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志伟:今日沙家浜

今日沙家浜

安徽黄山 江志伟

  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唱;

  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

  沙家浜来归,情系沙家浜,于是,又一次把玩这幅抄自沙家浜风景区的楹联,就又一次忆及不久前的沙家浜之行。

  地处江苏省常熟市水乡泽国一隅的沙家浜的蜚声遐迩、驰名华夏,当然是因了那部几易其名的经典戏剧的缘故。最先是作家崔左夫依据一首传唱已久的抗日歌曲《你是游击兵团》而演绎成沙家浜的故事,并由文牧定名为《芦荡火种》。1964年,沪剧《芦荡火种》进京献演,导致剧作家汪曾祺等人的奉命改为同名京剧给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观看,才有了后来遵照毛的建议以《沙家浜》为京剧重新命名的轶事。特别是“文革”中《沙家浜》成为“革命样板戏”之一,更是频频演出、家喻户晓。到如今,剧中的《智斗》一场戏,还是各种晚会中的叫座节目;剧中人郭建光、阿庆嫂、沙奶奶、胡司令、刁德一等舞台形象,以及那爿“春来茶馆”,还在有声有色地活演在人们的心间,“沙家浜”的名声也越发叫响。“去亲眼看看沙家浜、看看春来茶馆、看看阿庆嫂”,便是人们蜂拥而来,携着淡淡怀旧情节和浓浓好奇情思、踏上沙家浜之旅的美丽初衷。

  有意思的是,沙家浜的地名,居然也随着这剧名的变更而多次变动:最早的时候,这儿叫做“横泾乡”;《芦荡火种》出来后,就先后更名为“芦荡公社”和“芦荡乡”;待到剧名又改成了《沙家浜》的时候,这里就又变成“沙家浜镇”了。在我的整个沙家浜游程中,我觉得唯有这段极富戏剧性的掌故,才是那位村姑导游的导游词中最为精彩的内容。

  今日的沙家浜旅游风景区,位于明媚秀丽的阳澄湖畔,占地6000多亩,拥有独特历史人文和自然生态资源,已形成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军事训练基地、芦苇水陆迷宫、横泾老街影视基地、沙家浜湿地公园、横泾剧场、美食购物区等功能区域和竹林幽径、阡陌苇香、柳堤闻浪、隐湖问渔、双莲水暖等一大批知名景点。

  芦苇,沙家浜的一张亮丽名片;芦苇荡,是红色经典的见证。芦苇活动区,是整个景区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陆上两大区域,精华在水上。纵横交错的河港和茂密的芦苇,构成辽阔、狭长、幽深、曲折等多种形态的水上芦苇空间,形成一个个迷宫,为游客提供了一片追寻和体验新四军辗转芦苇荡的“战场”。坐着游船进荡进芦苇荡,你会感到它的广阔和深邃,芦苇中的河道很窄,最窄处刚好能过一条船。摇船的女子张口唱起:“阳澄湖畔稻花香,芦苇荡里好风光……”,江南小曲软,悠扬又清朗。

  “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出门先动橹,抬腿就下湖”,真个是“好一处江南鱼米乡”呀。然而说来奇怪,在如此美轮美奂的人间天堂里游览,却没有留下几章美文情诗;最后收获的游兴观感,竟然就是那一个接一个的“没有想到”,这本身就是我在走进沙家浜之前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的自由市场,居然就设在水面上。一艘艘满载着菜蔬鱼蟹、日常百货的船儿,就在湖面上对峙列队排成水上小街;“逛街”采购的人们也一色的摇橹驾船,就在水上小街中间徜徉穿行。如此水街奇景,让人过目难忘;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的茶馆居然大多都叫“春来茶馆”,一打听,才惊讶不已地发现,全镇的“春来茶馆”竟然有三、四十家之多呢;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里的70多艘手摇船,与江浙一带常见的乌篷船却并不相同,因为这手摇船上的船篷不是半圆形、而是长方形的,四周敞篷,像座水上凉亭;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郭建光的主要原型之一,就是当时任参谋、后任华中、华东军区参谋长,参加过淮海、渡江等重大战役的夏光老前辈;阿庆嫂的原型之一,就是当年机智而勇敢地将谭震林的手枪藏在竹篮底下躲过敌人的搜捕、救了谭震林的地下交通员陈二妹,以及当年“东来茶馆”里以叔侄身份作掩护开展地下工作的两个男人的艺术复合;沙奶奶的原型,则是好多个“待同志亲如一家”照顾伤病员的老奶奶们的艺术综合体……

  “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这是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为沙家浜所写的题词;“芦荡火种;鱼水情深”,则是沙家浜广场巨幅照壁上的楹联。我想:这则题词的“词眼”和这幅楹联的“联眼”,应该都是那个“情”字。因为:这儿的芦苇荡有情,曾经恩情深深地护佑过新四军“江抗”的36名伤病员,为他们疗伤蓄瑞,为他们插翅高飞;这儿的纪念馆有情,正在恋情深深地展示着一件件革命文物,薪传着芦荡火种,启迪着红色理想;这儿的阿庆嫂有情,还在乡情深深地张罗着春来茶馆,沏热碧螺春,迎迓十六方……

  今日沙家浜,“走进经典沙家浜,感受山水常熟城”,已经成为常熟市的旅游主题口号;“红色芦荡教育游”、“绿色水乡生态游”、“金色小镇美食游”、“银色影视基地游”,则已经成为今日沙家浜深受游客欢迎的“四色游”。端的是:今日沙家浜,处处好风光;情系沙家浜,感谢沙家浜。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作者简介

  

  江志伟,男, 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黄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黄山市汪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徽州社会科学》杂志编委,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黄山市委党校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连心锁》、《皖南风景线》、《老街与少女》、《黄山松宣言》、《花山谜窟揭谜》、《黄山恐龙之谜》、《算神大位》、《花山谜窟》、《珠坛撷韵》、《算神大位》、《郑寒砚集赏析》、《徽菜飘香》、《走近程大位》、《韩再芬》、《周诒春》等多部,合著的有《黄山与徽文化》(与朱万曙、程亚星合著)等。此外,编有《旅游文学讲义》及其配套教材《旅游文学作品选》各一部。

(0)

相关推荐

  • 阿庆嫂寻找原型热,引起当年知情人士反感,警示正确对待艺术创作

    走访沙家浜风景区,阿庆嫂绝对是一个高频度出现的名字. 可以说,在沙家浜风景区,阿庆嫂确凿无疑是这里独一无二的主人. 而阿庆嫂的原型是谁也必然是人们讨论的话题. 我们可以在景区的不同地方,看到不同的阿庆 ...

  • 江志伟:非遗“撕字书法”两度撕上世博会

    非遗"撕字书法"两度撕上世博会 安徽  江志伟 蒋劲华先生,是一位曾经两次将他的非遗"撕字书法"绝技撕上世博会的奇人:2005年5月20日开幕的日本世博会安徽周 ...

  • 江志伟:萧龙士与齐白石的89岁——《老少年》名画背后的故事

    萧龙士与齐白石的89岁 --<老少年>名画背后的故事 安徽 江志伟 萧龙士(1889-1990),国画家.原名品一,字翰云,因耳背而别署龙士,遂以号行.安徽萧县人.擅画兰.荷 ,早年曾受教 ...

  • 江志伟:从一首名诗说开去

    从一首名诗说开去 安徽 江志伟 这是一首无名氏的名诗,其名就名在当年的胡耀邦辞去总书记后接受记者的专访时,就曾当场背诵了这首诗,你说它有名不有名.这首名诗是这样的:"琴棋书画诗酒花,从前日日 ...

  • 江志伟┇姚华亮和他的红色展览馆

    姚华亮和他的红色展览馆 安徽 江志伟/文 王运选.陈辉铭.汪苹/图 爱党爱国拳拳心,自办展馆第一人;废寝忘食搜集"五史"资料,呕心沥血创办红色展馆.在安徽省休宁县东临溪镇汊口村,8 ...

  • 江志伟:春满人间正清明

    春满人间正清明 安徽 江志伟 春满人间正清明,神州处处杏花村,慎终追远去扫墓,代代薪传好家风. "节近清明,一池春绿蛙催雨",因此人们把"清明"喻作" ...

  • 江志伟:黟县女婿黄炎培

    黟县女婿黄炎培 安徽黟县 江志伟 黄炎培:(1878年10月1日-1965年12月21日),中国近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中国职业教育的首创者.号楚南,字任之,笔名抱一.上海浦东川沙县 ...

  • 《作家专栏》总第098期:鲁迅与邮票|江志伟(安徽)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

  • 《作家专栏》总第104期:巴金与集邮|江志伟(安徽)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

  • 《作家专栏》总第105期:茅盾与邮票|江志伟(安徽)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温故知新.感恩2019,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和纸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和纸刊的成长.微刊和纸刊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