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十三“山”(中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唐代大诗人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那么,鄂州十三“山” 是哪些神仙呢?        西山,史名樊山。据《武昌县志·山川》载录:“西山,在县西三里,高七十六丈,因其在县西故名。”西山有孙权即位坛、吴王避暑宫、九曲亭、寒溪江边吴王钓鱼台、西山寺、屈原望楚亭、松风阁、营盘等重大历史文化古迹;还有故亊传说景点:庞统读书堂、蒋干盗书西山庵、周瑜号炮台、吴王试剑石、比剑石、洗剑池、石门开等等。        雷山,史名樊山。据《武昌县志·山川》载录:“樊山(雷山)在县西五里,高九十丈,周二里。”临樊口,有刘备樊口屯兵地、吴王岘、“长安号”、武昌鱼产地、苏轼樊口幽绝处、抔湖、退谷、营盘垴、望夫石、盐船石等名胜古迹。莲花山。山连九峰,状若金莲初开,独展灵秀。据《武昌县志·山川》载录:“莲花山在县南五里,山若莲花浮水,故名。”相传三国时吴王孙权,曾于此操练水军;又俗传元代大诗人丁鹤年,曾隐居此地,《南湖度夏》,留下了“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旳诗句。莲花山有元明塔、石林碑、通天桥、莲花池、济阳王蔡哲墓等游园景点。          葛山,据传东晋葛洪炼丹于此。据《武昌县志·山川》载文:“葛山在县南十里,相传葛洪炼丹处,山东南有石洞,箕踞之迹宛然。山阴名夕阳红,有琴床石。石上数武,有洗药池。山巅有石如斗,凿而旋升,上有葛仙寺。”        三山,有九龟的传说:三山有九个山头,是九龟修炼成仙的地方。仙成下东海,石留。此地留有九龟下东海的龟头村的地名,九八年防汛抗洪时,有渔人曾发现有九只乌龟游于此,人们猜传“九龟常回家看看”,大概是从东海溯长江过樊口大闸潜游回来的 。当地人敬“龟”如神,捉到龟不吃,也不卖,只“放生” 。有求财,求福、求长寿的人们,经常到这九龟山上看一看、转一转、摸一摸,沾沾仙龟的灵气。三山还有古屋吴氏祠堂,属市级文物保炉单位。        白雉山,原名白纡山。相传古代有仙人驾骑白鸡于此山,“雉”留仙去,白雉化为主峰,遂故名。山有鹫碑寺、禅坐石、石佛像、金牛石、戏台基、明泉寺、八卦铜鼓地等十八景。        天平山,俗名麻羊垴。其上有云盖寺,红色胜迹多多:鄂南抗日指挥中心旧址、麻羊垴抗日纪念舘、新四军营房旧址、烈士陵园等等。清峰山,据《武昌县志·山川》载文:“清峰山在县西南一百里,一名新峰山。高十余丈,周二里,山上有清峰寺。”有观音石、莲花塘、仙桃树、凤凰落巢、玉泉井、金龟拜塔、石青蛙、石螃蟹、善财洞等自然景观。山脚有邓姓青峰山塆。        沼山,据《武昌县志·山川》载文:“沼山在县西南七十五里,高百余丈,绵亘十里。”上有关帝庙、烽火台、鄂王台、藏经洞、朱妃庵等历史文化景点;又自然景观:鸡公石、神龟望月,狮子开口、罗汉崖、石佛、牯牛饮泉等;还有故事传说景点:赶鞭山、笔架山、美女峰、佛泽泉等。峒山,据《武昌县志·山川》载录:“峒山在县西南五十里,突起樊湖中。本名童山、又名铜山。”历史文化景点:招隐寺、陈氏宗祠、紫竹堂、进士墓、望江亭、荷花池、砚盘石、宴月楼、将军柱、清风亭、狮子垴等。        凤凰山,其上有凤凰禅寺,又有妙明寺。且有妙明寺的传说:妙明是三国吴王的第三女,妙明的姑姑孙尚香,是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夫人。孙、刘为荆州交恶后,孙权接回孙尚香,居于武昌城外十八里的凤凰山下。妙明与姑姑住在一起,后也未随孙权迁都回建业,终老于此。后人为了纪念孙尚香和孙妙明,特立庙祀之。        胄山,其上有胄山古刹(寺),下殿为观音殿。相传秦始皇挥神鞭劈山填海,三鞭抽不动,并遗一神“胄”于此,胄山由此故名。花马湖胄山不远处有半边山,俗传为秦始皇神鞭所劈,均为花马湖“山”的风景奇观。        城子山,是新石器晚期人类活动古遗址,立有鄂州市人民政府文物保护碑,上有城子寺,不远处有伍通寺,城子山坡沿徒削,像座土城,传说是伍子胥派兵挑起来的,故下雨时一边积水,一边不积水;隔不远有伍担塆、伍担山、伍担桥,言传是楚国时伍子胥旳老家,不远处有伍通寺。伍担桥连接马桥古驿道。伍子胥逃楚奔吴的“芦洲渡”,相传在马桥古驿道严塆黄鹤林(马桥村八组)。临江芦洲湾的古地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名山的呐喊,群山的呼唤。一方面,我们山的旅游资源贫乏,另一方面,我们有的山人文景观资源很丰富,但是又开发不够。西山能否把“孙权即位 郊天坛”建起来,雷山能否把“望夫石” 凿立起来?这是名山面临的思考。       人们只知道西山,把雷山忘记了,其实雷山的人文景观也很多,这里是军事要塞,八百里樊湖入江之口即樊口。“樊口”作为古迹载于《武昌县志·古迹》中,历史上很多重大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我们能否以洲尾、抔湖、退谷为依托,建“樊口公园”;雷山脚下能否建“刘备樊口屯兵广场”,刘备周瑜樊口会师,《三国志》有载;秦始皇樊口设“受降台”,收俘楚王负刍,《楚国演义》有载等等。这些重大历史及传说令人瞩目,“如高山仰‘址’” 。        城子山在段店镇边,虽然不大也不高,其实不然,城子山确有“名山”独到之处,它除了是新石器时期人类古遗址外,还有伍担塆,传说是伍子胥的老家。第一个说的是李儒科,第二个说的是段店街姚玉成,第三个说是伍担塆(石龙塆) 的石姓老人。君已别、别、别,相继西行漫去,乌乎!哀哉!楚文化要发展,要繁荣。我们能否在城子山建“城子山社区文化广场”呢,把不远处的伍通寺合并到城子寺,成伍通二殿,整合资源。可以按清峰山寺的朱元璋、葛山寺葛洪的传说文化模式来搞,还可以搞健身广场。(未完待续)       “山”开鄂州,留绝唱:《武昌县志·沿革》记载:“帝尧时有樊仲文,今武昌有樊山。”《武昌记》曰:樊口南有大姥庙,孙权(吴王)常猎于山下,依夕见一姥,问权猎何所得。曰:正得一豹。母曰:何不竖豹尾?忽然不见;《三国志·吴书·王蕃传》孙皓帝“武昌殿上斩王蕃,出登来山(雷山)”        南朝·陈僧《咏雉山孤石》:迥石生空立,平湖四望通。岩根恒洒浪,树杪镇摇风。        唐·宪宗李纯御游白雉山,作诗《雉山吟》:灵鹫高峰伊画屏,飞来竺国记图经。危梯下瞰呼猿洞,远霭遂连放鹤亭。并亲笔书赐“灵鹜禅寺”四个大字匾额。        宋·苏轼《武昌西山诗》:“春江渌涨葡萄醅,武昌官柳知谁栽。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元·丁鹤年莲花山《南湖度夏》:湖山新雨洗炎埃,万朵青莲镜里开。日暮菱歌动南浦,女郎双浆荡舟来。        明·太祖朱元璋清峰寺无题诗:清泉圣水甘露涌,峰似鹫岭菩萨众。古佛灵光圆普照,刹那匡显冮山统。并御书“清峰古刹”。        明·邬昶《同孟先服游云盖寺》:雨出谁能霁却归?步追虎迹入芳菲。老僧不下禅床久,终日开窗看鸟飞。        清·朱晴初游沼山:“沼峰十里碧烟稠,大局睹成在岭头。到底龙潜真荫出,地灵人杰足千秋。”是这些名人吟咏、书写了这些山,是山铭记了这些名人,名人则成就了这些名山。       “山”的飞、禽、走、兽:“飞”山:大龙山、天龙庵、凤凰山、龙凤山、凤山垴、天鹅山、飞鸦山、大鹰山,白雉(鸡)山;“禽畜”山:牛山、马山、走马山、马鞍山、马安山、马儿垴、麻羊垴、金鸡山、猫儿山;“兽”山:虎山、狮子山;“爬行”山:蛇山,龟山;此外,还有“神仙”山:葛山、观音山、仙人山、东方山(鄂州境内一部份)。          由此统计:能“飞”的山9座、能“走”会“跑”的山11座、能“爬”的山2座、“神仙”山4座,总共26座。         “山”的十字歌:一横山、二锚山、三山、四峰山、五卦山、六挡墩、七星山、八折山、九峰山(西山有九座山峰)、石(十)山。          “山”的故事多:金鸡啄“菜”。话说西阳畈蒲团乡,有一座石头山,海拔66米,总面积68亩,绿树青峰,名金鸡山。金鸡山边有一座村落,叫蔡畈,这山也曾随蔡姓,叫蔡家山。相传在旧社会,有一年这里发人瘟(瘟疫),一年就走了16条扁担,即有16口男丁过世,令蔡氏家族惊骇不已。后请来阴阳先生,这阴阳先生说与金鸡山有关,即“金鸡啄菜(蔡)” 。后来,蔡氏家族在金鸡山建了蔡氏祠堂压“金鸡”,并在金鸡屁股后头凿了一个石坑,以示惩戒,金鸡山改名为荆奇山,金鸡寺也跟着叫荆奇寺。后来,蔡畈人才辈出,兴旺发达,金鸡山的名字才得以复名,但是荆奇寺的名字至今依旧。故事讲到这里,人们不信,不妨到金鸡山看一看、游一游,荆奇寺的香火很旺,热闹非凡。考其《蔡氏宗谱》,蔡畈原是一个显赫的家族,是明代济阳王蔡哲的后人,吴都蔡家巷的发脉。       俗传金鸡山曾是渔村“水驿”,三国时,吴王到瓜圻种瓜必经此水驿,金鸡山、瓜圻、横山、峒山、三山等樊湖水域“高地”都曾是吴王的水军营寨。鄂州“山”的故事及传奇、传说很多,精彩纷呈,人们津津乐道:如沙窝里“天鹅抱蛋”,泽林飞来“金凤凰”、三山上长出“九龟”,碧石上驾骑来“白鸡”,东沟那边有个“月亮”、梁子湖上有“七星”、太和那里出“太阳”等等。这些“山”的故事,就不一一道来。      “山”的哀歌。弓背山祭:呜呼,弓背山!位于洋澜湖之南,马鞍山北,约200米处,海抜57米,面积69亩。以山形,象弓背得名。呜呼!天苍苍、地茫茫,盘古开天地而生,古寿难考。呜呼!湖边之山,“城”中之山!一日忽然不见,消失在灯红酒绿之中,鸣呼、哀哉!留下了山的祭意:刘锅驼山“宰相山”,雄哉!壮哉!妙哉!       虎头山呜呼,凤呜千古绝唱。据《武昌县志》载录:虎头山在县东三里(在市重型机械厂内,现巳毁。)虎头山以形似而名,又名凤穴山。梁(朝)庾信赋“龙蟠凤集”是也。旧名凤阙。《武昌记》曰:城北有冈高数丈,名为凤阙。吴黄龙元年,有凤凰集此冈,故谓凤阙。《土俗编》:上枕虎头,下瞰南湖,一佳胜也。《武昌县志·古迹》云:凤凰台塔在武昌县东。凤凰台在虎头山。《三国志·吴书·孙权传》载录:吴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夏四月,夏口、武昌并言黄龙、凤凰见。丙申,南效即皇帝位。        吴书所载“武昌凤凰见” 即是所指,孙权正是因此吉兆,称皇帝的。可见虎头山,是“凤凰”之山、“古迹”之山、“经典”之山。弓背山、虎头山,呜呼!哀哉!还有“雄鹰”折翅大鹰山。       山的保护与开发建设。我们现在讲“人”权,是不是也可以讲“山”权,给山立法,加以保护。弓背山,虎头山故然不幸,但也有不幸中的万幸,如蒲团的金鸡山,据村干部讲,当年筑武黄高速公路时,筑路公司曾以二十万元的价格,买下金鸡山的石头筑路,所幸未果。现在金鸡山荆奇寺已成为周边数十里宗教文化的社区活动中心,一年创造的经济价值就不止二十万。同时,对于建设和谐社区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再就是,能“抢救”的山应该“抢救”,城中之山的“大鹰山”, 还有三山等,就不要再开山取石了。        现在,我市正在建“三国”历史文化旅游城,“龙蟠北矶”的观音阁江滩公园已经建成,被岁月湮没的中国十大古钓鱼台之四的吴王钓鱼台,已经得到认定重建;我们何不再造“凤鸣东冈”的虎头山,其遗址就在武昌大道边的原重型机械厂内,机械厂已搬迁,能否将剩下的二个车间拆迁,建“虎头山”文化广场?让吴都再添三国历史文化“山”的景观。        鄂州人文历史谱写了这些山,当山溶入了这些人文历史,山便有了山的“魂魄”、山的“品质”、山的“道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