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传统山水画欣赏(一):《山弈候约图》(辽)
辽代,佚名, 设色绢本,纵106.5厘米,横54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画于1974年在辽宁省法库县叶茂台七号辽墓出土,无作者名款及印记。画面绘有峰峦峭拔,杉松茂密,厅堂深锁。岭坪上两人对弈。山门外曲廊相通。一长者策杖前行,尾随二童,一负葫芦,一负琴囊,为赴约入山而来,巧妙地组成一幅耐人寻味的隐者生活画面。
构 图 立 意

这么大的葫芦
里面卖的什么药
一童子负大葫芦
这么大的葫芦,代表的是什么呢?
洞天式的道家山水
从山门直入,对应的就是山中的两人对坐弈棋,后面是白云深处和远峰。
棋,当然也是道家的喻象,他们下的不是棋,是山水的春秋,是宇宙的阴阳。
然而,我认为,下棋不是目地,
道家山水,有道家山水的喻意,
进了山门,中景的殿宇门是关着的,而通往山后的门倒是开着的,这是通往主峰的道。然而,到达峰顶的道路是隐藏的。
回头我们看看主人翁的位置,正好在主峰之下,主峰、洞口、主人翁、清溪是垂直一线的,形成一个对应,而且一直对应到高处的虚空。形成“洞”-“天”的构成形式。
其实,这个洞口,是主峰的洞口,进山门的真正目地,不是表面的弈棋,而是道家的修炼。这幅作品不仅体现当时辽代的人喜欢弈棋,更体现画者的道德修为与当时的修炼文化。
技法特点:
五代 卫贤 高士图卷 绢本设色 52.5×134.5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从构图上看,《山弈候约图》与五代卫贤的高士图卷相似,具备了全景式构图的特征,但未至精深,近景和中景没有”景”的区别.远景也过于简单,说到底,它的全景式构图,只是一个中景的连缀,应该是全景式构图的初级阶段。

此画在艺术风格接近荆浩、关仝、李成一路,与江南董、巨一派虽然有别,但落叶松的画法株株挺拔,与董、巨特点一致。此画在表现方法上,熔水墨、淡彩和青绿于一炉,峰峦树木用墨笔勾皴,并加花青渲染。远峰用石青、石绿重彩,保留唐法:所画山石,皴法简括凝炼,山石深暗处多皴,明亮处少皴或不皴。高处山峰用竖皴,近处山岗以斜、横皴。树法厚实,似南唐董源,而勾云填粉。这种活灵变化的手法,使青绿山水既浓重,又清润鲜明,其色彩效果在古代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对于构图上,小编觉得此图的主峰不够明显,可以表达的更高崇一些来突显画意画境,最好在主峰上下来一条飞泉,那就更活了。
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