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想更多地了解民国一代才女林徽因,便买来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书集包装精美,打开扉页文字,清新温婉,都说白落梅创造了“唯美”传记风格,她因此成为知名畅销书作家。

回想起第一次知道才女林徽因,还是当年做小生意时,下午有空喜欢翻看杂志,某天在读者上看到林徽因那篇《山西通信》,文风飘逸脱俗,顿觉惊艳,遂反复阅读,也是那时开始逐渐喜欢上文字。

至今笔记本上存有曾经摘抄《山西通信》的那片段:

“我们因为探访古迹走了许多路,在种种情形之下感慨到古今兴衰。在草丛里读碑碣,在砖堆中间偶然碰到菩萨的一双手一个微笑,都是可以激动起一些不平常的感觉来的。

乡村的各种浪漫的位置,秀丽天真。中间人物维持着老老实实的鲜艳颜色,老的扶着拐杖,小的赤着胸背、沿路上点缀的,尽是他们明亮的眼睛和笑脸。

由北平城来的我们,东看看、西走走,夕阳背在背上,真和掉在另一个世界里一样!云块,天,和我们之间似乎失掉了一切障碍。我乐时就高兴的笑,笑声一直散到对河对山,说不定哪一个林子,哪一个村落里去!我感到一种平坦,或许是辽阔,和地面恰恰平行着舒展开来,感觉最边沿的边沿,和大地的边沿,永远赛着向前伸去……”

她的大多诗词也都是这类风格,温暖清新,纯真美好。

林徽因无疑是伟大的,她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代女性建筑学家,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之一,是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她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她生于莲花盛开的六月,逝于人间最美好的四月天。她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更让世间的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

白落梅以她的唯美文风讲述了林徽因传奇的一生,主要描述了林徽因和她生命里的三个男人的情感纠葛。

很多地方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在里面。比如写到,一百多年前,那个莲花盛开的季节,祖籍本是福建的林徽因却出生在繁华骄傲的古城杭州,这必定是有因果的。

还有一段,或许上苍是公平的,给了她一个儒雅优秀的父亲,所以才安排了一个平凡的母亲。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杭州陆官巷,8岁随家人到上海,12岁时,随父从上海又到北京,就读培华女子中学读书。

16岁的林徽因随父去伦敦读书,先后游历了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等地方,也是在那一年遇见她生命里刻骨铭心的初恋,才华横溢的诗人徐志摩。

她的童年少年分别在不同城市渡过的,也给了她视野的无限开阔,尤其是随父亲游学经历。

20岁,印度诗人泰戈尔来华访问,林徽因和徐志摩担任翻译。30岁时,林徽因发表广为人知的《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懂建筑,懂文学、懂画画是文理全才,且气质非凡,貌美如花。

她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她和丈夫梁思成共同完成了很多建筑学术著作。她还曾被邀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二次会议,当选为北京市人民代表……

风华绝代的林徽因仅仅活了51岁,倘若她能多活20多年,可以留给后人更多的文学和建筑方面的作品。

或许是她完美,还没来得及太衰老,就香消玉损。

书中写道,林徽因没有张爱玲的凌厉,没有陆小曼的决绝,亦没有三毛的放逐。

林徽因活得很理性清醒,她爱惜自己的羽毛,她保持着自己的完美形象,在民国的的所有才女里,林是才华较全面的一个。

从世俗意义来讲,林徽因更是最幸福的一个。她儿女双全,有恩爱的丈夫,有自己的事业,文学和建筑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同时代的其他才女可就没这般幸运圆满。

林徽因最大的可贵之处,她始终把事业放在第一位,即便是在疾病缠身时,并不因为有男人的爱慕而放弃自我的成长,她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

她住得了洋楼别墅,也住得了鸡毛小店,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而陆小曼在这方面就没有可比性,她占着徐志摩对她的宠爱,挥霍无度,跳舞抽鸦片,慵懒堕落,享受众星捧月,耐不住寂寞。

她需要一个个男人来滋养她,而没有自我独立精神,陆小曼也是才貌双全,出身世家,精通多国语言,琴棋书画,却生生把一副好牌给打烂了。

也有人说,林徽因是自私的,爱自己超过了一切,她若不曾给金岳林一点回应,金会一直守着她?她爱徐志摩却又不会选择他。

她懂得在几个男人之间很好地周旋,却不会让自己人生破碎,能让三个男人深爱一生,也算是林的魅力和高情商吧!

林徽因的一生,把浪漫给了徐志摩,把青春给了梁思成,把回忆给了金岳霖,她的一生至终,都有男人为她真情守候,林徽因的一生,该是无怨无憾的一生吧!

分享喜欢的几处段落。

1.人的一生会遭遇无数次相逢,有些人是你看过便忘的风景,有些人则在你的心里生根发芽,那些无法诠释的感觉就是没来由的缘分,缘深缘浅,早有分晓,之后任你我如何修行,也无法更改初时的模样。

2.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是匆匆过客。有些人与之邂逅,转身忘记,有些人与之擦肩,必然回首,所有的相遇和回眸,都是缘分。但你爱上了某个背影,贪恋某个眼神,意味着你已心系一段情缘,只是缘深缘浅,任谁都无从把握,聚散无由,我们都要以平常心相待。

3.生命本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也不能刻意删改情节抑或结局,但有一天,我们都会回归宁静,因为那是生命的本真。

4.活在当下,做每一个自己想的事,去每一座和自己有缘的城市,看每一道动人心肠的风景,珍惜每一个擦肩的路人。纵算历经颠沛,尝尽苦楚,也无怨悔。

5.出身名门,少女时代就随父亲,遍游各国,赏阅人世繁华的是她,战争时期,困居李庄,穿着素朴衣裳,拎的瓶子上街头打酱油,买盐的还是他,被无数爱慕者朋友捧如天空最璀璨的星辰是她,为了考察工作落魄于穷乡僻壤的也是她,着一袭白纱纱裙,倾城绝色的是她,被更改为也是他这样的女子,无论从何种角度去观赏,都是一道别致的风景,在她的身上永远有耐人寻味的故事发生,这就是林徽因。

本文作者:齐帆齐

排版小编:明矾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0)

相关推荐

  •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 书评Vol.1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ღ 作者 王欣 编辑 赵康巍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一本关于民国才女林 ...

  • 读《与朱元思书》

    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背诵唐诗,算是跟古人开始亲近.到了初中开始学习文言文,才真正接触到古汉语.迄今我非常感激我的中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冯更生先生,中学六年跟随老师学习,做了六年语文课代表,中学课本上的所有 ...

  • 特辑“阳阳读《古文》” 《与朱元思书》

    继"乐乐诵<道德经>""倬汉诵<大学><中庸>""小乐诵<大学>"之后,第四位小盐粒儿赵俊阳 ...

  •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颜真卿《集字与朱元思书》欣赏

  • 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 《与朱元思书》表格式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阅读课时1主备:主讲:课题<与朱元思书>教研组长签字:教学副校长签字: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把 ...

  • 「愙斋书法」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情,对友 ...

  • ​【名品赏析】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吴均"与朱元思书"四条屏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 ...

  • 朱元思书

    朱元思书 作品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与朱元思书>原文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 ...

  • 【书画欣赏】 柳体大作《与朱元思书》,楷书中的极品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 该文既用人的感受反衬出山水之美,也抒发了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名利之徒的藐视之 ...

  • 与朱元思书 诗意 赏析 朗读

    南朝梁·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