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1
相关推荐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1.8
一. 素体虚弱之人,不可用西药解热镇痛药发汗治感冒,因为体虚之人发汗,越发越虚,表虚卫外不固,更宜致反复感冒.气虚感冒治疗上多选益气解表之剂,常用"甘温除大热"法,因为患者&quo ...
-
曾世荣辨治小儿惊风的经验
元代著名儿科医家曾世荣(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湖南衡州(今衡阳)人,临床经验丰富,擅长治疗小儿疾病.其著作有<活幼刍议>.<活幼心书>.他在四诊中强调望诊的重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0.12.9
一. 临证治脱发可从整体调理入手,治以平衡阴阳,升清降浊,可取制首乌.枸杞.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调补肝肾:黄芪.党参益气健脾,运化浊湿:丹参.怀牛膝降浊化瘀,改善循环:茯苓.车前草.荷叶降浊升清.此 ...
-
跟我一起学中医“之胆腑病证治用药法则,如何精准用药直达病所?提高治疗时间。
胆,属足少阳,甲木,胆为中正之官,居于表里之界.凡邪由于太阳.阳明经入于该经,则不能用麻黄.肉桂.升麻.葛根.朴硝.大黄之药施治,惟取柴胡之辛苦微寒,引邪气左转上行:黄芩气味苦寒,以清里邪未深,所以寒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1
一. 肺的清肃作用,防肝升发太过:中有脾胃,津液滋溉:下有肾阴潜涵:肝木有正常之生升之能,否则生升太过,肝气横逆. 二. 张山雷先生认为,肝阳之起,无不由于血耗液虚不能涵养.因而治之之法,急则潜阳镇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1.11
一. 一个医生,应该以济世救人为习医之目标,这才是中医人应有的人生理想.正如民国时期名医张锡纯先生所谓:"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二. 仙灵脾又称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8
一. 秦艽苦而不燥,为风中润剂,祛风胜湿,和血止痛.善治游走性疼痛,肢节肿疼发热,其效甚佳. 二. 紫草.紫参.茜草三药凉血.解毒.活血,治肝炎有效.三药加石菖蒲(重用)可医肝硬化腹水. 三. 生地祛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28
一. 白术性能燥湿,其多脂,多脂则燥中有润.陈修园曰:"白术主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而除湿之功则更大焉." 二. 江西抚州中医学校陈忠章认为大黄利小便之功不可废.临床酌情用少量大黄(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7
一. 川军久煎则泻下通腑之功不著,而清热解毒活血破瘀之效尚存. 二. 冠心病胸闷,其本在虚,故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香窜破气之药,宜暂用而不宜久用. 三. 慢性肾炎,尿蛋白日久不消属脾虚者,可用参苓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5.6
一. 胃的病理特点突出一个滞字,寒则凝而不通,热则壅而失降,伤阳者滞而不运,伤阴者涩而不行. 二. 朱丹溪认为:眩晕嘈杂乃火动其痰,用二陈汤加栀子.黄芩.黄连之类. 三. <本草经百种录>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29
林佩琴<类证治裁>:"夫膀胱仅主藏尿,主出尿者,三焦之气化耳." 先贤谓:"攻伐之剂,中病而止,勿使过之,伤其正也." 学不好中药就学不好中医,重医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4.17
一. "阳明寒(胃)不能食,阳明(胃)热善消谷." 二. "离经之血就是瘀","瘀不去则血不归经","祛瘀生新",&qu ...
-
每日十条中医临床用药经验2021.3.14
一. 睡觉时头北脚南,顺地球磁场南北方向睡觉,会产生生物磁场效应,使体内的生物电压电流增加,体内器官和机能得到调整和加强. 二. 青春期面部痤疮,每天饭前饮用新汲冷水一碗,大便稀无妨,据说效良好.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