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海归同事喜欢说话夹带英语,洋不洋的,...

有个海归同事喜欢说话夹带英语,洋不洋的,十分让人反感。我忍无可忍,怼道:“你要是想秀你的英语,就全程说英语,半中半英的,这是小学生的水平。”

同事嗤笑:“肤浅,全程高大上的英语你听得懂吗?”

我反唇相讥:“来,告我我,英语如何高大上?”

同事顿时优越感爆表:“英语是地球上应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地球上有半数国家将英语设为第一语言,英语毫无争议的是一哥的地位。这个理由够不够?”

同事得意地看着我,他料定我必定无从反驳。

我微微一笑:“白菜人人都吃,但你认为白菜是最美味的食物吗?天山雪莲食者甚少,你能说是因为它低劣吗?”

同事怔住,以他的智商竟一时间难以辩驳。

我不给他喘息机会,掷地有声:“英语之所以应用范围广,得益于百年前日不落帝国在其几十个殖民国家进行的殖民教育,强推英语。如果当年成吉思汗也搞殖民,现在整个欧洲都得说汉语。”

同事愣了半天,找不到反驳点,转移话题:“可是,编程都用英语,如果不是英语优秀,你告诉我,为什么不是汉语或其它语言?”

我看他如同看傻子:“将程序语言定为英语,是因为计算机最先在英语系国家出现和应用。如果最先发明电脑的是中国人,你认为编程的人会舍弃汉语去选择当时跟电脑毫无关系的英语吗?”

同事果然如傻子般怔怔无言,不知如何驳斥。

我抛开语言的意境之美,不想将他打击得体无完肤,单从语言的实用易用性,一样将他怼得毫无还手之力。

在当前人类所有的7000多种语言当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使用人数大概16亿人左右。

而应用最广泛的英语,却有一个致命的硬伤:臃肿。

100年前,英语的词汇量只有20万个左右,100年后的今天,英语的词汇量已经突破了100万个,仍在不断增加中。

每出现一个新的事物,英语就必须要增加一个词汇,这个问题并不是英语独有的问题,是所有的表音文字都存在的问题。

这种问题,在汉字这种表意文字中,根本不存在。

常用汉字字有3000到5000个,可以自由的组合成无穷无尽的词汇。

比如:
绵羊,
山羊,
公羊,
母羊,
小羊,
羚羊。
在汉语表达中,大家都是羊,有规律可循。

但是在英语中:
绵羊是 sheep,
山羊是 goat,
公羊是 ram,
母羊是ewe,
小羊是 lamb,
羚羊是 antelope。
毫无规律可言。

人类发明了电以后,增加了很多新的词汇,如:
电灯,
电车,
电表,
电线,
电视,
电影,
电报,
电磁,
电网,
电厂,
电场,
电波,
电磁,
电感,
电杆。
表达这些新事物,汉字并没有发明一个新字,就把所有的几百个跟电相关的新词汇,全部命名了。

英文行吗?它不得不新增几百个新的词汇,且没有任何的规律可言。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还在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老外说汉语学起来非常的难,其实汉语所谓的难,只是入门难,在经历了一开始的困难阶段以后,汉语会越学越轻松。掌握1000个汉字可以无障碍日常交流,读懂大部份书籍。

相反,英语入门非常的简单,但要达到日常交流,没有10万词汇量,寸步难行,读科普医学书籍,更难如天书。

所以,汉语才是最高大上的语言。

最后,我一针见血:“在你这种习惯跪着的人眼里,外国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优秀,空气是香甜的,人是自由的,信上帝,得永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