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原文中的“脏”指的是“胸”,这段话阐述了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四条规律:

1、手三阴经分别起于胸中,走向手指末端,交于手三阳经;

胸中的脏有肺、心和心包,对应的三条阴经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手三阴经从胸,沿着手臂的内侧循行到手指末端。

2、手三阳经均起于手指末端,走向头面部,交于足三阳经;

手的三条阳经,是从手指的末端向头面部循行。因为手三阴经从胸走手,到了手指端要终止,下接的是手三阳经,手三阳经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都是从手指末端沿着手臂的外侧,向头面部循行的,此处的头指的是头面部,而到了头面部,手三阳经也要终止。

3、足三阳经分别起于头面部,走向足趾末端,交于足三阴经;

足的三条阳经分别是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经。这三条阳经从头面部向足趾末端循行,此处的足指的是足趾端,到了足趾端之后,足三阳经也要终止,终止以后向下相交的是足的三条阴经。

4、足三阴经分別起于足趾,走向腹腔、胸腔,交于手三阴经。

足的三条阴经分别为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的三条阴经需要从足向腹部循行,最后,足三阴经再向上行,从腹到胸,到胸中去与手三阴经相交。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灵枢·营卫生会》)的循环路径。

我们可以把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总结为四句容易记住的话,结合下面这张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示意图,就比较容易记住了。

十二经脉交接规律

1、阴经与阳经交接:即阴经与阳经在四肢部衔接。

具体来首就是:手三阴是在手指端交接手三阳的,具体的规律是里表两经相交;足三阳和足三阴是在足趾端相交的,具体的规律是表里两经相交。

如手太阴肺经在食指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交接;手少阴心经在小指与手太阳小肠经相交接;手厥阴心包经由掌中至无名指端与手少阳三焦经相交接;足阳明胃经从跗(即足背部)上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交接;足太阳膀胱经从足小趾斜走足心与足少阴肾经相交接;足少阳胆经从跗上分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交接。

2、阳经与阳经交接:即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如手足阳明经都通于鼻,手足太阳经皆通于目内眦,手足少阳经皆通于目外眦。

3、阴经与阴经交接:即阴经在胸腹相交接。

如足太阴经与手少阴经交接于心中,足少阴经与手厥阴经交接于胸中,足厥阴经与手太阴经交接于肺中等。

十二经脉交接成一个大闭环

上面讲的十二经脉交接规律,是一个总的规律,至于十二经脉如何串联,在身体中形成一个闭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分析。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节课把十二经脉的详细循行做了图示和文字说明,可能会给大家一个错觉:觉得经络好难学啊,像一张蜘蛛网一样,捋不清头绪,并且里面好多生僻的词汇都不懂!其实大家大可不必担心,因为十二经脉的的交接都是遵从于我们上面提到的经脉交接规律的,如果大家觉得下面介绍的每条经脉的文字读不太懂,可以有两个解决办法:一是今天晚上在享泰极学堂听老苗给大家掰开揉碎讲解,第二个办法就是忽略它们,只在理解基础上记住下面12个小标题的内容就可以,它们概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中如何交接成一个大闭环的。

1、手太阴肺经在上肢内测前端,向下在食指端接手阳明大肠经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中府),向下联络大肠,再返回沿胃上口,穿过横膈,入属于肺。从肺系(气管、喉咙部)向外横行至腋窝下,沿上臂内侧下行,循行于手少阴与手厥阴经之前,下至肘中,沿着前臂内侧桡骨尺侧缘下行,经寸口动脉搏动处,行至大鱼际,再沿大鱼际桡侧缘循行直达拇指末端(少商)。其支脉,从手腕后分出,沿着食指桡侧直达食指末端。

手太阴肺经(LU)

2、手阳明大肠经沿手外臂前缘,行至面部对侧鼻孔旁接足阳明胃经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之尖端(商阳)(桡侧),沿食指桡侧,经过第1、2掌骨之间,上行至腕后两筋之间,沿前臂外侧前缘,至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行到肩部,经肩峰前,向上循行至背部,与诸阳经交会于大椎穴,再向前行进入缺盆,络于肺,下行穿过横膈,属于大肠。其支脉,从缺盆部上行至颈部,经面颊进入下齿之中,又返回经口角到上口唇,交会于人中(水沟),左脉右行,右脉左行,止于对侧鼻孔旁(迎香)。

手阳明大肠经(LI)

3、足阳明胃经向下在足趾端与足太阴脾经交接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承泣),上行鼻根,与足太阳经脉相汇合,再沿鼻的外侧下行,入上齿龈中,返回环绕口唇,入下唇交会于承浆穴;再向后沿下颌下缘,至大迎穴处,再沿下颌角至颊车穴,上行到耳前,过足少阳经的上关穴处,沿发际至额颅部。其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穴,沿喉咙入缺盆,下横膈,入属于胃,联络于脾。其直行的经脉,从缺盆沿乳房内侧下行,经脐旁到下腹部的气冲部;一支脉从胃口分出,沿腹内下行,至气冲部与直行经脉相汇合。由此经髀关、伏兔穴下行,至膝关节中。再沿胫骨外侧前缘下行,经足背到第2足趾外侧端(厉兑);一支脉从膝下3寸处分出,下行到中趾外侧端;一支脉从足背分出,沿足大趾内侧直行到末端。

足阳明胃经(ST)

4、足太阴脾经上行至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末端(隐白),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1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面,再沿小腿内侧胫骨后缘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厥阴经之前,再沿膝股部内侧前缘上行,进入腹部,属脾,联络胃;再经过横膈上行,夹咽部两旁,系舌根,分散于舌下。其支脉,从胃上膈,注心中(大包)。

足太阴脾经(SP)

5、手少阴心经沿上肢内测后缘,向下在小指桡侧末端接手太阳小肠经

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极泉),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的组织);下行经过横膈,联络小肠。其支脉,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眼球连接于脑的组织)。其直行经脉,从心系上行到肺部,再向外下到达腋窝部,沿着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后面,到达肘窝;再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豌豆骨部,进入掌内,止于小指桡侧末端(少冲)。

手少阴心经(HT)

6、手太阳小肠经沿着上肢外侧后缘,行至面部目内眦接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阳小肠经,起于手小指尺侧端(少泽),沿着手背外侧至腕部,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到达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大椎,向下进入缺盆部,联络心,沿着食管,经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其支脉,从缺盆分出,沿着颈部,上达面颊,到目外眦,向后进入耳中。另一支脉,从颊部分出,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斜行络于颧骨部(听宫)。

手太阳小肠经(SI)

7、足太阳膀胱经向下在小趾端与足少阴肾经交接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睛明),向上过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其支脉,从头顶分出到耳上角。其直行经脉,从头顶入颅内络脑,再浅出沿枕项部下行,从肩胛内侧脊柱两旁下行到达腰部,进入脊旁肌肉,入内络于肾,属于膀胱。一支脉从腰中分出,向下夹脊旁,通过臀部,进入腘窝中;一支脉从左右肩胛内侧分别下行,穿过脊旁肌肉,经过髋关节部,沿大腿外侧后缘下行,会合于腘窝内,向下通过腓肠肌,出外踝的后方,沿第5跖骨粗隆,至小趾的外侧末端(至阴)。

足太阳膀胱经(BL)

8、足少阴肾经上行至心肺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下(涌泉),斜走足心,行舟骨粗隆下,经内踝的后方,向下进入足跟中,沿小腿内侧上行,经腘窝内侧,沿大腿内侧后缘上行,贯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有穴通路还出于前,从横骨穴处上行于腹部前正中线旁0.5寸,胸部前正中线旁2寸,止于锁骨下缘俞府穴处)(肓俞)。其直行支脉,从肾脏向上经过肝、膈,进入肺脏,沿着喉咙,夹舌根旁;另一支脉,从肺分出,联络心,流注于胸中。

足少阴肾经(KI)

9、手厥阴心包经沿上肢内测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向下在无名指末端接手少阳三焦经

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天池),属心包络,向下经过横膈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部向外侧循行,至腋下3寸处,再向上抵达腋部,沿上臂内侧下行于手太阴、手少阴经之间,进入肘中,再向下到前臂,沿两筋之间,进入掌中,循行至中指的末端(中冲)。一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PC)

10、手少阳三焦经沿着上肢外侧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之间,行至面部目外眦接足少阳胆经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关冲),向上经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手腕背侧,上达前臂外侧,沿桡骨和尺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之后,进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属上、中、下三焦。其支脉,从胸中分出,进入缺盆部,上行经颈项旁,经耳后直上,到达额角,再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眼眶下部(丝竹空)。另一支脉,从耳后分出,进入耳中,再浅出到耳前,经上关、面颊到目外眦。

手少阳三焦经(TE)

11、足少阳胆经向下在足大趾背毫毛部与足厥阴肝经交接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瞳子髎),上行额角部,下行至耳后,沿颈项部至肩上,下入缺盆。耳部分支,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外眦部支脉,从目外眦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行经颊车,由颈部下行,与前脉在缺盆部会合,再向下进入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再沿胁肋内下行至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其直行经脉从缺盆下行,经腋部、侧胸部、胁肋部,再下行与前脉会合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外侧、膝外缘下行,经腓骨之前,至外踝前,沿足背部,止于第4趾外侧端(足窍阴)。足背部分支,从足背上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出趾背毫毛部。

足少阳胆经(GB)

12、足厥阴肝经上行至肺中,接手太阴肺经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背毫毛部(大敦),沿足背经内踝前上行,至内踝上8寸处交于足太阴经之后,上经腘窝内缘,沿大腿内侧,上入阴毛中,环绕阴器;再上行抵达小腹,夹胃,属于肝,络于胆;再上行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期门);继续上行经喉咙的后面,上入鼻咽部,连目系,从额部浅出,与督脉在巅顶部相会。其支脉,从目系下循面颊,环绕唇内。另一支脉,从肝部分出,穿过横膈,注于肺。

足厥阴肝经(LR)

十二经脉,按照交接规律,在人体内就形成了如下图这样一个闭环。

从上面的十二经脉循行图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就是“足经交手经、由多交少,从最少交多”。

比如足太阴,应该交阴气少者,比太阴的阴气少的是少阴,所以,足太阴交的是手少阴;而足少阴再往下交比少阴的阴气少的应该是厥阴,所以,足少阴肾经再向下交的是手厥阴心包经;而足厥阴肝经再往下交,厥阴已经是最小的了,没有比厥阴更小的了,那么就要交一个最多的,所以,足厥阴肝经再往下交的是手太阴肺。

另外一个有助于记忆的方法是:太阴是三阴,而少阴是二阴,所以足太阴交手少阴;少阴是二阴,厥阴是一阴,所以足少阴交手厥阴;而足厥阴最少,再往下就交一个最多的,足厥阴是一阴,手太阴是三阴,所以足厥阴交手太阴。如果用数字来讲,可以变成三二一三。即足三阴交手二阴,足二阴交手一阴,足的一阴交手三阴是三交二、二交一、一交三。也就是三二一三的交接规律。以上就是关于十二经脉相接规律的进一步的认识和分析,希望大家能理解,以便于记忆。

(0)

相关推荐

  • 试述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什么?

    十二经脉按一定的循行走向,相互联系,有3种交接方式:①相为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共6对,均在四肢末端交接.其中相为表里的手三阴经和手三阳经交接在上肢末端(手指),相为表里的足三阳经和足三阴经交接在下肢末端( ...

  • 吻过中基 ——经络

    第四章  经络 经络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的组织结构,是人体特有的联络系统.经络总论第一节1经络的基本概念⑴含义: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动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贯穿上下内外,调节机体内各 ...

  •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和交接的规律

    " 十二经脉循行方向的规律 " <黄帝内经>中的<灵枢·逆顺肥瘦>有这样一段话,清晰描述了十二经脉在人体循行方向: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 ...

  • 天下无疾: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无疾把十二经脉循行所过之处及各部常见病症,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按照<内经>对经络的记载,虽然经脉的全程像一条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树木,但最为重要.备受重视的是河流未入海的 ...

  •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及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到信息的通路系统,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气血运行主要通道的十二经脉,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如环无端.若能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情况 ...

  •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和各部常见病症总结

    按照<内经>对经络的记载,虽然经脉的全程像一条入海的河流,一棵繁茂的树木,但最为重要.备受重视的是河流未入海的部分,是树根树干的部分,也就是肘膝关节以下的部分.长期的临床实践同样证明,此部 ...

  • 十二经脉循行要穴大全(附彩图),太珍贵了!

    手少阳三焦经 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穴),向上经手腕背面,沿前臂外侧中线,即尺骨.桡骨之间.过肘尖,沿上臂外侧至肩部,向前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依次属上.中.下三焦. 分支:从膻中分出 ...

  • 图文对照:十二经脉循行的秘诀,一看就明白!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到信息的通路系统,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气血运行主要通道的十二经脉,它们首尾相贯.依次衔接,如环无端.若能熟悉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情况 ...

  • 十二经脉循行图动图

    十二经脉循行图动图

  • 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为了更好地帮助各位考生复习准备2018年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中公医考网小编特此整理了考试重点内容,请各位考生细读: 十二经脉循行中的重要部位和交接点 (一)手太阴肺经 1.循行部位:手太阴肺经起于 ...

  • 动画演示:十二经脉循行

    链接: http://question.qianguajia.com/news/detail/n/3742/u/8315?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如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