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导读(五十九)——第28卦《大过》卦(上)
大过卦第二十八:(xùn)巽下(duì)兑上(泽风大过)

【原文】
大过:栋(náo)桡,利有攸往,亨。
《彖》曰:大过,大者过也。栋(náo)桡,本末弱也。刚过而中,(xùn)巽而(yuè)说行,利有攸往,乃亨。大过之时大矣哉!
《象》曰: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注释】
(1)大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巽下兑上)。上《兑》为泽;下《巽》为风,为木。有泽水淹没树木之象。阳刚称“大”,本卦四阳居中过盛,阳盛而阴柔,中壮而端弱,也兆示着拆毁之象。喻人君人臣,行事大为过甚,则将有栋拆粱摧之险;象征“太过”。全卦的内容是讲一些过了头的事。
(2)栋桡:“栋”,梁,屋脊的主要部分。“桡”,通“挠”,弯曲。卦中四阳过强、二阴虚弱;此以栋梁两端柔弱不胜重压,以至弯曲。喻示事物刚大者片面过甚、柔小者不胜其势的反常状态。
(3)利有攸往,亨:此谓“大过”之时,物既反常,则亟待整治;四阳虽过,而二、五爻阳刚居中,内《巽》外《兑》,又有驯顺、和悦、可行之道,以治“大过”之象,故称“利往、得亨”。
(4)大者过:此释卦名“大过”,谓卦中阳爻超过阴爻,喻事物刚大因素过盛。
(5)本末弱:“本末”,首尾两端,指卦中初、上两爻。此句承前文“大者过也”之义,释卦辞“栋桡”;谓“栋”之所以“桡”,是由于两端柔弱、不如中体刚强,故难胜重压、导致下挠曲折。卦中初、上阴爻,正是“本末弱”之象。
(6)刚过而中,巽而说行:“刚、中”,指二、五两爻阳刚居中。下卦《巽》含“驯顺”义。“说”,即“悦”,上卦《兑》为“悦”。这两句举二、五爻象及上、下卦象释卦辞“利有攸往,亨”;说明阳刚能居中调济,沿顺、悦之道而行,则利于整治“大过”,往必有亨。
(7)大过之时大矣哉:此谓“大过”之时事物反常,亟待整治,“君子”有为之时也,故称“时大”。
(8)泽灭木,大过:“泽”,润养于木者也,乃至灭没于木,则过甚矣;释《大过》卦上《兑》为泽、下《巽》为木之象。
(9)独立不惧,遁世无闷:此谓“君子”观卦象,悟知当以“大过人”之举处“大过”之时,故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
《大过》卦象征大为过甚:房梁受重压而弯曲;利于有所发展,亨通顺利。
《彖传》说:“大过”,指阳刚过盛;“房梁受重压而弯曲”,因为栋梁两头太柔弱的缘故。阳刚过盛时能够适中调济,驯顺、和悦地施行整治,所以利于有所发展,并能亨通顺利。“大过”卦的时势意义太大了!
《象传》说:泽水淹没了树木就是《大过》卦的卦象。君子从中得到启示,遭逢祸变应守节不屈,隐居遁世,清静淡泊。
【解说】
《大过》卦,上《兑》为泽;下《巽》为风,为木。有泽水淹没树木之象。阳刚称“大”,本卦四阳居中过盛,阳盛而阴柔,中壮而端弱。喻人君人臣,行事大为过甚;象征“太过”。“独立”、“遁世”阐发“君子”处“大过”的非凡气魄。“栋桡”有大丈夫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的意象。所以可以有所作为,能够亨通。“泽灭木”,说的就是少阴的《兑》金在上位凌迫少阳的《巽》木。是正气被邪气压制、阳气被阴气裹胁之象。在这样的环境里,有道德的君子应该坚持自己的操守,独立不惧,绝不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哪怕没有人来应和、理解也不会感到孤独和寂寞。内心有着强大的道义力量支撑的人是永远不会向卑俗的现实屈服的。
《大过》卦所有爻由阳变阴或者由阴变阳而形成的“错卦”是“山雷颐”,将上、下卦颠倒后而得到的“综卦”也是“大过”卦。《序卦传》说:“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意思是“《颐》卦讲究养育;养育有成,开始有实力了才可以行动,否则就可能过度;所以《颐》卦之后接着是《大过》卦,指有所超过,做得太多了。”万事苟得其养则无物不亨,但一旦过度则有毁败之象。何为大,大者事之本,业之基也。未能顾大而行,未能围绕要点而转动者则有灾咎之生危害之起矣。故君子当利于前去行事,可获亨通,否则就会压垮栋梁危害发展。
从卦象上看,《大过》卦四阳二阴,阳盛于阴。但是二阴分居上下,有如房屋栋梁两端都不稳,有崩塌之兆。阳爻代表君子,君子势盛则利于前去行事,结果亨通顺利。阳主外动,阴主内静——这是《易》道的规则。《大过》违反了这个规则,由《巽》卦和《兑》卦组成,《巽》是有余的阴,《兑》是不足的阴,都没有处于正好的阴的状态,这是“过”的第一层意思;其次,本卦内部有四个阳爻,形成了“阴包阳”之象,所以是“大过”;而“雷山小过”卦内部只有两个阳爻被群阴所包,所以是“小过”。
《大过》卦中,消极被动的主方顺从客方,而客方积极主动,使得主方感受巨大压力,“栋挠”,在客方压力下,主方应当有所作为,进展会顺利,“利有攸往,亨”。虽然利有攸往,并且亨通,然而栋梁弯曲,很难长久支撑。因此我们要根据自身的实力前去行事,我们要不断创新和支衬自我的不足,我们要不断改变和存在的一切问题。如此则必能抓住要点、围绕重点、保护基点而得以大力发展,是以大过之时其义大矣哉。说明当大量积蓄使实力壮大时,就可以采取非常行动,以实现抱负的道理。这一卦强调:必须审时度势、刚柔相济;非常行动就有出现大过失的危险。
【原文】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象》曰:藉用白茅,柔在下也。

【注释】
(1)藉用白茅,无咎:“藉”,席,用作铺垫。“白茅”,一种柔软洁白,较贵重的草。上古时期,古人席地而坐,祭祀时,在地上铺上干净的茅草,以示恭敬,郑重。这两句说明初六当“大过”之时,一阴在下,应当极为敬慎承事上之阳刚,才能免“咎”;故爻辞拟白茅衬地承物以奉上为喻。
【译文】
初六,祭祀时恭敬地把祭品放置在洁白的茅草垫上面,没有危害。
《象传》说:“祭祀时恭敬地把祭品放置在洁白的茅草垫上面”,因为初六柔顺居下,行为敬慎。
【解说】
第一爻是主卦下爻,代表主方的行动,阴爻,表示主方消极被动,比如:防守、退却、不想冒险、不想探索或开辟新的发展领域、只求保持现状等。主方不想积极行动,在客方推动下,勉强行动起来,不过很慎重,行动缓慢,行动之前作充分准备,“藉用白茅”,应当不受怪罪。否则,行动仓促,则有祸患。
第一爻是阴爻在阳位,不当位,表明主方消极被动不适当,是对主方不利的潜在因素。与四阳有应,说明这种不利的潜在因素可能被客方利用,对主方产生实际的不利效果,主方应当极力扭转消极被动局面。但是,也不能仓促,爻辞提醒主方,“藉用白茅”。
从卦象上看,“初六”在《巽》卦下位,作为阴爻仰承群阳,谦恭柔顺;面对非常过度时期,小心翼翼;就像在祭祀时,在祭品下垫上清洁的茅草一样谦恭、慎重,表示甘居下位,可以帮助“大过”这个不稳定的结构缓解压力,所以不会有过失。说明时当“大过”,以柔弱卑小处于极下,自宜敬慎承阳,才能以彼刚济己柔,避害趋利。这一爻强调:处于非常的时期,要特别谨慎才可以避祸免灾。
【原文】
九二:枯杨生(tí)稊,老夫得其女妻,无不利。
《象》曰:老夫女妻,过以相与也。

【注释】
(1)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稊”,通“荑”,草木新生的芽、枝。“大过”诸爻,以刚柔适中者为善。初以柔居刚,二以刚居柔而比之,是刚柔适中,相济而有功者也。本爻拟象十分生动:其阳过也,如杨之枯,如夫之老;相济而有功者,如枯杨生出新枝,如老汉娶得幼妻;比喻九二以“过甚”之阳得处中位,下比初六柔弱之阴,遂能刚柔相济,各自获益;以此处“大过”,则无所不利。
【译文】
九二,已经枯槁的杨树生出了嫩芽新枝,龙钟老汉娶了位年少娇妻,没有什么不利的。
《象传》说:“龙钟老汉娶了位年少娇妻”,因为九二虽然阳刚过了头,但仍然能与初六柔弱阴爻和睦相处。
【解说】
第二爻是主卦的中爻,代表主方素质,阳爻,表示主方素质良好,比如:主方有资金、有地位、有权力、有实力、有技术等。在客方推动下,基于主方的良好素质,主方意外地获益,“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这对于主方来说,没有不利的。“枯杨”与“老夫”象征主方,“稊”与“女妻”象征客方。有了“稊”可能生新枝,有了“女妻”可能生子女,主方与客方的结合,为主方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希望。这一条爻辞是与上条联系的,主方先“藉用白茅”,才有“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第二爻是阳爻在阴位,不当位,并且和五阳不有应。不有应只是说明客方从主方良好素质获益的可能性小。不仅对主方无害,而且有益,主方的良好素质被保存。主方可以用自己的良好素质获取利益,爻辞形象地用“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作比喻。这一爻有枯木逢春之象。本卦阳气过重,阳爻需要阴爻来调和;九二居中,上无对应,只能回顾初六,阴阳承比相合,充满生机。
从卦象上看,“九二”与“初六”相临,是有情之象。阳在阴上,这是正配。“大过”表示双方条件相差较大,年龄的悬殊象父女,男子在财富、身份、地位、权势、学历等等方面也远胜于女子,有枯木逢春之象。本卦阳气过重,阳爻需要阴爻来调和。“九二”居中,上无对应,只能回顾“初六”,以求阴阳相合。男强女弱,才能阴阳和谐,内外一致,充满生机,所以“无不利”。枯杨生稊,老树抽新枝,这是生命力旺盛和繁衍后代之象。这一爻强调:阳不能离开阴来维持平衡,老夫少妻,虽然脆弱,但因应时势,相对而言还是适宜的。
【原文】
九三:栋(náo)桡,凶。
《象》曰:栋(náo)桡之凶,不可以有辅也。

【注释】
(1)栋桡,凶:此谓九三当“大过”之时,阳居下卦之极,刚亢过甚;又应于上六,刚势益烈:正如栋之中体愈刚、本末愈弱,故有“栋桡”之象。爻义与卦辞合,言如此处“大过”,“栋”必挠曲、凶险将至。
(2)不可以有辅也:“辅”,助也。此句说明九三不可应上;若得应于上六,刚势获助益烈,则“栋桡”益甚。
【译文】
九三,房梁承受过重而向下弯曲,结果必然凶险。
《象传》说:“房梁承受过重而向下弯曲,结果必然凶险”,因为九三的刚势过甚,不能再加以辅助。
【解说】
第三爻是主卦的上爻,代表主方态度,阳爻,表示主方态度强硬。同时,第三爻是对第二爻的补充,第二爻是阳,第三爻也是阳,这表示主方的素质很好。主方也许很坚定,很明朗,也许很粗暴,很傲慢,而客方态度随和,主方很难对付客方,形成“栋桡”状态,如果主方不改过分强硬态度,栋梁可能折断,所以说,“栋桡,凶”。要避免凶险,就要改变主方过于强硬态度,切不可粗暴,切不可傲慢。
第三爻阳爻在阳位,当位,表明主方的强硬态度是正确的,应当保持。不过这种强硬态度是以良好素质为基础,由于实力强大,可能自满、傲慢,或者粗暴。与六阴有应,客方并不反对主方的强硬态度,反而顺从,这可能又助长主方的傲慢和粗暴,其结果很危险。九三得正应上,本可佳美,但居“大过”反常之时,其刚可损不可益,故爻辞谓过刚必致“凶”,《象传》曰:“不可以有辅”。
从卦象上看,“九三”阳爻居阳位,过度刚强。虽与“上六”相应,但“上六”过于柔弱,无法相应;“九三”比较靠近“初六”,受“初六”阴气的吸引,因此,可以活动的中间部位产生向下弯曲。这种趋势违背了阳的属性——向上,也违背了支撑的使命,所以“凶”。在承重结构上显示出不能承重的趋势,房屋就有可能倾倒,这也是“凶”的结果。“九三”又以刚用刚,过于绝对,排斥了阴柔的辅助,因而就像屋顶中央的栋桡一样,有倒塌的危险。“不可以有辅”,有两种解释,第一,是弯曲的栋梁无法辅助承重的意思;第二,是不能“见猎心喜”,去干扰“初六”和“九二”的完美搭配。这一爻强调:不能刚柔相济、灵活应变,过于自负、逞强激进,会得不到辅助,结果必然招致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