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迟作答爱书来|书信里的文人情怀

如果说,在吴昌硕与黄牧甫对峙的后期还存在着第三支风格派系的话,那么我们不得不指出,浙派的存在是现代篆刻史上的一件大事。民国初年有一大批研习浙派并构成声势的印家的出现。崛起的最主要标志,是民国前后出现了一个西泠印社。

创办“四君子”中,丁辅之(1879—1949)、叶为铭(1867—1948)、吴隐(1867—1922)、王福庵(1880—1960),都是工于浙派风格的好手,而以王福庵为一代翘楚,其印初宗浙派,後又益以皖派之长,复上究周秦两汉古印,自成体貌;整饬之中,兼具苍老浑厚之致;偶拟明人印格,亦时有会心。尤精於细朱文多字印,同道罕与匹敌者。於近代印人中,允称翘楚。印法端谨,尤精熟六体,叩之随笔举示,不假思索。

王福庵   惯迟作答爱书来

印文出自清代诗人吴梅村的《梅村》诗,全诗是:

枳篱茅舍掩苍苔,乞竹分花手自栽。
不好诣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
闲窗听雨摊诗卷,独树看云上啸台。
桑落酒香卢桔美,钓肥斜系草堂开。

不爱造访人而又希望别人来访,懒于回信又盼别人来信。“惯迟作答爱书来”,梅村诗中的这一句很是受人喜爱,以纸为媒的鱼雁往还时代,它的确是多数受信人的心思。

“惯迟作答爱书来”款语云:“师赵次闲略变其篆。”赵次闲就是赵之谦。

赵之谦  铁面铁头铁如意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王福庵此作已得赵之谦之神韵。

在王福庵之前,徐三庚也刻过一方同题材的印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