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池穴·针灸法

    中华行医方  大医精诚心

针灸

立竿见影之针法!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风池二”。穴在颞癫后发际陷者中,穴处凹陷似池,为治风之要穴,故名风池。穴归足少阳胆经。为交会穴之一,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手足少附,阳维之会《聚英》)。

【定位取法】

正坐或俯伏,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凹陷处,当斜方肌上部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取穴。(如下图)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十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功效】

解表散寒,清头明目,通窍安神。

【临床应用】

1.本穴功善祛风,为解表散寒之要穴,用于感冒无汗、头痛鼻塞、颈项强痛等症(祛外风),多与合谷、大椎、迎香相院以祛风散寒、解表宜肺。风热上受,寒轻热重,有汗不解,喉痛口干,咳嗽痰黄之风热证,多与鱼际、尺泽、曲池、内庭柑配以疏散风热、清肺保津。

2.穴属手足少阳、阳维之会,具有较强的清头明目之功,用于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多与太冲、太阳等配伍;用于肝经风热之目赤疼痛、胬肉侵睛,多与晴明、合谷配伍;用于肝阳偏亢、风阳暴升之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多与百会,太冲、人中、十宣等配伍(祛内风)。

3.本穴通窍安神的作用,既可用于治疗耳聋气闭、鼻渊等五官九窍之疾,又可医治失眠、健忘、精神病等胆火扰神诸症。

4.邪伏少阳、寒热往来之症疾,少阳经郁而不畅之瘿气,本穴亦为特效穴。

【刺灸法】

向对侧跟球方向斜刺,治疗感冒、高血压、动脉硬化。向鼻尖方向斜刺,治疗厥阴头痛。针尖向同侧之目外眦进针,治疗少阳头痛。透刺风府,治疗颈项强痛等。针刺深度以0.5~0.8寸为宜,不可深刺,切总急剧提插,以轻微捻转手法为妥。该穴多用泻法。艾灸3~5壮;温灸15分钟。

【预防疾病】

《达摩秘功》将此穴列为“回春法”之用两手分别揉按两侧风池36次,可祛风散寒,预防外感诸疾。

(0)

相关推荐

  • 什么叫做开四关?开四关有什么作用?

    什么叫做开四关?开四关有什么作用?

  • 《本草精荟》:祛风明目:刺蒺藜

    刺蒺藜又叫白蒺藜,为植物蒺藜的果实.因其小果外面有很多硬刺,故此得名.主产于东北.华北.新疆.青海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打下果实,炒黄或盐水炙用. 一.功效应用 刺蒺藜味苦.辛,平.归肝经. 功效 ...

  • 【穴位的奥秘】风池穴:提神醒脑护颈椎

    风池穴,别称热府穴,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其穴义是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 "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者 ...

  • 常见疾病自我针灸法

    常见疾病自我针灸法

  • 再生障碍性贫血针灸法

    ​患者贾凤鸣,男,二十岁,为韩国华侨学生,于民国四十四年间(1955年)患贫血不再生症. 其病状为血枯身黄,气息微弱,不能转动. 治疗处理:通经接气,滋阴活血,统括俞募标本,原络交会,悉依古法施治. ...

  • 足肿脚肿针灸法

    足肿   太溪   昆仑   申脉. 足肿   灸照海. 脚肿   先针对侧阳溪  阳谷  阳池  再针同侧商丘  丘墟  解溪     可再加八风   地五会  再加内庭行间足临泣. 脚踝肿   三 ...

  • 扎针为什么能治病?中医给你讲讲:古老针灸法的奥秘

    艺人邓超和妻子孙俪的小趣事上了热搜,邓超一句"逃不逃"引来网友幸灾乐祸地打趣揶揄,却也无意中再次将针灸拉进大众视野. 不少人嬉闹的同时难免疑惑,针灸到底是什么? 视觉效果相当骇人, ...

  • 祛痰--壬子.针灸篇9.【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导痰针灸法】

    20 -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导痰针灸法 接下去讲解丰隆穴,丰隆穴要看小腿外侧边,还是以左腿为例,其外侧这边有一个胫骨,摸膝盖这边有个骨头凸起来,而外踝有骨头凸起来. 这两个骨头把其连成一条线,连线的 ...

  • 子宫肌瘤针灸法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也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又称为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由于子宫肌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作为一种支持组织而存在,故称为子 ...

  • 全息胚针灸法

    第二掌骨侧全息胚诊疗法 全息胚诊疗法,是应用全息胚理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的方法,是全息胚针灸实践应用的重要内容.第二掌骨节肢运用方便,定位容易,应用范围也最广泛.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群 张颖清1973 ...

  • 中医针灸法的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已经受到很多养生朋友的认可,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中医针灸的保健养生秘诀.中医保健针灸,坚持以中医经络理论为指导依据,在人体特定穴位上施灸,可达到通经络.和气血.延年益寿.保健的目的. 德川幕府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