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五章唇诊 第四节 唇的形态主病

(0)

相关推荐

  • ​口唇颤动的病因

    胃火挟风口唇颤动与脾虚血燥口唇颤动:二者发病初起皆见下唇发痒,唇红作肿,但前者系胃火,后者为血燥.胃火可由外感风寒或风热失解,入里化热.热传阳明而来;亦可因素嗜辛辣厚味.胃腑蕴热而致.足阳明胃经环唇, ...

  • 壮医诊断之望诊

    壮医诊断之望诊是: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而诊断疾病,民间壮医十分重视望诊,因人体有谷道.水道.气道直接与自然界相通,龙路.火路网络沟通内外上下,故通过观察外部变化即可测知内部病变. 望诊,即通过肉眼观察 ...

  • 药店不公开的这10种中成药,因为利润太低...

    大夫自己私下用,赶快收藏,有大用!   1.胸腹胀满--私用--良附丸(温胃理气)常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2.痱子瘙痒--私用--六一散(清暑利湿)常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三章鼻诊 第四节 鼻部形态与疾病

    前面已经讲到鼻的各部与内脏相应,当内脏发生疾病后,其相应的部位就会有所反映,如色泽变化等.而鼻的形态发生改变,也能反映出内脏的病理变化.一般正常人的鼻子大小适中,鼻梁直,外观漂亮,表明人体健康,如果鼻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七章眼诊 第四节 黑睛诊法

    中医学所讲的黑睛,相当于西医解剖学的虹膜.角膜部分.黑睛诊法,实际上也就是虹膜诊法.它是一种借助检查虹膜结构.颜色等变化来确定存在人体其它部位器官的病变.损伤及其位置和机能紊乱的方法.由于黑睛(虹膜.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六章舌诊 第三节 舌的形态主病

    舌的形态,包括舌形和舌态两个方面.正常人舌的形态应该是柔软灵活,不胖不瘦.当体内有病时,舌的形态就会有异常变化. 一.舌形异常 1.裙边舌又称齿痕舌.当舌伸出时显得浮肿而娇嫩,加之舌边有牙齿压出来的舌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六章舌诊 第四节 舌质主病

    舌分为舌质和舌苔两部分.舌质是指舌的本体,舌苔是指舌面上的苔垢.检查舌质主要是看舌尖和舌两边的颜色,因为上面没有舌苔覆盖,较易看清舌质的本色.正常舌质呈淡红色,不深不浅,生气盎然.患病时,血液的成分或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六章舌诊 第五节 舌苔主病

    看舌苔包括看苔色和苔形两个方面.正常人的舌苔是薄白而清净,干湿适中,不厚不腻,不滑不燥. 一.苔色异常主病 1.舌苔白厚而滑(滑是指非常湿润,看上去反光增强)多是寒湿.痰饮和水肿.在一些慢性支气管炎.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五章唇诊 第一节 唇诊的理论依据

    "唇为脾窍,乃脾胃之外候",如<素问·六节脏象论>日:"脾--其华在唇四白".<素问·五脏生成篇>曰:"脾之合肉也,其荣在唇&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五章唇诊 第二节 唇的脏腑对应分布与主病

    唇是一个翻转了(由上翻下)的八卦图,脏腑与唇为对应关系,脏腑在八卦方位上所占的区域就是唇相对应的部位.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将口微闭,自两口角画一横线,再自鼻中沟经上.下唇中央画一垂直于两口角的竖线,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五章唇诊 第三节 望唇色

    唇色望诊,是观察唇部的色泽变化,来判断人体内脏的生理.病理变化,以预知人体所患病症.正常人的唇色红润.明亮,若唇色发生变化则为病色. 1.唇色淡白多见于失血过多,或妇女带下.崩漏.乃属气血衰少,这种人 ...

  • 『中医诊断十三法』第十三章指甲诊 第一节 指甲诊的理论依据

    指甲为脏腑气血的外荣,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有直接联系,能够充分地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变化.这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详细记载,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是以经络.脏腑.气血作为一个统一体来加以论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