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方·针灸》 腰痛

  1. 《普济方·针灸》

腰痛

(附论)

凡腰痛之病。皆本于肾。盖肾系于腰脊也。诸经各有腰痛不同。当随证治之。

凡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者。病在足太阳脉也。刺其郗中正经出血。春毋见血(委中穴也)。腰痛如以针刺不可俯仰。不可以顾者。刺少阳成骨之端少出血。夏毋见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

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善悲者。病在阳明也。刺阳明于䯒前三痏上下刺之出血,秋毋见血(三里穴也)。

腰痛引脊内廉者。属少阴。刺内踝上二痏出血。春毋见血。出血太多。则不可复(复溜穴也)。

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者。属厥阴。刺 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刺之(蠡沟穴也)。

腰痛引肩目视物(目巟)(目巟) 然。时遗溲者。病在解脉。刺膝筋内分肉间。 之外廉出血。血变而止(亦太阳之穴也)。

腰痛如引带。常如折腰状。善恐者。亦解脉病也。刺 中结络如黍粟。刺之血射。以见黑血而止(委中穴也)。

腰痛如以小锥居其中。怫然肿者。病在同阴之脉刺绝骨之端。为三。(阳辅穴也)。

腰痛怫然肿者。属阳明之脉刺 下去地一尺所(承山穴也)。

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冲络绝血归之。刺郗阳筋之间上郗数寸衡居。

为二 (委阳穴也)。

腰痛上累累然汗出。汗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者。属会阴之脉。刺跷上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承筋穴也)。

腰痛痛上怫怫然。甚则悲与恐者。病属飞扬之脉也。刺内踝上五寸。少阴之前与阴维之会(复溜及筑宾穴)。

腰痛痛引膺。目(目巟)(目巟) 然。甚则反折舌不能言者。病在昌阳之脉。刺内踝上大筋前。太阴后。上踝二寸所(交信穴也)。

腰痛而热。热甚生烦。腰下如有横木居其中。甚则遗溲者。病在散脉。刺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三(地机穴也)。

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者。病在肉里之脉。刺太阳外少阳绝骨之后为二(分肉穴也)。

腰痛脊亦痛。颈几几然。目(目巟)(目巟)欲僵仆。刺郗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刺 中出血。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俯仰。不可举。刺足太阳明。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踝胛上。以月死生为 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此治腰痛之法也。

众穴之外。又有遗法者。附之于后。

〔法〕

治腰引小腹痛。穴居髎

治腰痛恶寒。小腹坚结。癃闭不得小便。泄利。腰背卒痛。穴胞肓。

治腰痛不能俯仰。小便赤涩。腰尻重不能举。穴秩边治腰重不能举体。穴委中。

治腰髋疼。脚膝不遂。穴白环俞。

治因扑伤腰髋疼。穴肩井。

治腰髋疼脊强。不得转。穴腰俞。

治腰腹相引痛。穴命门。

治腰背强痛。穴肺俞。

治腰痛。穴阴陵泉 大肠俞。

治腰痛不得转侧。穴下髎。

治腰如坐水中。穴阳辅。

治腰痛大便难。穴涌泉。

治腰痛不得俯仰。寒热腹胀引背不得息。穴京门。

疗腰痛肩寒。穴肝俞。

疗腰痛。穴肾俞 、气海俞 中膂俞。

疗风劳腰痛。穴关元俞 膀胱俞。

疗恶气。腰背卒痛。又云,腰痛不可忍。俯仰难。恶寒。小便涩。穴胞肓。

疗腰尻重。不欲起。俯仰难。恶闻人声。穴昆仑。

治腰尻重。起难。穴风市。

疗腰痛不可俯仰。转侧难。穴肾俞。

疗腰痛不能久立。腰以下至足不仁。坐起难。腰脊急强。不可俯仰。腰重如石。难举动穴腰俞。

治四肢寒热。腰疼不得俯仰。身黄腹满。食呕。舌根直。灸第十一椎上。及左右各一寸五分三处。各七壮。

治腰痛。穴腰俞 膀胱俞 长强 气冲 上 下 居髎。

治腰痛不可顾。穴三里 阴市 阳辅 、蠡沟。

治腰痛如锤居中。肿痛不可咳。咳则筋缩急。诸节痛上下无常。寒热。穴阳辅。

治腰痛不能举。穴申脉 太冲 阳跷。

治腰痛不可俯仰,又治腰痛得俯不得仰。穴委阳 殷门 太白 阴陵泉 行间。

治腰痛得俯不得仰。穴委阳 殷门。

治腰痛如折。穴束骨 飞阳 承筋。

治腰痛大便难。穴涌泉治腰痛不可久立。穴京门。

治腰痛不得俯仰。穴气冲。

治腰背痛。穴宜针决膝腰勾画中青赤络脉出血。便瘥。

治腰痛不得俯仰者。令患人正立。于竹柱地度至脐。断竹乃以度背脊。灸竹上头处。随年壮。灸讫。藏竹勿令人得知。

治腰痛。灸脚根上横文中白肉际。十壮良。又灸足巨阳七壮。又灸腰目窌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又灸八窌 及外踝上骨约中。

治腰卒痛。灸穷骨上一寸七壮。左右一寸各灸七壮。

治腰脊痛。灸小肠俞。五十壮。

治腰背痛。灸三焦俞。随年壮。

王氏云。有妇人久病而腰甚疼。腰眼既灸。医以针置火中令热。谬刺痛处。初不深入。

既而痛止。则知火不负人之说犹信云。

昔许知可因淮南大水。忽腹中如水吼。调治得愈。自此腰痛不可屈伸。思之此必肾经感水气而得。灸肾俞三七壮。服鹿茸丸愈。王氏云。予谓腰痛不可屈伸。灸肾俞自效。不服鹿茸丸亦可。

王氏云。舍弟腰痛。出入甚艰。予用火针微微频刺肾俞。则步履如故。初不灸也。屡有人腰背伛偻。来觅点灸。予意其是筋病使然。为点阳陵泉。令归灸。既愈。筋会阳陵泉也。然则腰疼。又不可专泥肾俞。而不灸其他穴也。

治腰伛偻引项筋。无力不收。穴风池。

治腰强。穴肺俞治腰如折。 如结。耳聋。恶风寒。目眩项不可顾。目内眦赤烂。穴束骨。

治腰脊挛痛。穴白环俞。

治腰痛不得反侧。穴章门。

治腰痛不得已者。灸白环俞二穴,又灸腰目窌七壮。

治腰痛控睾。少腹及股卒不得俯仰。刺气冲治忽然气滞。腰痛不可俯仰。刺足太阳络神道二穴。次针足厥阴经行间二穴。

治久虚人腰痛。刺而复发者。腰重不能举体。取经血而愈。刺足太阳经委中二穴治凡腰痛。刺之不已者。刺八髎穴而愈。

治腰背俱疼不可忍。刺足少阳经风池二穴。次针手阳明经合谷二穴。次针足太阳经昆仑二穴。

治肾虚腰痛久不已。刺足少阳经肩井二穴。次针足太阳经肾俞二穴。

治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近上痛者。刺手阳明经合谷二穴。

治腰脊内引痛。不得屈伸。近下痛者。刺足太阳经昆仑二穴。又刺足少阴经复溜穴。

治脊强反折。刺督脉哑门一穴。应时立愈。

治腰胯疼痛。不得转侧。刺足少阳经环跳二穴。次针丘墟二穴。

治闪着腰疼。错出气腰疼。及本脏气虚。刺任脉气海一穴。以圆利针。刺肥人针入一寸瘦人针入五分。三补三泻。令人觉脐上或脐下满腹生痛停针。候二十五息。左手重按其穴。右手进针三息。又停针二十五息。根据前进针。令人觉从外肾热气上入小腹满肚。出针,神效。

治腰疼寸步难移者。端正齐足立地。以杖子一条。当前就地量至肚脐住。以杖子再量至脊背后。杖尽住。当脊两边约一寸三处。齐灸。每处三下。除根也。

治反腰有血痛。 腰者。犹如反腰。忽转而 之。灸腰眼中七壮。

治腰痛不可俯仰。转侧难。身寒热。食倍多。身羸瘦。面黄黑。目(目巟)(目巟)。及治丈夫妇人积冷气劳病。穴肾俞。

治腰痛不可俯仰。夹脊膂痛上下按之应者。从项后至此穴。皆灸之立愈也。穴中膂俞。

澹寮方云。徐熙字秋夫。不知何郡人。时为射阳令。少善医方。名闻海内。尝夜闻有鬼呻吟声。甚凄苦。秋夫曰。汝是鬼。何所泣。答曰。我姓解名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而疼痛不可忍。闻君善术。愿相救济。秋夫曰。汝是鬼而无形容。何可措治。鬼曰。君但缚刍为人。索孔穴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腰眼四处。又针肩井二处。设祭而埋之。明旦一人来谢曰。蒙君医疗。复为设祭。病除饥解。感惠实深。忽然不见。当代称其通灵。长子道度,次子叔向,皆精其术焉。

治腰尻引小腹痛。遗尿不禁。穴阴包。

治腰如冷水,穴阴市。

治腰尻肿。 跟肿。穴昆仑。

治腹疾腰痛。膀胱寒澼饮。注下。灸下极俞。遂年壮。

  徐文伯  

  宋徐文伯尝与宋少帝出乐游苑门,逢妇人有娠。帝亦善诊候,诊之曰:是女也。问文伯,伯曰:一男一女,男在左边,青黑色,形小于女。帝性急,令剖之。文伯恻然曰:臣请针之,必落。便针足太阴,补手阳明。胎应针而落,果效如言。文伯有学行,不屈公卿,不以医自业,为张融所善,历位泰山太守。文伯祖熙之好黄老,隐于秦望山。有道士过乞饮,留一胡芦子曰:君子孙宜以此道术救世,当得二千石。熙开视之,乃扁鹊医经一卷。因精学之,遂名振海内。仕至濮阳太守。子秋夫为射阳令,尝有鬼呻吟,声甚凑苦。秋夫问曰:汝是鬼也,何所须?鬼曰:我姓斛斯,家在东阳。患腰痛而死。虽为鬼,疼痛犹不可忍。闻君善术,愿见救济。秋夫曰:汝是鬼,无形,云何措治?鬼曰:君但缚刍(chú) 作人。按孔穴(穴原作定,据明抄本改)针之。秋夫如其言,为针四处,又针肩井三处,设祭而埋之。明日,见一人来谢曰:蒙君疗疾,复为设祭,除饥解疾,感惠实多。忽然不见。当代服其通灵。(出《谈薮》)

  又宋明帝宫人患腰疼牵心,发即气绝。众医以为肉症。徐文伯曰:此发瘕也。以油灌之,则吐物如发。稍稍引之,长三尺,头已成蛇。能动,悬柱上,水滴尽,一发而已。病即愈。(出《谈薮》)



孔穴,意思是分别为洞穴、穴位、气孔。

孔穴,腧穴。见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征引《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千金要方》又载:“凡孔穴在身,皆是脏腑荣卫血脉流通,表里往来,各有所主。”参见腧穴条。

痏 wěi

〈名〉

(1) 殴人皮破血流者为“痏”。泛指殴伤;创伤。亦指受创伤 [wound;cut]

疻保辜痏呼号。——《急就篇》。颜师古注:“殴人皮肤肿起曰疻,殴伤曰痏。”

(2) 即针刺的痕迹、针孔 [trace of needling]

已发针,疾按其痏,无令其血出。——《灵枢经》

(3) 针刺的次数 [number of needling]

刺之三痏。——《素问·刺腰痛篇》

(4) 穴位名 [wei-point]

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痏(外侧指少泽、关冲、商阳;内侧指少商、中冲、少冲)。——《灵枢经》

(5) 瘢痕 [scar]。如:痏疥(瘢痕和疥疮。比喻小事)。

  • 窌:

  • 拼 音

    jiào   liáo   liù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 jiào ]

  • 1.收藏东西的地洞:“垣~仓廪者,财之末也。”

    2.把东西收藏在地窖或洞穴里:“总兵马彪乃阙隧~药其中。”

  • [ liáo ]

  • 1.深空。

    2.针灸穴位名:肩~。肘~。

  • [ liù ]

  • 〔石~〕古地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