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5头大象一路向北,恰恰“讲好了中国故事”

过去十多年,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一直在苦苦追求“讲好中国故事”,没想到,真正实现这一点居然是15头大象。
虽然外媒在大象迁徙报道中,几乎给予了中国一边倒的好评,无论是中国人的面貌,还是当地政府的应急处理,以及背后的环境保护意识,都让外国人点赞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但当下,外媒愿意主动去讲一个充满温情的中国故事,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更加遗憾的是,外媒在报道中,引用最多的往往是来自日本媒体和网络上的声音。
显然,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国家层面对于中国形象宣传、讲好中国故事的初衷,以及与世界更好的和平相处,并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2000年,中央台就开播了24小时英文频道CCTV9,央视各语种新闻在世界各地普遍开花。
遗憾的是,中国话语权和文化影响力无法与快速提高的全球地位相匹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舆论场“西强东弱”并无本质改善。
2020年以后,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上面临的压力也在与日俱增。
如今换上“大象旅行团”,外媒为何立马换了面孔?这能给中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带来什么启发?
“一路象北”打动外国人的,其实是云南各方面处理大象迁徙过程中展示出的环保意识,非常符合人类的发展方向。
同样是野象进村,看看大象在印度是什么待遇?孰优孰劣,不言自明。

最高层多次重复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绝不是空洞的口号。云南的这次表现,堪称最好的践行。
看看国外网友在报道后的一些留言:
“能够采取措施让迁徙象群远离居民区,真不错。”
“中国人太棒了。这要是在英国,可能大象一离开保护区警察就会把它们射杀了。”
“感谢中国没有伤害它们。”
我们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欧美国家有时候对它国的动物比人还关心,这既是主流叙事的逻辑,同时我们也要理解,要让吃饱的人去理解挨饿的人究竟在想什么,有时候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保护、尊重动物与保护环境、关注气候变化一样,早已成为贯之西方文明多年,甚至成为他们价值观叙事的主轴。说白了,这些都属于他们无可争议、不能动摇的政治正确。
也难怪有专家预言,气候和环境问题将成为中美欧的最大公约数。
等大象迁徙的热闹告一段落,我们恐怕不得不正视大象为什么要出逃这个问题。
云南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整体做得不错,但是也时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事发生。
比如毁林种植橡胶、速生桉树、茶树、中草药的事情,导致大象从自然界获取食物受到极大影响。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顾伯健曾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工作了近6年。他在媒体上介绍说,西双版纳当地人为了种砂仁这种中药材,把与砂仁争夺阳光和养料的林下幼树草本植物全部清除掉,导致热带雨林无法更新,从而破坏了栖息地质量。
“砂仁种植是历史问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为发展经济鼓励农民在自有土地种植砂仁,而不是在保护区核心区。现在,当地经济发展依赖性最高的已经不是砂仁,而是橡胶林和茶园,后两者也是目前对天然林侵占最严重的经济林。”绿色和平东亚地区森林与海洋项目经理潘文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果真有问题,那么现在人们因为大象旅行有多开心,到时候就会有多头痛。
最后,还是希望迷路的大象们,早日找到回家的路。愿它们世代生息的西双版纳,还能留住一丝原初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