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最近一些媒体报道和一线人员发声看,你可能会被吓到。深圳某2000万/套起步的楼盘,居然因为人多要施行“限流”“暂停接客”!目前光是有公开报道的,除了恒大取得逆市业绩外,主流的信息大概都是这样的:✓ 某知名房企华北区域优化约700人,北京区域已经出现了30%左右的人事变动,很多普通员工已经“疫无返雇”;✓ 四川企业中迪禾邦对内宣布无力支付1月及2月工资,劝说员工主动辞职;✓ 房天下、广东中原纷纷开始了降薪、减津贴、优化人员配置;✓ 各大项目普遍以“促销”“低价”为噱头包装...在企业端,实际上都碍于全球性的宏观形势、国内资金面并未向地产大幅放开、调控政策依然持续等因素,大家的经营预期是十分谨慎的。去年的同一时间,国内头部房企在一份名为“收敛聚焦,巩固提升基本盘”的邮件中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再寄望于“触底反弹”,宏观形势不复以往,不是过了今年、明年就会好转,我们需要做好长期准备。
活下去包括自身的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品质能力提升、成本控制得当、追求更稳健的发展策略等等。比如,我们看到的某开发商去年开始就大规模岗位优化。就房地产行业而言,大的环境,我的理解是他还处于一个持续优化结构的过程。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后房地产时代,由“大干快上”转为“保质保量”阶段。作为普通人来说,想知道市场真相,除了关注开发商在干嘛以外,一个关键环节,应该是关注数据。在刚性需求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当疫情情况初步可控,工作生活逐步重归轨道,被抑制的需求,陆续开始释放。一场突发事件,让人们开始有了城市辨识能力,哪些地方管理水平高、配套资源好、“更有前途”,都是决定人们出手,拿钱投票的关键因素。我们看到,深圳、杭州的环比增长最为显著!有人说爆发式。而成都,则继续以全国成交面积第一的速度,惊人的快速回暖。
在统计局数据上,成都2月份的新房价格已经上涨1.2%,领跑全国。此外,重庆3月数据环比2月上涨166.91%,意不意外?当然,其中有一定原因是重庆2月份网签基数少。但重庆前10周周均成交面积位于全国第二,仅次于成都,反映出重庆,还是不虚的...从新房看,一二城市有率先启动的迹象,而三线以下城市仍然低迷。支撑现目前购房需求爆发的基础,是实际需求和人们对大城市的信心!刚性化需求,可能因为一场疫情而延后,但却没有消失。在北京上海楼市调控依然铁板一块的时候,去其他大城市买套房,成了很多人的打算!尤其是在开发商轮番的“促销政策”攻势之下,吸引了大家踊跃下叉!
在土地供应量的减少、传统假期和黑天鹅的三重作用下,全国土地市场成交规模较1月份大幅缩减,同比也出现下跌。从克而瑞统计的数据看,同比降幅接近两成,算是历史低点。但我们应该关注到一个数据,土拍的价格,越来越贵了!成交总价,没有因为成交量下降而减少!看粉色的折线,今年2月份较2019年2月,平均楼面价上涨明显!土地市场跟新房市场有些类似,最近一二线城市的地卖的好!尤其是优质地块,都有一定的溢价率!是要抢的!还是看CRIC数据,从春节之后的2月份开始,几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成交数据启动了!
上述三个表,南京、成都、杭州,恰好反映当前热门二线城市,在冰冻期过后,开始复苏的步伐。再来看下贝壳研究院的数据,3月2-8日,18个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与去年12月周均水平的比较:
广州、大连、南京的成交量大致已经恢复到去年12月的70-80%,杭州、济南等地恢复到了近60%!重庆的二手房复苏情况不理想,主要原因是中介门店复工较晚,以及明显的受到新房市场挤压。二是,在“一城一策”“房住不炒”的前提下,各城市如何更好的利用稳定发展房地产而间接弥补或刺激经济,以及“失去的日子”?简而言之,楼市企稳,很重要。但绝不放任炒作,是前提。现在再去讨论“楼市究竟回暖了?”“要不要赶紧去抢一套?”选择一座优质的大城市,分享红利,共同成长,已经成为多数人共识。选择优质城市里,地段配套都不错的优质住宅,换一套好房子,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体验,及时享乐,也是很多人的共识。在买方市场,人们基于自身情况的理性消费购房,是很明智的举动!当一些还不错的楼盘,给出了实质的价格优惠,宽松的购买条件,例如又是分期,又是无理由退房等,有些人,已经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