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麻黄汤治发烧一例
许**,男,3岁 昨日下午(2020年12月6日)4点半发烧,由妈妈抱来看诊
刻下:精神萎靡
诊察:舌红苔薄,食指指诊:色紫直达气关,背部皮肤烫手,测体温38.5摄氏度。无流涕、无出汗、无鼻塞,大便硬。
辩证:风寒束表证
论治:辛温解表
处方:麻黄汤加减
免煎颗粒:麻黄1袋(5克饮片)、杏仁1袋(10克饮片)、桂枝1袋(6克饮片)、炙甘草1袋(3克饮片)、荆芥1袋(10克饮片)、防风1袋(10克饮片)
3剂,煎服法:温开水泡服一剂分三份,每一小时喝一次(1份),直到汗出停服,密切观测体温。
2020-12-7上午9点15分
小孩体温已经恢复正常,上幼儿园去了。
经询问妈妈:昨天按照医嘱,喝了两剂免煎中药颗粒,没有出汗,睡觉了,就没有喊醒继续喝药,夜里体温也不高了。早上精神佳,吃完早餐上学去了。

方义:本方证为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风寒之邪外袭肌表,使卫阳被遏,腠理闭塞,营阴郁滞,经脉不通,故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痛;肺主气属卫,外合皮毛,寒邪外束于表,影响肺气的宣肃下行,则上逆为喘;舌苔薄白,脉浮紧皆是风寒袭表的反映。治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方中麻黄苦辛性温,归肺与膀胱经,善开腠发汗,祛在表之风寒;宣肺平喘,开闭郁之肺气,故本方用以为君药。由于本方证属卫郁营滞,单用麻黄发汗,只能解卫气之闭郁,所以又用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药,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既助麻黄解表,使发汗之力倍增;又畅行营阴,使疼痛之症得解。二药相须为用,是辛温发汗的常用组合。杏仁降利肺气,与麻黄相伍,一宣一降,以恢复肺气之宣降,加强宣肺平喘之功,是为宣降肺气的常用组合,为佐药。炙甘草既能调和麻、杏之宣降,又能缓和麻、桂相合之峻烈,使汗出不致过猛而耗伤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用。四药配伍,表寒得散,营卫得通,肺气得宣,则诸症可愈。
加减:荆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防风性温而润,善走上焦,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并走于上,发散风寒。
加减:荆芥以辛为用,以散为功;防风性温而润,善走上焦,二药伍用,相辅相成,并走于上,发散风寒。
禁忌 ①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 ②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