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like手游涌现?网易是怎么让这款小众游戏不再小众的

星际航行,是人类的终极梦想。
仙侠、西方魔幻、动漫改编……关于MMO的题材之争已经流传多年,对于这个或许是最能代表网络游戏特性的品类,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题材蓝海。
根据伽马数据和Newzoo发布的《2020全球移动游戏竞争力报告》,ARPG/MMO依然是去年中国流水TOP 100中占比最高的游戏类型——占到了市场近20%,在新游当中,这个比例更是快逼近40%。
而随着新游的涌入,题材的应用再次被摆上台面:玄幻、武侠、历史作为流行之选,虽面向的用户基数大,但也早已成红海态势。相比之下,同样有足够多故事互动和想象空间的科幻题材,也逐渐开始被更多游戏看中。
具体到MMO中的科幻题材,则更是一个定位特殊的存在——以端游《EVE Online》为例, 这个首发于2003年的科幻游戏,以广阔的星际战争设定,向玩家展示了科幻想象结合多人扮演玩法的魅力,作为同类游戏的鼻祖,其至今也依然是不少玩家心中圣殿级的存在。
昨天,EVE手游《星战前夜:无烬星河》正式公测,公测首日即登顶iOS免费榜榜首,这一成绩在这个小众品类,无疑是令人惊讶的。
在移动端上,《末日远征》、《第二银河》……近年来涌现的EVE-like手游们每每出现都能引起新老玩家的关注,类型产品的稀缺让它们更容易受到聚光灯的青睐。而今正统EVE手游《星战前夜:无烬星河》回归,对于科幻题材的MMO手游,我们还能期待什么?
星战的前夜,科幻玩家的归属
即使没玩过《EVE》,或许你也听过以下的故事:
2014年,由于一个联盟忘记支付一个空间站的占用费,导致另外两个联盟和其他联盟乘虚而入争抢该空间站而爆发了大型战争。总共7500名玩家倾城而出、短兵相接——超级舰母、无畏、泰坦统统上阵,这场游戏十年营运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争共造成了11万亿游戏货币的损失,还引起了国内外玩家和像美联社这样主流媒体的关注。
 
2017年在国服中,一位ID名为“九尾白狐”的玩家因癌症去世,年仅19岁。之后,全服舰长及部分外服舰长都前赴他生前居住的星城附近,点亮诱导力场,清空航线上所有阻碍,来表达对这位玩家的哀悼。官方还将游戏中沙丘9-98星系的星城永久更名为 “九尾白狐的温馨小窝”作为纪念。

九尾白狐的温馨小窝

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体现的正是《EVE》迷人的地方:有尔虞我诈、激烈浩荡的宏大战争,而有结识好友旅伴、人性发光的简单美,而这一切都发生在遥远辽阔的星际之间。
而这种文化影响和玩家归属感,则建立在《EVE》的玩法根基上:游戏有超过七千个行星系,大多数的行星系透过一个或多个星门相互链接。而一个行星系中可包含行星、卫星、太空站、小行星带等各种物体。作为庞大宇宙的渺小一份子,玩家可以去自由探索,进行采矿、制造、贸易与战斗等各项动作,加入联盟或成为一个太空牛仔,在《EVE》的世界皆有可能。
《EVE》的硬核科幻设置,本就具有特定的吸引力,而更出色的是它将这个庞大的世界设定无缝与MMO的玩法相结合,让每个玩家个体与各个势力的联系更加紧密,赋予个体在参与上更强的互动沉浸感。
正统EVE IP的魅力从未过时
18年后,这个星战MMO的鼻祖依然有一大批核心玩家,但EVE的精神同样需要传承与发扬。在这种情况下,EVE手游版《星战前夜:无烬星河》的出现可以说是恰逢其时,玩家也终于有机会在移动端回归正统EVE的世界,甚至说是创造一个新的星战宇宙。
《EVE Online》开发商Crowd Control Productions授权、网易开发的《星战前夜:无烬星河》在公布时便引起了一众玩家的广泛关注,而在刚刚开启的公测中,我们也得以一睹游戏的更多内容。
手游版本对于端游的大部分玩法进行了尽数还原。
首先作为玩家交互的背景,庞大又复杂的星系是《EVE》创造未知感和冒险空间的基底,而《星战前夜:无烬星河》将星系中的卫星、太空站、小行星带等天体物件尽数还原,在地图规模上也没有丝毫缩水。
作为《EVE》的核心,技能的设计直接关系到玩家的体验和目标感。随着技能的增长,玩家可从事的活动类型将会随之增加,武器伤害、开采制造速度、可驾驶的船舰吨位等都与技能息息相关。《星战前夜:无烬星河》同样保留了核心的技能系统,减少了部分技能种类,让整个技能树更加清晰易懂。
在战斗上,手游同样完全还原了端游的数据:对角速度、命中、锁定等一系列《EVE》星际战斗的核心要素都进行了继承,这也保证了手游玩家同样能拥有指派军舰、运筹帷幄的战斗感。
但作为一款定位“硬科幻”的游戏,《EVE》一直以来也不可避免地也面对着进入门槛和学习成本过高的痛点。在其完成从PC端到移动端的转变的同时,也需要完成自我适应,在玩法上做出优化。
这一点上,公测的《星战前夜:无烬星河》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惊喜:离线导航功能和自动锁定攻击的加入,大大降低了手游用户的操作频率;而更加便利的市场功能,则让手游版增加了类似现实的物流系统和贸易中心;装备只保留关键数值,方便玩家阅读和应用……
这些细节改动都集中在为玩家降低部分学习成本上,在保留EVE玩法核心的同时,迅速指引新手玩家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自己的道路。
从流行到小众,《EVE》的发展历程是很多游戏的写照。但潮流是个轮回,随着游戏类型多样性的发展和玩家群体喜好的拓展,大家对于不同游戏有了更强的包容性,高质量的文化内容和玩法的核心吸引力更是成为新世代玩家挑选游戏的第一标准,从这一点来看,印象中“硬核小众”的科幻MMO反而有了更多的机会点。
《星战前夜:无烬星河》公测上线的一连串动作和成绩就展示了EVE IP不过时的号召力。
游戏在预热期间各种活动的推波助澜,也为上线成绩贡献不小。军团预集结活动就通过开荒物资、中国航天联动的“征程”太空舱涂装等奖励吸引了一大批新宇宙探险家。
而在公测当天举办的“百团军武峰会”,更是邀请到了军武、国际关系、经济领域的大咖学者的参与,与800多个军团和全体飞行员一起讨论未来星际时代人类的命运和发展方式。这种全民级的游戏内峰会极大地调动了玩家的积极性,并通过与现实宇宙知识的结合,加深了游戏的文化属性,从游戏内外都让玩家有更强的参与感和共创体验。
对“不死”探索精神的传承
EVE-like手游们的出现已经向我们说明了这个品类不随时间转移的吸引力,而它们的逐渐流行也是玩家们始终对其在移动端表现和新式玩法的期望。随着《星战前夜:无烬星河》这一正统IP在移动端的回归,这个独特又硬核的题材玩法又回到我们的视野中,这一次,它在更积极地搅动着这个品类蓝海。
很显然,《星战前夜:无烬星河》承载着的任务,不仅是要在移动端将正统EVE的玩法完美传承,它还要将这个星战MMO鼻祖的探索精神继续开拓下去,带领这个品类从小众破局,让新老玩家在冒险当中,发现属于EVE世界的下一个形态。
从游戏公测的初成绩来看,这一趟全新的远航算是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