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粒二象性揭示:世界的样子、生活的状态取决于你的意念、心态

物理中经典的量子力学,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或者理论“波粒二象性”。表达的是在对“光”的研究中,发现光既有波的特点,也有粒子的特征,因此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理论发展过程大体是:当人们认为“光”是一种波、然后用测量波的仪器进行观察“光”的时候,发现它有波的特点。当人们认为“光”也是粒子、然后用观察粒子的设备观察它的时候,“光”又呈现出粒子的特征。从光的“波动说”和“微粒说”的争论到认可并接受“波粒二象”,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

这里用“波粒二象”说事,主要是被里面这一点所触动:观察者是什么意识心念,它便给你展示什么。认为是粒子,就显示粒子的特征;认为是波,就呈现波的特点。不动念,它便以称之为“光”的方式显现。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光”本身就同时具备“波”、“粒子”两种特征。这两种状态同时存在,是一种叠加态。只有在人的意识心念参与后,这种叠加状态便坍塌至意念所指向的单一状态。

把波、粒换成我们容易理解的能量、物质,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人类生活的自然界。我们生活的自然空间,也存在着“波粒二象”的特征。就是说,人类生活的自然界也同样有这样的叠加态存在。那么,这个自然空间是什么样子,就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观察。

这种叠加态无处不在。而一旦意念参与,叠加态立马坍塌至具体的状态。

比如一个男人的身份就是叠加态:他肯定是某人的儿子,也是谁的孙子,当然也会是某某的哥、弟、也同样会是某科长、某贵人等等。当这个男人想去看望自己的父母时,身份就坍塌到“儿子”这一个具体的状态。

比如一棵树的存在也是叠加态:也粗也细,也高也低等等。当伐木工人选择不该砍伐这棵树的时候,说明这棵树的状态具体到“还不粗不高不成材”的单一状态。

比如古诗中描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若是从空中看,既不是岭也不是峰,而是崎岖不平。不论横看、侧看、还是空中看,都是动了意念的支配下的行为。

比如小学课本中的故事《小马过河》:河水既不象老牛说的那么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么深。可以知道,这条河就是深、浅、不深不浅的状态同时存在。小河这些不同的状态,就是取决于观察者对他的认识。

所以,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意念、心态去观察它。

那么,我们就需要回头观照自己的内心。

当一个人总是埋怨自己官小的时候,说明自己纠结于权力的大小;当一个人总是说钱不够花的,说明自己在物欲中沉浮;当一个人总是说孩子不听话的时候,说明自己在烦恼于约束孩子;当一个人总是说社会上坏人多的时候,说明他内心是不安全的。

有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当我们用爱对待这个世界的时候,世界也回报我们以爱。当我们对周围的人们以温柔的时候,周围的人们也温柔对待我们。就象那个小小的“光子”,有的科学家认为它是粒子,它果然以粒子的形象展示出来;有的科学家认为是能量,果然以波的状态呈现给大家。

“一念花开”,佛家这样说。天地宇宙、大地万物,它们的样子都在我们的念头里。动的什么念头,世界便是什么样子。

当我们时时心存美好、怀抱希望的时候,世界便永远美丽,生活便阳光灿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