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优化系列之 经济订货量
一般而言,优化批量订货或生产所发生的库存处理本一般使用经济订货量即EOQ。先以一个简单的模型开始,然后再加以扩展。
在一家书店的货品中,钢笔是常备货。从当地一家公司采购钢笔,单价为每支1元。一般每天卖出75支钢笔。一旦决定购买,就会打电话给供应商,要求订货。货品是由快递公司在一小时后送到。订货和收货的成本为20元。对店里的库存数量太多有些担忧。预计库存的成本大约为每年20%(可以用这笔钱投资,得到可观的20%的投资收益率)。
每次订货多少呢?
订货量的决策,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成本。一种是订货成本,即每次订货时都会发生的成本,而不论订货数量的多少。另一种是库存成本,即用这笔资金投资的机会成本。
以一年为一个时间段,看看这些成本如何随订单规模而变化。
如果每次购买4000支笔,年末时就会共订货365 x 75/4000次,相应的成本为每年20x365x75/4000元,即137元。
但是,如果每次购买4000支笔,平均库存量则为4000/2支,价值4000x1/2=2000元。库存成本为每年2000x20%=400元。
因此,一批次购买4000支笔的成本为每年537元。这是不是最佳决策?
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批量规模,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案:
批量规模(Q) :4000
订货成本 :S*D/Q= 137
库存成本 :Q*v*i/2=400
总成本 :537
其中:S 代表 订货成本(每笔订单)=20
D 代表年需求量=27375=365*75
v 代表单位产品价值=1
i 代表库存成本(每年%) =20%
当订货数量改变时,成本就会发生变化,对此我们可以用图表来表示,并发现订货规模为2300支左右时,成本最低。

库存管理的总成本最低时所对应的数量就叫作EOQ(经济订货量),可以直接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其中:S 代表 订货成本(每笔订单)=20元
D 代表年需求量=27375=365*75支
v 代表单位产品价值=1元
i 代表库存成本(每年%) =20%
EOQ = 2340支
总订货成本 234元
库存成本 234元
总成本 468元
显然,要从EOQ公式中得到准确的结果,其前提是输入数据要准确。要得到这些数据并不容易。例如,年需求量可能就很不确定,生产准备成本也很难界定,因为其中也可能包含固定成本。
然而,必须强调EOQ是一个很有用的公式,因为输入数据如果有大的变化,结果就不会相似。请试考虑前一例中的钢笔购买问题。我们已经知道最优订购数量是2,340支,相应的年成本为468元。如果对需求量的估测发生50%偏差,即每天实际需求量为75支笔,而实际估测却是140%x75=105时,情况会怎样?

由于EOQ公式中所用参数的实际值不清楚,我们就必须用近似值,得出的批量规模也就是近似值,而且可以进行调整,考虑其它定性问题。这对每年的总成本不会有太大影响。例如,如果钢笔是500支一箱的包装,我们就可以将EOQ值从2.340改为2.500的近似值,结果是:

当需求量稳定(不随季节而大幅变化)而且可以准确预测时,EOQ模型十分有用。这里是假定产品的报废率十分低。生产经营管理的其它练习册中还会讨论其它情形(如可变需求量、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等)。
遗憾的是,上述这个简单的EOQ公式只有在库存管理成本仅涉及订货成本和置存成本时才能使用。一旦涉及其它成本,我们就应当用一个更具普遍性的方法来得出“最优”批量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