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29

(0)

相关推荐

  • 本草有情

    君子曰:"人生莫要无灵知,细心则谢实觉明.奚教早休白头翁,勤疲苦神无丧之." 自然之始先有金石,后乃有百草,而后厥有羽毛甲鳞.倮虫之生成,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然人饮食之无节. ...

  • 中药炮制 | 豆豉

    ▲点击视频观看豆豉炮制全过程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黑大豆的成熟种子的发酵加工品.原药材呈椭圆形,略扁,表面皱缩不平,质柔软.以质柔.气香.无糟粒者为佳.   炮制历史沿革 晋代有熬令黄香(<肘后 ...

  •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常用中药(一)清热药

    二. 清热. 化瘀. 祛风药 这类药主要用于治疗病证, 属辨病论治的部分. 其中大部分药具有解热降温. 抗血 管炎. 抗血管内栓塞. 抗风湿. 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等多方面作用. 是治疗 ...

  • 桑菊银翘散——感冒药中的“核武器”

    简明处方 [成 份]桑叶.菊花.山银花.连翘.川贝母.桔梗.薄荷.淡竹叶.荆芥.牛蒡子.苦杏仁.芦根.蝉蜕.僵蚕.滑石.绿豆.淡豆豉.甘草. [功能主治]辛凉透表,宣肺止咳,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发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9

    一. 妇人外感发热日久不解,多为月经"适来""适断"之时感受外邪所致,可于解表之中参以和解之剂,收效甚佳.此为北京刘志明老中医受仲景热入血室治法启发而总结的经验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29

    一. 有疾必尽告医者,然后诊脉,有愈疾耳,岂以困医为事哉. 二. 芍药桂枝汤(白芍大于桂枝一倍量)有良好的解痉作用,对癫痫特别是继发性癫痫,临床效果满意,作用类似西药抗癫痫药,无任何副作用. 三. &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4

    一. 睡觉时头北脚南,顺地球磁场南北方向睡觉,会产生生物磁场效应,使体内的生物电压电流增加,体内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 二. 青春期面部痤疮,每天饭前饮用新汲冷水一碗,大便稀无妨,据说效良好.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