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解除国家缺粮,心怀禾下乘凉梦,缅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院士曾获颁共和国勋章、世界粮食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首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联合国科学奖等一系列荣誉。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让我国的粮食产量提高了数倍,将千千万万饿着肚子的国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可以说,中国的粮农业今时今日所取得的发展和成就,是建立在袁隆平院士所作出的贡献之上的。没有袁隆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他是全中国人民都应该铭记的伟人。

“一颗粮食能救一个国家”。袁隆平生前将自己的毕生力量投入在培育杂交水稻上,这其中经历的艰难困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天灾人祸,立志解除苦难

上世纪六十年代左右,我国正处于“大跃进”时期,全国上下的农民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不巧又碰上三年的自然灾害,饥荒在中国的大地上肆虐。那时的人们已经到了挖草根,嚼树皮用来充饥的程度,在路边、田埂上或是桥底下经常能够看见饿殍。这给当时的袁隆平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深深地体会到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的问题晚一日解决,中国人民就要多受一日饥饿带来的苦难。当时的袁隆平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任职教员,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他本就有改变中国农村农业产量的志向,在经历了饥荒带来的种种刺激后,他更是下定决心,要找出让粮食增产的方法,让中国人民不再挨饿!

扎根基层,发现优良方法

最初,袁隆平院士打算研究小麦和红薯这两种作物。但是在一次全国范围的会议上,他发现湖南的小麦产量竟是全国的倒数第一!“橘生淮南而生橘,生淮北而生枳”,由于气候的原因,小麦在湖南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得赤霉病。因此,袁隆平院士放弃了在湖南做小麦实验的想法,转而专心研究提高红薯的产量。

在研究红薯时,全国范围内都在发生饥荒,袁隆平带着学生们到农村里去,驰援农业。在与农民共同劳动的过程中,袁隆平院士学习到了许多种植方法,并在红薯高产垄栽实验中实现蔸产20斤的高产量。但是,袁隆平院士并没有继续研究红薯,因为他意识到这红薯并不是中国农业的主要作物。在调查后发现,湖南省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粮食都来源于水稻,于是从1960年起,袁隆平院士的研究方向从红薯转变成了水稻。

开始时,袁隆平做了关于水稻的密度实验和直播实验,其中,直播实验能够实现每亩地增产90到100斤。但是袁隆平院士并没有满足于这样的成果,他继续扎根农村基层,发现想要提升粮食产量,就必须提高种子的质量。“施肥不如勤换种”,比起施肥,提高种子质量的方法无疑更加地经济有效!

知行合一,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定律的运用

由于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袁隆平院士的英语水平超乎常人。这也得以让他能够在相关的英语资料中了解到,西方的发达国家已经将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的定律运用到了实际的农业种植中,并且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袁隆平院士决定用当时最先进的系统选育法来挑选出品种优良的水稻植株。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0年的7月,袁隆平院士像往常一样来到试验田中选种,意外发现了一株表现型性状优良的水稻植株。当时人们认为水稻是属于自花授粉的植物,后代不存在性状分离的现象,袁隆平便欣喜若狂地将该植株作了标记,并用这株水稻作为种子来培育,却发现它的子代并没有像亲代一样的优良性状,反而是良莠不齐。这让袁隆平大失所望,但在失望过后,袁隆平静下心来反思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定律给了他灵感。

水稻是自花授粉的植物,一般情况下子代并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出现性状分离的原因会不会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了天然变种的杂交水稻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一定满足孟德尔和摩尔根的遗传定律。于是,他统计了这株水稻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果然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3比1的比例!于是,袁隆平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水稻杂交的实验,并发现了水稻在杂交中的优势。

经过多年的选拔、育种,袁隆平院士又发现了更多性状优良的水稻品种,通过培育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的三系法途径来培育杂交水稻,以此大幅度地提高了水稻产量!

论文发表,铺平科研道路

在利用“三系法”培育水稻之后,袁隆平发现水稻与其他作物的雄性不孕不育现象是基本相同的,主要表现为花药不开裂、花粉败育和不能形成花粉等方面,这也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水稻雄性不育的原因,袁隆平的论文也因此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对袁隆平的工作是一个极大的鼓励。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在全国各地都在批斗“牛鬼蛇神”的时候,袁隆平也险些被当成批斗对象,所幸他的论文曾在《科学通报》上发表过,避开了最困难的情况,还被聘请为农业技术参谋。这也让袁隆平在国家政治方面整体进入动荡之时能够继续从事农业研究,使得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杂交水稻实验研究得到有效的保护!

结语:

91年的岁月,漫长得让人觉得他的身份是属于上个世纪的幻影。当他真正到了弥留之际,我们才幡然醒悟,自己早已习惯了他的存在。他的身影在试验田上,默默地守护着这个国家。真正的共和国巨匠,袁隆平院士的功勋与成就正如广大农田中的一颗颗稻谷,长久地照耀着祖国的疆土。愿清风常拂,禾下乘凉,大地上金黄色的稻浪能够继续滚滚向前。袁公千古,国士无双。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