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卖粮,企业收不到粮,结果会怎样?粮价涨到10元一斤?
相关推荐
-
如果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到5元,有多少农民会回到农村?
#三农高热选题创作营# 年初,玉米价格开始暴涨,如今的国际市场陈小麦价格保持1.4元左右,于是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于是就引发了如果小麦和玉米价格涨到5元,会有多少农民重新回到 ...
-
小麦收割完就要卖掉,粮食问题凸显,农民为啥不愿意储存粮食了?
一.占据宝贵时间 "要是收割下来的小麦,立即就能在地头卖掉,这样可以省去运输和反复晾晒,这种又脏又累又特别占时间的活儿,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做了." 在城里做生意的二叔,每到麦 ...
-
小麦还没下来,就又“丰收”了?农民怎么说?粮价会涨多少?
[村长晓佳一]图文记录乡村生活,书写"三农"问题,解读社会焦点!敬请点击关注! 种粮食的农民最希望粮食连年丰收,粮食价格年年上涨.但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粮食作为自然经济作物 ...
-
原创 | 纪念袁隆平:杂交水稻对于中国意味着什么?
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5392字8图,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5月22日袁隆平逝世.在举国哀悼的时刻,网上沉渣泛滥却掀起了一 ...
-
抢粮大战如火如荼,全球粮价大涨,2021年粮价或还要涨
2020年我国粮食的整体市场都迎来了涨价,其中大豆报价从年初的1.6-1.7元每斤涨至如今的2.7-2.8元/斤,玉米价格从0.9元/斤涨至1.5元/斤,稻谷价格平均涨幅为10%以上,小麦价格上涨了5 ...
-
提高粮价让农民增收不现实?如何让种地有钱赚?专业人士建议4招
最近几年经常在网络上看到农民呼吁国家提高粮食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但农民的这一愿望迟迟没能实现.现在的房价是10年前的好几倍,可现在的粮价却只比十年前多了几毛钱,按照一亩地1500斤粮食的产量计算,一 ...
-
粮价涨出新高度,玉米在前,小麦水稻紧随其后,11月能涨到多少
当前谈到粮食,离不开的就是价格大涨,对于农民来说这算是天大的好消息,之前粮食价格不理想,不仅是时涨时跌,还没有个好的价格,搞的农民非常难受,有时候虽然丰收了,但是却不增收,"一斤粮食买不出一 ...
-
粮价涨到4-5元一斤,农民日子会好过吗?
从目前国内情况来看,粮价涨到4-5元/斤是不太可能的.第一,今年国内夏粮是持续大丰收,而且还趁着雨季来临之前收割完毕,目前国内粮食供应充足.与此同时,国内粮食储存也充足,即使粮食全面绝收,也够14亿人 ...
-
4月论颗卖,吃得到都奢侈,如今10元3斤成地摊货,农民:没戏
导读:4月论颗卖,吃得到都奢侈,如今10元3斤成地摊货,农民:没戏 4月距离现在也就过去不到2个月的时间,而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农产品行情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先说北方樱桃,目前价格已经跌至地摊价,10元 ...
-
长得像水滴的野果,以前很少人吃,如今收购10元1斤,农民不愁卖
文/农夫也疯狂 随着新一轮强冷空气的到来,好多地方都是"一秒入冬"了,在北京今年还提前开始供暖了,因为气温实在是太低了.如今走在街头上,也常看到有人卖烤红薯.糖炒板栗了.这些一般都 ...
-
大娘走街串巷卖“它”,10元一斤,从不涨价,邻摊:人傻钱多!
说起街边上的小吃,想必大家还是挺喜欢吃的吧,毕竟对于美味的食物,大家基本上都控制不住自己的胃口的,毕竟吃就是王道,每天不吃,大家都会觉得难受,更何况是现在这种情况,每天被关在家里面,大家也是嘴馋了,想 ...
-
卖10元一斤的酱香饼,告诉你详细酱料配方,柔软多层,酱香味十足
卖10元一斤的酱香饼,告诉你详细酱料配方,柔软多层,酱香味十足
-
常被农民砍来烧火,树叶有清香,包粽子是一绝,出口日本15元1斤
因为马上端午节了,今天和大家介绍一种特殊的植物,它的叶子很像盛开的花朵,还自带香气,用它包粽子更是一绝,但是国内却很少人用,而日本却每年都要高价从我国进口,有些人也靠它的树叶子而致富了. 槲树的科普 ...
-
过去高价不愁卖,如今沦为地摊货,10元5斤也卖不动
导读:过去高价不愁卖,如今沦为地摊货,10元5斤也卖不动 当我们在市场看到论个卖的奇异果,总是感叹国产猕猴桃不值钱,同样当我们在市场上遇到昂贵的车厘子时,我们总会感叹国内的樱桃太廉价了. 国人可能会说 ...
-
国内低至10元3斤,出口却卖出了天价,350元一斤,国货也翻身了
导读:国内低至10元3斤,出口卖出了天价,350元一斤,国货也翻身了 随着季节不断变换,现如今已经进入了炎炎夏季,各地地表气温直逼38度,可谓是热得连门都不敢出了.夏季必然是炎热的,夏季也是水果丰盛的 ...
-
南方这植物,长得像杂草,却有天然芳香味,10元1斤亩收入超万元
导读:南方这植物,长得像杂草,只因含有天然芳香味,亩收入超1万元 近些年随着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再加上种植技术也是在不断的提高,所以我国先后从世界各国引进过不少的植物.尤其是在南方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