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从85‘游弋而来

李路明

1985年,平缓如池的中国艺术河道中突然浪花四溅,各种潜水的小魚发力炸水而起,逆流而上。后面的人们把这一阵水面喧哗称之为“85'新潮”。

在这些小鱼中,有一类行为兼装置的鱼儿最为显眼,只是放眼望去,基本上是外来物种入侵的感觉。为了搅动中国艺术长久以来的静水之腐,这样的外物入侵还是激起一了中国此时艺术的活力。

不久,在湖南这条艺术支流中出现了一道异样的鱼影,一个名叫王跃的艺术家携带着他“道之图式”跳出水面。

王跃在风云之际跃出水面,当然不是一跃成王。

但是,不同寻常是明显的。

此时的王跃以地道的中国图式,独立于各色各样浸染着西式色彩的行为装置类艺术家,这种打入中国传统再打出当代的一跃,出现的时间也是值得今天的艺术史家尊重的。

观察这一段艺术之河轨迹,同样的从中国传统中转换出新形态的行为装置艺术家如徐冰、如吕胜中、如蔡国强,在时间上比王跃的出现还要稍晚些。

在今天,我们看到浪花四溅过后,大部分小魚或进入水湾划定的鱼道,或顺流而下继续成长,不再掀起浪花。其中少数小魚成长到有足够的气力跃过一道道闸门,虽然还不能说化魚成龙,但是来到了更宽阔的水面成为一条大魚却是事实。比如上面提到徐冰、蔡国强等。

那么王跃呢,他到哪去了?

我知道的是,王跃在河面惊鸿一现后,因为身体出了故障,遵照医生的嘱咐,不宜再弄潮水击三千里。

此后,王跃进入港湾下潜修养生息,不再逆流追道,而是进入一个顺心而为的新道之境。

王跃的新道之境,是顺应自身的生命之道。从激流中回到河床,最大限度亲近土地,用钢珠笔与“地涌金莲”这种生生不息的地之精灵交换信息,缓缓用线,从容不迫,自给自足而日益充盈。

看来,不管是逆流击水之道,还是顺流潜水之道,只要是自己的道,都可以到达一个更宽广的水域。

今天,王跃游弋的身影依然可见。

2021.6.1长沙

(0)

相关推荐

  • 观念艺术与摄影

    背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观念艺术风行,艺术家使用物质.语言和照片来提示艺术家有关艺术与世界的想法与定义:质疑现有的体制化的艺术制度.艺术市场.艺术与艺术作品的本质,同时,从观念的角度把行 ...

  • 法国艺术家利用视错觉 将废弃物做成装置艺术

    时长:1分12秒 内容:综合材料艺术 --

  • 中国好诗享85期-王跃强的诗

    -诗 人简介-  王跃强 ▲王跃强生活照 王跃强,笔名阿强,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驻站诗人,<中国诗赋网>现代诗歌.小说版副主编.曾在<人民文学>< ...

  • 王跃文 : 读李秀峰先生的画

    读李秀峰先生的画 我去兰州时,飞机盘旋着下降,机翼压下去,舷窗外的山脉,重重叠叠,直逼苍穹.山为赤色,草木皆无,如临火星.进了兰州城,却是黄河清澈,几见游鱼.街头亦杨柳依依,无异江南. 李秀峰作品 一 ...

  • 读书(三)官场小说《梅次故事》,聊聊王跃文的人生处世

    有光就有影,大梦方初醒. 欢迎来到依典文化,当代文学批评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陈福民曾说:"王跃文之于官场小说,就相当于金庸之于武侠小说.琼瑶之于言情小说.二月河之于帝王小说. ...

  • 王跃文为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研班学员授课--省作协

    王跃文为第一期湖南作家高研班学员授课http://www.frguo.com/ 2018-09-18 湖南作家网本网讯(记者 陈欣)9月17日下午,"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省作协主席 ...

  • 视频|王跃文:千张作家名片“走出去” 打破中外文学译介逆差

    "新世纪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海外传播数据库"将通过推荐100位中国当代优秀作家,将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的介绍.作品.个人故事译成阿拉伯.英.法.德.俄.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泰语.罗 ...

  • 【名家有约】王跃强||大雪纷飞是我的葬礼

    王跃强,笔名阿强,重庆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驻站诗人,<中国诗赋网>现代诗歌.小说版副主编.曾在<人民文学><诗刊><青年作家>< ...

  • 短歌行 :郁伯庸 王跃强 胡游 董洪良 吕政保 余志成 牧青

    短歌行 吕政保 余志成  牧青 胡游  董洪良   郁伯庸  王跃强 作者: 组 诗 郁伯庸 散 步 去林子里散步,雨水从树梢上 滴下,落在母亲的肩上,她并不在意 这一条幽僻的小路,长满了 香附子,清 ...

  • 早读||王跃强:爱情

    爱  情 王跃强 1 我要为你写一些未来之诗 映满爱情的花影 在上午左边,紫藤架下 小木廊里 我的笔,在纸上走得香气扑鼻 我因你成为最美丽的词语 把荒野,写成花园 2 我二分之一的疼和四分之三的痛 都 ...

  • 早读||王跃强:虫声

    虫      声 王 跃 强 谁说虫声复杂 枯草一样萧瑟,毫无生机 黄得不入记忆 它们,只是 那么几句清响,反复出现 像歌吟 像琴声,像叹息 但这却是,它们 在体内 积蓄了若干代 几千年的风雨和月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