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现金的日子
昨天,物业管家通知,说这两天会对天燃气管道打压试验、送气,自己住的这栋楼安排在周四办理相关手续。说来,当初也是交房的时候才知道,天燃气不是一拿到钥匙就能用上的。物业方面解释说,这是燃气公司的要求,要达到一定的入住率才能送气,也许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吧。
下午,按照通知要求复印了身份证和购房合同等资料。晚上回到家,又仔细看了一下通知,以免落下什么,明天还耽误事儿。看到最后一条,是要求准备现金二百八十元(报警器、保险、开户费),这才突然想起来,自己好像已经很长时间没用现金了。翻了翻钱包,里面除了两张卡,只剩下几十元现金。现如今,出去买东西用微信支付,坐车刷卡,打车用滴滴手机App,确实用不到现金,而卖东西的商贩、出租车司机也闲麻烦,不大情愿收现金。
记得是在两年前,听单位里大学毕业后新入职的一位同事说,读大学的四年,根本就没用过现金。到了单位,因为工资卡还没办下来,发的现金工资,还要去银行,存进自己的银行卡,再转到微信。
自己最开始在手机里安装、使用微信,主要还是当作一个通信工具,感觉比QQ和手机短信更方便些。微信支付功能开通后,自己根本也没怎么在意。只是逢年过节时,会在微信群里凑凑热闹,抢个红包,然后再动动手指发出去。可能当时的意识当中,还是觉着电子扫码支付不安全吧。
查了一下自己的微信帐单,第一笔微信支付是支付给道客巴巴,时间是二零一六年八月。记得当时是查一份文献资料,下载时可以用网银或者微信支付,看到之前过节时抢的红包还剩了十来块钱,决定做一下尝试。真正意义上的微信支付,是在那之后的十月份,用滴滴App打车付费。到了二零一七年,自己的顾虑才慢慢打消,经常会用微信支付来买东西、打车。但身上也一直会带点现金,处于两者皆用的状态。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用现金了。
今天五月份,传来了央行测试数字货币的消息。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真地告别纸币。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曾描绘了这样的使用场景:只要你我手机上都有DC/EP的数字钱包,那连网络都不需要,只要手机有电,两个手机碰一碰,就能把一个人数字钱包里的数字货币,转给另一个人。
新事物逐渐取代旧事物,这也是一个客观规律,只要是合理的,我们就应该张开臂膀欢迎它,并努力地去适应、去习惯它才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