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才体现你艺术风格审美意义与价值。

欣赏一位书家的作品时,往往说其作品风格鲜明,新颖、别致,这就是艺术家的艺术风格,即艺术作品的风采、气象、格调。是艺术审美的重要内容。

欣赏者通过艺术家的风格,感知其美丑、认识其价值。

甲骨文书契

对书法艺术风格的认识,书法的风格面目随书法的产生而出现。从甲骨文契刻开始,不同人因不同的手性、技能,不期而然地使作品产生了不同的风格。但这时人们只关心契刻文字的实用效果和完成这种效果的技能,尚不知从审美上关心它们之间还存在风格。当人们逐渐有了对书法形象的审美感受以后,也曾产生许多美妙的联想,但那些都还不是对风格的关注。

赵壹《非草书》中说: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心与手,可强为哉?”

事实上已触及到风格问题,只不过从其行文思想脉络看,讲的是“书之好丑”,指的是技能、功力产生的审美效果的差异,而不是风格差异。南梁袁昂《古今书评》开始表现出来:

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

王子敬书如河洛间少年,虽皆充悦,而举体沓拖,殊不可耐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把书法给人的审美感受,以社会人的风神、气格来比拟,或者说,把书法形象当做社会人的形象来品藻,这才是明显的风格审美观照。

直到唐代,张怀瓘才第一次从理论上阐明书法风格的意义与价值。其《书议》中写道:

夫草木各务生气,不自埋没。况禽兽乎?况人伦乎?猛兽鸷鸟,神采各异,书道法此。

夫古今人民,状貌各异。此皆自然妙有,万物莫比。惟书之不同,可庶几也。

先禀于天性,次资于功用。

自此以后,风格逐渐为书家与观赏者所关心,也逐渐促进了书法风格的自觉寻求。但是王羲之的晋人风格影响之深注定要流传千古,除了唐太宗的推崇,凡书家都要学王,南唐李煜在品评唐代书家时一段内容足矣说明。

原文: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之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拘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

王羲之《七月都下帖》

通过文献我们可知,王羲之对后人的影响和学王字的得失。

北宋书家苏、黄、米的风格意识极为强烈,苏轼曾对自己风格面目颇为自得说“吾书虽不佳,然不践古人,是一快也”;黄庭坚则认为“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米芾也自得于“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元明之际,出现了宗晋法唐的回归思想,学书讲究唯师晋唐,却不讲求取古人的根本经验,创自家的风格面目。明清受科举之书馆阁体影响,一部分成为中规中矩的“馆阁”书风,而部分有识之家,激起了更为放纵的风格追求。特别在更宜展露情性的行、草书,出现不少风格面目强烈的创造,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并且王铎、傅山成为明清的两面旗帜。

明清书坛,不仅在技法上寻求新变,而且为适应观赏,还创造了一系列新的书作观赏形式如立轴、屏联等,工具、材料也有新的发展。

正是风格意识的觉醒,董其昌总观书法历史,发现了不同时代的风格差异,提出了“晋人书尚韵,唐人书尚法,宋人书尚意”的审美风格的不同。

到了清代,阮元、包世臣等发现历史的书风还有地域的差别。又加之碑学书的启发,出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新风格面目,理论上也出现了不少关于风格独创性的论述。当今,风格面目更成为判断书家是否成熟的基本标志了。

书法风格审美信息的传递

爱美是人的本性,欣赏美的能力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表现。人们之所以对优秀的文学艺术产生美感,是创作者审美信息的传递。

如书法,书者对艺术形式运用、技巧驾驭、形象创造显示的“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体现在作品上,欣赏者从对象上得到书者作为人的力量,这种力量得到肯定,由此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艺术作品的风格,是个性化的艺术创造精神和能力的现实,人们在艺术欣赏中关心风格,就是对创造者的创造精神和能力的关心。人之所以会以有个性特色的风格为美,是因为它显示了创造者特有的才能与修养等。

曾巩《局事帖》

艺术风格审美意义与价值

人们欣赏艺术,为什么会有对风格的关注?风格的审美意义是什么?

书法不同于一般直接反映现实的艺术。书法以汉字为根据,通过运笔、结体、谋篇,进行形象创造,它既显示书者对书之所以为书的道理的领悟,也显示书者汲取传统能利用前人积累的经验为自己的创造服务的工夫,还显示书者敢于、善于从传统化出进行生动的有个性的形象创造的精神;既展示书者挥运中健笔凌云、潇洒纵横的气度与风神,又展示艺术形象创造中严谨法度从心所欲地运用的技能。

正是基于这一些,书法的风格创造,才有了审美意义与价值。风格是艺术家留在书法形象创造上特有的精神气象和物质力量。一个书者如果只能按照法帖进行书写而没有自己的风格面目,说明他不能以个性特征显示特有的“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其作品是不会具有审美价值的。原本为人赞美的风格,为什么重复它就会失去审美效果?

原因就在于它所显示的只是重复者认识的肤浅和行为能力的低下。人们之所以需要艺术,之所以能从艺术上获得审美享受,从根本说,就是因为艺术形象、包括其得以创造的层层面面,都凝聚着丰富的“人的本质力量”。人们要通过艺术欣赏,发现自己、陶融自己、激励自己、振奋自己,用以化为推进生存发展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对艺术的欣赏如此,对艺术风格的欣赏亦如此。

得到欣赏者的认可,是艺术风格审美意义与价值的体现。人们的艺术意识越强烈,就越强调风格的欣赏,人们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认识到了艺术美的本质,这是人们关心艺术风格的根本原因。

如果我们能欣赏艺术的美,有实在的审美感受,艺术的价值与意义就给予了肯定。反之,如果那些违背书法的基本规律,做一些华而不实的新奇事吸引眼球,靠炒作走俏那是一时,昙花一现给人带来美,而那些引起争议的书坛现象,它违背了书法艺术规律,那将会受到永远唾弃它。流行一时的风格,终将过去,书者应该加强全面修养,深刻领会书法艺术规律,创造高雅的、具有独特审美效果的风格面目,当做一个永恒的课题来做。

风格追求从一点一画开始

书法,是低门槛高堂奥,由写毛笔字到艺术创作,需要“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写书法只要有工具材料,有相应的技能就能书写,写出水平、写出风格不仅要有功力,还要有文化修养。

书法风格从一点一画开始。点画挥运、结体造型,都有其规律,文字必须遵守文字点画结构规定,如果离开点画造型,即便是具有某种美的效果,但它也不是书法,也无以论书法的风格。汉字书写规律是人们不知不觉地于万象的存在运动、变化发展抽象化中,根据书写目的和实现目的中,通过对工具器材性能的运用变为现实。通过实践,人们形成相应的挥写造型意识和审美意识。所以蔡邕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关于笔画挥运,有“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的“势”之说,说明了挥运过程产生客观性力。

王铎行书题顾恺之洛神图

风格审美价值,是书法风格发展状况与人们的书法风格审美需求决定的。不同时代、不同发展阶段的书法,书家们有不同的风格追求。同样的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这与时代审美与关系。比如书法的妍美,在六朝时期是时尚,在明清时期成为俗风。今人梦寐求之而不可得的“高古”,古人司空见惯视为平常,不同时代对审美风格的追求也会不同。

纵观书法的历史,从技法追求到风格的关注,书法的审美价值,从寻求生动到人格化形象、反映主体精神气骨的追求,更显示创造精神的个性面目。从本质说,都是随着书法的发展,随着人们对书法审美效果认识的发展,能充分地展示书者的创造才能及修养,风格审美价值就是“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