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 2020 毕业生的经历与迷茫 来自 猪脚叉烧

#酷工作#
2020 年 7 月 1 日,我正式从大学生蜕变成为一名打工人。2021 年 5 月 1 日,我开始写下这些文字,来回顾这十个月的经历。

全文大约 4700 字,长文预警。
如果你还没毕业,我希望你能简单看看,这是我初出茅庐成为打工人的经历,也许对你将来会有点帮助;如果你和我一样毕业没多久,我希望你认真看看,并说说你自己毕业后的经历和心得;如果你是过来人,我也希望你能耐心看看,并从我普普通通的经历中,以你的阅历给我一些建议和方向。

一、毕业
我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学校,专业属于土木大类,但不是土木工程。没错,也就是网友们戏称的提桶跑路劝退专业。

提桶跑路.jpg

我们是小专业,整个专业一共就六十几个人。大学后期跟风考了研,结果没有考上,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没有很明确的规划或目标,考不上也是理所应当。同样我发现身边很多人也是没有方向规划,包括一些学习很好的同学和已经考上的同学。

出成绩后开始着手找工作的事情,完全没想着脱产二战,主要是毕业了想自力更生。在此之前我并没有实习过,学校要求的实习证明也是糊弄过去的。从头到尾我就面试了三家公司,草草地签了三方。现在想想真是欠妥,应该再多下点功夫的。

offer 邮件

熟悉这个行业的朋友应该知道,大部分的本科毕业生都走进了施工单位,像中建、中铁、中铁建、中冶等这样的国企。

可能其他行业的毕业生一听,好家伙,中国建筑?大企业啊,大央企啊,好啊!肯定赚钱!就客观来讲,待遇中等偏上,但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时间就不行了,同时你可能奔波于全国各地,去大名鼎鼎的土木工程吧走一走就知道了。

土木吧经典人物之一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进这些公司,而是选择了一家本地的单位,也没有做施工方。虽然工作环境还是差,但至少工作地点稳定,工作休息时间稍微好点。现在一个星期回一次家,正常假期可以算是大小周加调休。

二 、工作 & 生活
报道前两天,跟高中的舍友们出去玩了几天,他们中间有去读研的,有工作的,有待业的,也有家里有条件打算直接做生意的,还有一个当初复读还没毕业的,基本上算是覆盖了所有应届生的情况了。我们中间最好的 211,最差的是大专,正好他们两个家里也都条件比较好,这次出来也是他俩开的车,俩老板一人一辆,解决了我们的出行问题。

当时的海景

玩完回来的第二天,7 月 1 日早上,我乘坐地铁来到公司报道,人是真的多,那家伙,水泄不通。

到公司后,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来报道的人,HR 大概讲了一下怎么操作,开始向我们分发合同和报道通知,让阅读后签字。我仔仔细细把五十多页的合同全看完了,把每一页都拿手机拍下来了。

合同上工资组成那一块,对半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叫 “年工资”,一部分叫 “年目标绩效奖金”。月度发放分为 “月工资” 和 “月绩效奖金” 两块。当初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分,后来才知道主要是为了压低五险一金的缴纳基数。
紧接着我就被告知分到了哪个项目,也就是哪个工地,手机一查,吃了顿饭下午就去了。

去到项目部,联系到负责人,他简单跟我说了一下情况,带我看了一下宿舍。看完宿舍之后我当即选择要出去住,虽然这个宿舍会比那种工地板房要好,是公司在一个工业区租了一栋楼简单改了一下做宿舍,但跟大学宿舍比起来真的还是差远了。
好在离家近,我当晚就回家了,公交车程 40 分钟左右,两边公交站都有一点距离加起来 1 个小时到家。早上到岗时间是 8:30 ,我大概六点多就要起床,天天回家住是肯定不行的。

因此后续两天我开始在网上找租房信息,同时也工作地点方圆两公里内走动线下找房源。我的概念里房租最多应占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所以理想价位大概在 1000 上下。
看了很多,从 400-1500 的都有,最终在 5 号定下来了,也是一个工业区里面的改造楼,好在里面相对整齐干净一点,单间,一张小桌子,一个衣柜,一个一米五的床,楼里的住户大多是工业园的工人,但是楼里的卫生条件比宿舍好很多,而且是自己住。

房间物品清单

一开始我是想住条件好点的,看了一些小区的价位都要 1300 往上,就寻思着能不能找个人一起合租,最终担任价格控制在七八百左右。可惜最后找不到人,只能自己住了,就也不想着住小区了,到现在平均每个月房租水店全包 750-850 之间。中午在宿舍睡,晚上下班回去出租屋,周六日无论放一天假还是两天都回家。

住的定下来之后,慢慢开始进入工作。早上 8:30 到岗, 下午一般 5:40-6:30 之间下班,每个星期会有一两天开会加班的,周末单双加调休。上午上工地,下午上工地,风吹日晒雨淋,买了防晒衣冰袖面罩还是晒黑了。
9 月份花 800 买了一辆小电车,早上骑过去办公室,5、6 分钟这样,中间也能骑着下工地,舒服了一点。虽然说是管理人员,但在天气热的时候天天下工地现场也着实难顶。放点图:

挖掘机

晚霞

钢筋笼

三、钱
出来打工,钱是第一要义,别的都是假的。除了第一个月交了两个月的社保之外,现在每个月大约到手 5500-6300 不等,远低于平均酷友收入。
当初考研没考上,我就想着直接工作了,开始自立更生,绝不再问家里拿一分钱。真正开始自己生活的时候,才知道其中的不容易。

上文讲到我再外面租了房子,虽然不贵,但是要压二付一,当时我合计了一下还真没那么多钱,之前出去玩花了不少。最后死皮赖脸跟房东讨价还价,说尽好话,房东看我是大学生同意押一付一,另外还讨了一张桌子,就这我还是用花呗付的。也就是在那个月,我的花呗额度涨到了 4000,这是我使用花呗涨得最多的一次了,之后就再也没变过了。

在那一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兜里没钱是多么的无助,也许就是差那么几百块,说起来不多,但你没有就是没有,谁也不会无缘无故给你几百块。

在这里十分感谢首富 @首富的气质 的记账 app 钱迹,我从 2018 年 11 月开始使用钱迹记账,再之前一直用便签记的,后来在酷安发现的这个软件,真的很赞!到今天我已经使用它记账 918 天了,也算是老用户了。

我大概从大二开始有的这个习惯,主要是生活费不是很多,同时也懒不想去做其他兼职,所以钱要花得合理一些才会舒服。
我自己平时的花销不多,而且是随时做好跑路打算的,所以需要攒一些跑路资金。从 7 月到 5 月算下来刚好十个月,不算公积金现在大概有 3 万 6 的资金。

当然这也攒下这些钱也需要一定的代价,每个月固定支出最大的就是房租和三餐,其他花费就要适当控制,减少不必要社交。
基本上我每个月 60% 的工资都存起来了,过得也是相当苦逼,整得一度自我怀疑。后来跟朋友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人是没有存款的甚至负债的,这时候我又感觉攒钱是有必要的。可能是生活环境的原因,现在家里条件中等,但是经历过由相对艰苦到好的过程,我花钱会稍微计划一下,避免没钱。平时也不喝奶茶,吃的普通,偶尔更朋友出去才吃点好的。
每每看到朋友圈晒吃的玩的也会迷茫,想着我这样是不是没有必要… 尤其是五一期间,旅游的,秀吃喝的,害,反正就是这样反复横跳,一时间觉得自己是对的一时间又自我怀疑。

手机我现在用的也是 联想 Z5 PRO GT ,当初 1600 上的京东车,8+256,刷了 MIUI 不打游戏正常使用,之前还写了开箱和简评的图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混迹于酷安,对各种手机参数了如指掌,朋友都过来问我,而我却用着 1600 块的手机,想想也是有点凄凉,下部手机一定要买个好点的。
而恰好前些天在一位酷友的帖子里,真首富 @㪚木 说了这样一番话,同时也鼓励了我,我的做法没有错!另外我还留言问首富刚毕业如何合理利用收入存款,可惜他没有回我。

四、未来
当初毕业的时候,我是不想干这一行的,尤其是当我开始在从网络上了解这个行业之后,到处都在劝退,以贴吧和知乎为首。
我的成绩一般,不上不下,也挂过科,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英语稍微好点。六级裸考 530,口语也还算标准,能和外国人基本交流。

这也归功于看了很多美剧和油管手机评测,同时在学校里也找经常找外国人练口语。所以刚找工作是我是想着做英语相关的工作的,去教育机构教英语或者做外贸,听起来就很不错。
但是后来我又发现并不是,经过一定的信息浏览,这些工作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有没有上述行业的大佬普及一下)。最后犹犹豫豫,兜兜转转还是选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

工作之后真的和读书时的想法有了很大差别,看待事物事情的方式都会不一样。通过我自己的观察和朋友的交流,发现在我所在的地区,作为普通本科毕业生(非二代)能够拥有较高的工作收入,并在一定时间内买得起房的,只有编内人员(部分公务员和事业编)和头部互联网公司员工,其他的都很难。

我早读一年书,今年 22 岁,刚工作十个月,还有机会去转行。现在我大概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
1. 考公。这应该是最快的路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拿到最高的收入。但众所周知很难考,不是说单凭努力就考得上的,所以感觉即使要考也得有份工作,不能全职考。
2. 考研。前阵子二战的同学有了消息,有考上的,有调剂的,也有没考上准备工作的。我们这个专业考研出来应该能拿到过万的工资,一般就是去设计院或者可以继续考公。
3. 转行。老实说这段时间下来,我并不喜欢我现在的工作,希望能够去其他的行业试试,毕竟还年轻,现在想的是去做外贸相关的,也正在了解,希望相关行业大佬可以讲讲。

一直在思考下一步的路,很迷茫。目前打算是一年为期限,也就是到 7 月份前要离职转行,同时开始考公。希望大佬们也能给我一点指导。

五、建议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回头看看,发现大学期间确实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的,我把我的想法写下来,希望给还没毕业的人一点建议 (大佬略过),当然以下仅仅是我的想法,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1. 建立良好的金钱观,合理消费。
无论你在哪一阶段,手里有自己的钱,都会让你更加有底气去做决定和行动。

初中政治课名言 ( 图有点土 )

在毕业的时候,自己手里应该有一笔储蓄,能够给你的毕业走向买单。毕业前后是最花钱的,毕业旅行、聚会、工作初期的安顿、或者是脱产二战的生活成本,我认为这些都应是自己承担的,尤其是男生。有了这笔钱,你在毕业之后会比大多数人从容很多,也会让你有心思去想其他事情和更好地规划未来。
工作后,如果能够合理地使用和分配工资收入,你将会比同龄人更快适应职场生活,也会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2. 尽早确定毕业方向,多实践。
这个的确很难,我现在很后悔,后悔大学期间没有利用一些时间去不同的行业实习,去了解不同的工作,毕业时也只能靠他人之口来了解工作。
工作两三个月之后,我对整个行业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而且是以第一视角看的,相比之前网上冲浪的信息,更加真实。行业从上到下是怎么运转的、不同职位的平均年龄和收入、达到这个职位所需的条件等,只要你正常工作并勤于观察、交流,基本上两三个月就可以摸清了。
因此,大学期间应该多跨行业去实习,用实践提升你的认知,帮助你在毕业时做选择。可以去你专业相关的行业、你感兴趣的行业和平均薪资靠前的行业,找实习会比找工作容易很多。从而避免大学一时爽,毕业火葬场的境遇。
其次是升学、就业、考编的选择。
就我个人来看,在部分地区,对于普通本科毕业生,考公考编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如果你处在这些地区的话,就尽快准备考吧。
而升学和就业没有绝对的好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去分析,部分专业可能考研出来收入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当然也不乏薪资翻倍的,这些都要在做决定前去调查了解。

3. 培养并打磨至少一项兴趣爱好,且保持输出。
工作之后的生活比大学里要难很多,要开始独自面对很多问题和选择,而且绝大多数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并不能在工作中获取较为纯粹的快乐和满足感。这时候工作之余你就需要一些东西来娱乐和放松,这是很重要的。
下一步是进行输出,这是很多人没想到或是想到没做到的点。喜欢打游戏,你可尝试总结心得、攻略或教程形成文字内容,亦或是在游戏里进行买卖;喜欢搞机,买了新手机你可以尝试些以篇使用体验发到酷安上;喜欢吃喝,你可以把你吃过的东西拍照罗列整理,剪个小视频,发到某些平台上。

总之,就是让你的兴趣爱好不止停留在体验的层面,而是逐渐形成一定的实质性结果,这是一种正向的循环。说不定将来哪天你的这些兴趣爱好就会成为你的饭碗,为你带来大量的收入,即便到不了在那种地步,也是对你的生活有意义的。
再次说明,以上仅一家之言,不一定对,仅供参考交流!

最后,感谢你能看到这里,欢迎评论!

我是猪脚叉烧,祝您生活愉快!

@酷安小编 @alexkillers 给个头条可以吧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