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相关推荐
-
《药症忌宜》陈澈 清 国外图书馆影印件(1)
·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均选列应用药物,并对这些药物的药性.功效及药物的宜 ...
-
全国名中医毛德西谈经方应用六要【一点资讯】
毛德西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60年,学验俱丰,临证推崇经方.善用经方.近日,他就应用经方的体会进行了系 ...
-
清·陈澈撰《药症忌宜》刊于1872年的古代医书
·本书根据不同的病理情况,将病症分为风.寒.暑.湿.燥.火.阳虚.阴虚.表虚.里虚.阳实.阴实.阳厥.阴厥.上盛下虚.心虚.肝虚.脾虚等五十门.每门中又分列多种病证,每种病证均选列应用药物,并对这些药 ...
-
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四逆汤
博涉知病,多诊识脉,屡用达药. 四逆汤-参附汤-来复汤-补络补管汤-破格救心汤:补中益气汤-升陷汤.
-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三指断乾坤,20余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教你把脉
脉诊,中医之绝技,也是中医诊病的一大特色,放眼整个医学界,它都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珍宝,仅凭三部九候之脉,便能知五脏六腑之病,令很多人觉得神奇无比. <内经>中以脉来判断生死预后的文字比比皆 ...
-
中医的脉象理义 把脉技巧,各有千秋 淡浮子老师切脉心得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周仲瑛谈中医诊法技巧...
中医的脉象理义前几天难得有一位同道中人讨问脉象,夲医实话实说,其实中医最讲究的是脉理.所以中医的切诊分脉诊和按诊两部份,两者同是运用双手对病人体表进行触.摸.按压,从而获得辩证施治的最基本资料的一种诊 ...
-
吾在病者火热中靠脉看出有病没病及诊知未病再据脉症下药
本帖最后由 脉似啸 于 2013/11/16 23:51 病人来诊都是先一句话都不讲,靠我号脉合望[舌.面色]诊:诊出患者的主诉不舒服的[症状:这[症状是你本人知的:医者是号脉先知的:你可确定医者是看 ...
-
中医脉诊-三指一脉断生死(搭手知病)
您对脉学知道多少? 您想学会脉诊吗? 想知道脉学的神奇吗? 想探索脉学的不传之秘吗? 想学会:三指候阴阳.一脉断生死的本领吗? 想解开脉学的更多密码吗? 五脏气血通行于脉而作用全身,气血脏腑发生病变, ...
-
知病必先知证_斋戒_新浪博客 和另外 2 个页面 - 个人
知病必先知证(2008-03-21 12:18:12) 转载▼标签: 健康马文辉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是指导我们辨证施治的总纲.证的得出,是将众 ...
-
张氏--金镜脉诊 一脉一病 配一中药
张氏--金镜脉诊 一脉一病 配一中药
-
学经典悟经典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
学经典悟经典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 ...
-
三部六病,秘而不宣的脉法:人迎气口诊脉法
I导读:以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式,生套古人的方法,就如一层迷雾,迷住了双眼,看不透疾病的本质.若掌握人迎气口脉法,则如拨开迷雾学中医,临床识证用方会清晰.准确.(编辑/小谢) 秘而不宣的人迎气口诊脉法 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