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这个胡同

最近,《中国食用菌协会黑木耳分会圆满换届》的信息在网上发布,我打开看了一下,哈哈,副会长至少过半都是熟悉的,所以看到大家都在恭喜发财,我几乎就要点赞了,就在黑手将伸未伸的时候,忽然打住,且慢,怎么觉得有点不对劲啊?
冷静下来,我慢慢回味过来,原来,我第三只眼睛已经看出来,这个名单透露了一个信息,中菌协已经不再在原来预想中的路上走了,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幻,行业协会,似乎也开始走偏,是不是有点想朝酒会方向发展呢?
行业协会,在发达国家里的基本定义是政府对行业细分服务管理的延伸,是国内唯一的东西,因此如果某个小部分需要单独工作,不是成立一个协会分会,而是成立另外一个独立协会。以美国橙业协会为例,并不是水果协会的分会,而是单独的协会。因为定义是服务细节范围,所以必须是对象精准的,因此不存在粮食协会、水果协会这样呱嗒不清的大一统协会。而食用菌协会,恰恰就是这种大一统协会,因此方方面面都无从落手做事。也正因为如此,中菌协不得不成立一堆职能各异的分会。
我不认为存在什么“初衷是好的”这样的事情,因为中国的行业协会始终都是行政附属体,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就不存在“初衷”这种东西。而且协会的组织原则完全也是行政套路,是任免制,这就决定了它的长期战略不定,方向不明的天然缺陷。我曾经寄希望于个别领导人的行为可以改变这种现状,目前看来是痴心妄想了,中菌协目前的状况恐怕是彻底的选择行政化道路了。
其实,行业协会行政化道路铁定是一条死胡同,因为你再牛,牛不过政府本身。话说回来,先进国家的行业协会也有行政的功能,只不过因为人家的政府本身就是服务性的,而且权属清晰,所以政府的行政行为基本上不会与行业行为矛盾,即使出现矛盾,协会也就正好充当协调人了。
反观中国的行业协会,不仅不可能主张行业利益,还得主动迎合政府行为,比如“食用菌产业扶贫”这种显然伤害食用菌行业的行为,中菌协不仅没有提出任何异议,而且几乎是全力以赴到奋不顾身的地步参与进去。然后行业主体怨声载道(上游配套的装备业是非常高兴的,生意来了!但他们不是行业主体),中菌协里外不是人。
现在我们来看,这届黑木耳分会的人员构成吧:
会长孙涛,纯粹是行政兼职,市委书记是个超级大忙人,如果真的负责任的话,自己都一个头两个大,哪里可能顾得过来一个行业协会?当然会长是书记也有好处,那就是花钱比较好办,书记手指缝里漏少许,协会都会流油。
会长实际上不能履职,所以秘书长就特别重要,可是我们看到,这个秘书长却是孔鹏。孔先生是中菌协的工作人员,我知道中菌协本身就没几个人,而分会还是很有几个的,所以我猜想,孔先生应该还担任了其他分会的秘书长,或者还有些分工工作。总之,孔先生的精力,不可能真的把一个分会(如果看成一个全面服务型的独立机构)打理得过来,充其量就是完成走公文之类工作。
中菌协会长之下,原来设常务副会长一名,秘书长一名,现在改得秘书长没有了,多一名副会长,这都无所谓,好歹有个日常管事拿主意的。但黑木耳分会这样一来,谁做日常工作拿主意呢?原来还有一个常务副秘书长,叫王良武,这个才是主角。
副会长十二个,很有点英美法系公民审判团的味道,现在的问题是缺一个法官了。当然最大的问题是,孔先生不是专业人士,对于长远战略来说,谁来帮他?那就靠王良武了,不过,王先生也是另有行政职务的,是东宁市供销联社主任,专业水平怎么样咱不了解,不乱说了。王先生估计也忙不过来,所以会有田文飞和徐连堂两位出任副秘书长,但代行的代行,行使工作就不那么好弄了。
好几位专业人士出任副会长,但更多是老板,而且上游老板多,有点喧宾夺主啊,只怪人家出钱多。专业、耳业老板、上游产业老板,三分天下,不理想,耳业老板太少。专业人士是不是副会长不重要,但有没有一个专业委员会就很重要,这个也许后续会有,但专业委员会里面会不会有鲶鱼,就不知道了,没有鲶鱼,一团和气,是做不出大事情的。
理事熟人也多,不熟的没人介绍,不知道都是哪里来的。不过理事都是不理事的投票工具,意思不大。
感觉还缺了点什么?缺啥?想了半天,原来缺了大产区代表,缺了并列的浙闽模式代表,都是东北模式的代表,哎,这个就不好了。没办法,我打酱油,不打抱不平,虽然这显然不公平。
中菌协都是死胡同了,小分会还能指望么?所以就不点赞了,点评一下,在里面的兄弟姐妹哥们不要生气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