施行.始皇帝嬴政一统六国后,认为谥号制度有"子议父,臣议君"之嫌,就把它废除了 ...
-
李东阳:潜伏在皇帝身边的狠人,只为亲手摧毁刘瑾,还世道光明
李东阳,明朝正德初年内阁首辅. 为了光明重现,他忍辱负重,悄悄潜伏在皇帝身边,把当年君君臣臣那些事推到了历史的天花板. 李东阳画像 1505年(弘治十八年)6月9日,千古绝好的明孝宗朱祐樘即将告别这个 ...
-
才子被讽性格像老太婆,写28字小诗回怼,句句大白话却令人叫绝
在我国历史上,从不乏"神童"式的文人出现,唐代大诗人骆宾王7岁便能写出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咏鹅>,宋代大文豪黄庭坚7岁时也写出了蕴含深刻哲理的<牧童诗>,其 ...
-
大明的权阉 -“立皇帝”刘瑾也是个改革家
刘瑾,陕西兴平人,出生在一个贫寒家庭.本姓谈,六岁时被送给宦官刘顺做干儿子,改姓刘,并净身入宫成为了一名宦官.刘瑾早期一直默默无闻,大概五十岁的时候还是个普通宦官,还因错被论死罪. 以刘瑾当时的地位应 ...
-
明朝正德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得罪了太监刘瑾...
明朝正德时,兵部尚书刘大夏得罪了太监刘瑾,刘瑾道:要是他亲自给我跪下,我就放过他. 正德初,刘瑾专权,刘大夏上疏弹劾他,说刘瑾专权奸虐,蛊惑圣心,罪状甚悉,希望陛下严加惩治.武宗虽然没有作出回应,但是 ...
-
大明王朝:海瑞愤而辞官又愤而复官,究竟经历了什么?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1篇文章) 浙江终于等来了嘉靖帝的圣旨,满怀着希望的海瑞被当头一盆冷水浇下,失望之余,他仍然认为嘉靖帝是被蒙蔽的. 虽然赵贞吉讲要给他请功升官,但是对海 ...
-
大明王朝:海瑞明明被举荐升官,他为什么听后却愤而辞官?
(杨角风谈<大明王朝1566>第130篇文章) 浙江的案件被嘉靖帝巧妙地利用上天给结了案,严党看似全胜,实际上也面临着另一个考验,这是后话,后面会提. 而对于清流派来讲,无异于一次沉重打击 ...
-
他混不了官场,57岁辞官,80岁成为一代...
作为艺术的一种,书法也是需要天赋的,如果看过历代名家的生平,"自幼聪慧"的评语是少不了的,而这位影响后世近500多年的书法家,绝对跟"聪慧"无缘! 他就是明代书 ...
-
举人不愿做省长,辞官回乡后研究书法35年,一手楷书堪比欧阳询
原创斋晗2020-06-16 17:18:26 武则天曾言:"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心怀天下之人,必定是道德高尚之人:心有苍生之人,必定是嫉恶 ...
-
慈禧调查太平天国的财富,派去的人不是被暗杀就是辞官
清朝末年因为吏治腐败.又受到列强的侵扰,因此发生数起农民起义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太平天国,半片清朝领土都落入太平天国的手里,好在曾国藩的湘军强势崛起,才让清朝没有就此结束.不过太平天国留下的庞大资 ...
-
郁新:被朱元璋、朱棣封为户部尚书,建文二年辞官,看重夏元吉
郁新于洪武二十六年被朱元璋从户部右侍郎提拔为户部尚书,建文二年因病辞官,朱棣登基后,再次任命郁新为户部尚书. 在郁新之前,王钝曾担任过很短时间的户部尚书. 王钝字士鲁,太康人,元末猗氏县尹.洪武中期, ...
-
文徵明辞官作画欲追逐世外桃源般的隐居生活
在明代,"吴派"之所以能取代"浙派"成为画坛主流,是因为其绘画内涵发生了变化."吴派"所倡导的文人画,因主张绘画的文化气息和文人雅趣,不仅为 ...
-
他混不了官场,57岁辞官,80岁成为一代书宗,小楷深得智永笔法
作为艺术的一种,书法也是需要天赋的,如果看过历代名家的生平,"自幼聪慧"的评语是少不了的,而这位影响后世近500多年的书法家,绝对跟"聪慧"无缘! 他就是明代书 ...
-
清官辞官后,竟没盘缠回家,皇帝得知后却大怒:斩首示众!
古往今来,当官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出路,不但能够给家族带来荣耀也能带来物质上的切实收入,就算是两袖清风的官员,也不用为温饱问题犯愁,毕竟自己领到手的俸禄就能够养家了.但是这种在我们看来根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