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遍中国」山东·莒南

莒南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西周时属向国,东周时属莒国,秦、隋时随莒国划入琅琊郡莒县,唐时属河南道密州莒县,明代属青州府莒州,清代属沂州府莒州。这里是古代莒国的发祥地,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为山东三大文化。

历史

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国向国在此建立起來,自1957年开始,在莒南大店镇许家滩井村,当地村民在翻修农田时,常常发现陶铁、铜器和残砖碎瓦。经勘测,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向国古城的遗址。

据记载,周平王50年,公元前721年,向国公主向江嫁给了莒子后,因不安于莒国的生活,返回了相国,于是莒国借机大肆兴兵。公元前719年,向国并入莒国版图,或许是出于对故国的留恋,安土重迁的莒南人,虽己经离乱,仍对生养他们的故土不离不弃。

俯瞰今天的莒南县城,可以清楚地看到,纵横两条大路在城中心交汇成十字状十字路。宋以临沂至安东卫、莒县至青口纵横两条110华里古道在此相交成“十”字而得名。

公元二年(1265),莒州万户重喜奉旨修筑十字路城,城池的修建为久经战乱、人口凋敝的莒南地区带来了新的移民,他们与当地居民一起垦荒屯田,修复着饱受战争创伤的土地,稳固了国家的根基,十字路自此便成为了今莒南县城自元代以来的代称。

数百年兴衰,战火洗礼的土地上,烽烟又起,莒南由此获得了他今天的名字。抗日战争期间,莒县在无数英雄儿女与日本侵略者的顽强斗争中一分为二 ,北部被日军占领,多山的南部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1941年1月1日,为巩固根据地建设局限,位于浔河以南的部分被单独划出成立莒南县抗日民主政府。莒南之名迅速成为领导山东人民抗日的一面旗帜。

抗日烽火中诞生的莒南,将英勇献身的红色精神深深地融入骨髓。从十字路城的守土安邦,到抗日英雄的热血凯歌,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与莒南人紧紧相连。

名人

王璟出生于莒南县大白长村,先后辅佐过明代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皇帝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太子太保。

明朝中后期,阉党专权谄媚,腐败之风愈演愈烈,王璟却坚贞不屈,不愿同流合污。明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浙江发生大饥荒,王景奉命赈灾,上奏赈灾建议,保全了40万名受灾百姓的性命。几年后,太监刘瑾等人把持朝政,私设皇庄加收赋税,百姓苦不堪言。王景抗疏切谏,仗义执言,皇庄得以撤销,救百姓于水火。

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大明王朝沿海倭寇横行,孙镗见民罹荼毒,官军败绩。怀揣满腔的报国热血,决定弃商从戎。加入松江府兵,并将自己经商所得捐出,以资军饷。

不久,苏松兵备副使任环率军平倭,寡不敌众,部下向府中告急,镗奉命救援,杀退倭寇,救出任环。此一战使孙镗名闻吴中。后孙镗派人回到故里,将家中的钱财拿出来资助军饷,并招募乡中豪杰从军平倭,壮大了抗倭力量。一时倭不敢犯,民得安居乐业。嘉靖三十三年(1554)春,孙镗在抗倭战争中不幸殉国。感于孙镗的报国之志和慷慨意气,1992年大铁牛庙村孙氏家族捐资30多万元,在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建起孙镗纪念堂。

红色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莒南儿女挺身而出,谱写了一曲保家卫国等英烈之歌。在日军的残酷肆虐下,莒南人民威武不屈,自卫自救、拥军之前爆发了空前的抗争斗志。1941年12月19日的早晨,1000余名全副武装的日军伪军包围了渊子崖村,对阵日军的洋枪洋炮,村民只有自制的土枪土炮。在惨烈的巷战中,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父亲倒下,儿子上,丈夫倒下,妻子上菜刀、铁锹、锄头、木叉,甚至连锅中烧开的热水都成了抵抗侵略者的武器。

在这场残酷的血战中,村民共歼灭日军100余人。然而,渊子崖村的房屋却被完全烧毁,147名村民壮烈牺牲。他告诉侵略者,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哪怕一个小小的村庄都有抵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1941年3月,转战山东省多地的八路军115师司令部进驻莒南。在莒南驻扎期间,罗荣桓提出的翻边战术策略,粉碎了日军一次次的囚笼,封锁抗战部队战士发展到27万人,领导山东抗日根据地迈出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的驻地党政军指挥机关在莒南的长期驻扎时,莒南俨然成为了全省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文化中心,山东的小延安。八路军战士和领导干部与老百姓同甘苦共患难,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群众发起了拥军支前的高潮,一口粮做军粮,一尺布做军装。家中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1945年8月1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山东省政府在莒南正式成立。

英雄的莒南人民为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县志记载,抗日战争期间,莒南县共有13698人参加八路军,66740名青壮年参加抗日自卫队,牺牲烈士761名。英勇无畏、无私忘我的革命精神,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莒南人继承先烈遗志,奋勇向前,捐躯赴国难,军民同生死。

沂蒙精神倾洒在莒南这片红色的沃土上,在和平年代继续孕育出勤劳质朴、奋斗不息的锦绣繁花。

民俗

薛家窑泥陶烧制技艺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薛家窑泥陶的其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上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从南宋开始逐步形成产业规模,至明、清达到鼎盛期,其泥陶制品在鲁南、苏北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日常生活用品,其制作工艺在山东境内广为流传,并被带到东北三省、新疆、内蒙古等地。

薛家窑出产的泥陶制品大部分是日用品,特别是在塑料制品还没出现之前,因泥陶制品价格便宜,使用方便,人们烧水、做饭、就餐、饮水大部分用的是泥陶。而制作泥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一把泥在师傅手中瞬间即成形状各异的泥陶坯体。

薛家窑泥陶技艺从古至今的发展传承。同时,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区家窑泥陶走进了莒南校园。在孩子们的手中重新绽放光芒,一把土捏成家场景,一座窑烧出一片天,辛勤中得幸福,平凡中见华彩,建设美好家园,实现文明富强的中国梦想,是亿万中华儿女正在谱写的时代华章。

风景

鸡龙河,又名基隆河、鸡龙河、几(鸡)山水,位于中国山东省莒南县北部,为沭河左岸支流。发源于涝坡镇魏家鸡山村附近。10年间,曾经不堪驻足的鸡龙河,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既是百姓们休闲的好去处,有时多种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的栖息地。

2016年,鸡龙河湿地公园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成为了莒南之肾,是莒南新的生态地标。

云山苍苍,沭水泱泱。青山忠骨,松柏寒晖。新时代的长征路上,莒南人乘着科技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清风,坚定信念,理想不负初心使命,谱写出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华章。

(0)

相关推荐

  • 三次甲子山反顽:莒南变成“山东小延安”

    原标题:莒南变成"山东小延安" 图1:甲子山位于沂蒙山区的莒南县东北部,耸立在莒南.日照两县之间.它东扼滨海,北依五莲山,西据鲁中,南面是滨海之平原,海拔480米,方圆几十公里,有 ...

  • 「游遍中国」山东·兰陵

    兰陵县是中国山东省临沂市所辖的一个县.战国时楚国始置兰陵县,荀子曾任县令,今兰陵县部分属之.汉朝时,为东海郡襄贲县.兰陵县辖境.1953年撤销兰陵县,其地并入苍山县与峄县,2014年1月,苍山县更名为 ...

  • 「游遍中国」山东·费县

    费县位于中国山东省南部,是临沂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蒙山沂水,蒙山南部. "人那个都说,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多好看,风吹那个草地,见牛羊." 这首沂蒙山小调 ...

  • 「游遍中国」山东·临清

    临清市是中国山东省下辖的县级市,由聊城市代管,因为临近古清河而得名.临清置县于西汉,称清渊县.隶属巨鹿郡,后属魏郡,三国魏晋时期隶属冀州阳平郡.十六国之一的后赵,于建平元年(330年)更名为临清县,临 ...

  • 「艺术中国」——著名女画家—隋荣梅

    隋荣梅,女,生于黑龙江.师从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王立明先生,学习绘画和美术教学.从事美术教学十五年现为上海多所艺校.聘请为美术教师教授中国画.人物速写.线描.儿童漫画.动漫绘画等课目.任职於曼谷中国画 ...

  • 「艺术中国」—— 记知名画家刘剑

    刘剑,男,1965年生于重庆,汉族.1981年参加工作,在职于巴南区文化馆任美术专干至退休. 1988年,中央美术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举办的连环画高级研修班结业,1992年至1994年重庆美专绘画 ...

  • 「艺术中国」——张一飞绘画作品鉴赏

    张一飞,号禾源散人,清风居秀主,职业画家中国孔孟文化研究院副院长.1969年出生于天津,擅长山水.花鸟.自幼酷爱书画,笔耕不辍.潜心钻研国画精髓,进修与 天津美术学院,先后师从霍春阳.陈福春.喻建十. ...

  • 「艺术中国」—— 孙其超书法作品鉴赏

    孙其超,男,江苏滨海人,一九五八年出生,习书四十余年,先从二王入手,然后临习赵孟頫,米芾,苏轼,黄庭坚等等.精心习书后,再反复临习王羲之的十七帖,圣教序,孙过庭的书谱等,反复临习后,近几年主要临习张旭 ...

  • 「艺术中国」—— 陈开宇、林明深、赵国雄中堂对联诗书画展

    <画里诗外    诗情画意> 梁如洁 三人行,艺以澄怀: 诗书画,用心达意! 山水中堂,诗书画联,中华传统文化之精粹.它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形式独特,内容丰富:穿越时空,绵延古今,滋润着华 ...

  • 「艺术中国」—— 张宏绘画展

    张宏,1965 年生,漳州市平和县人,北京大学首届博雅艺术高研班结业,厦门宏宝斋创办人, 自由职业艺术家,策展人,艺术品证券化第一人.中国书画家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协 会(台湾)常务副会长.台湾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