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画边讲,让他的创作更顺手

大卫·泰勒不是“半路出家”的灵魂觉醒者,也不是从头到尾就和水彩天天相处的执着者。他早年从事艺术,但是完全是另一种形式,因为他学习的是版画的一种——色彩蚀刻。

泰勒曾就读于考菲尔德理工学院,以及墨尔本印刷与图形艺术学院,在那里学习到了蚀刻印刷技法。泰勒在1979年得到一次大开眼界的机会,而且是第一位荣获此次机会的人,他拿到坎伯韦尔补助金资助,用于去四处旅行,开阔视野。

他因此能去伦敦深造,前往欧洲和北美,寻找他自己想要的表达方式和绘画风格。这也彻底改变了泰勒对版画的兴趣,彻底转向了水彩这种媒介。

不过这种倾向早在学习蚀刻的时候就出现了。即便当时他学习蚀刻技法,但是也在研究思考水彩的画法,反而是通过蚀刻,他对颜色和画笔处理技巧更加了解,在画面上也更加丰富。

旅行的期间,众多艺术家的作品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也改变着他。他承认温斯洛·荷马、赫拉克勒斯·布拉巴松·布拉巴松、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透纳都在其艺术道路起到了作用。

当然,更重要的是大家熟知的两位艺术家,印象派的莫奈和约翰·辛格·萨金特。这些艺术家,是泰勒不断思考的对象。他本来对自发性和捕捉瞬间就感兴趣,这些“新鲜”的真迹增加了他的反思力度。

在画中体现情绪和自发情感的艺术家,都是泰勒早期崇拜的对象。他的目标和方法源于简简单单创作,从中激发出的新鲜感。同时,他能发现颜料、媒介等在纸张上自由流动,之中能有美感浮现。颜料的混合创造了它们自己的美。

在自然之中,泰勒喜欢感受自己所看到的,情绪成为必不可分的一部分。是否抽象也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抽象存在那些不用说和不可见的内容和环境之中。重要的是一种创造和说明这种感觉的方法和技能。

泰勒的生活都以绘画为中心,带给他很多回报,所以他认为应该传递自己的经验,并且和其他人分享。这也是他成为一名水彩老师的原因,可以鼓励很多人创作。

这一角色就意味着他需要边画边讲解,对于这种方式,泰勒并不觉得不舒服。因为当他对创作充满热情的时候,分享的过程不会变成一种负担。

当展示画画过程时,他完全专注于主题,讲述他内心的想法,周围人聆听。任何噪音和嘈杂声音,甚至恶劣的天气都会因为全神贯注而消失。

他不仅教学上获得学生的认可,同时获得众多水彩类的奖项。例如享有盛誉的维多利亚艺术家协会艺术家奖,泰勒就获得不只一次。

编辑: 余诞
图: Google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