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召南‧野有死麕》注解:爱情最需要礼仪来守护

原创酉山 守静阁 今天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商纣王之时,风俗不正,男女冠婚之礼失节,至有强男劫胁弱女以成婚者,亦多男女私奔者。武王平定天下,召南地区,受文王、召公之教化,女子有坚贞之志。

野有死麕(jūn),野,郊外为野。麕,是一种鹿,据说就是獐子。一群人到野外打猎,捕获了一只麕,然后大家把麕杀死分了。

白茅包之,白茅经常用在祭祀中,它象征着清洁恭敬。

用白茅把鹿肉包起来,这是一种有礼的行为。一位男子看上一位淑女,意图以鹿肉为礼,接近她。

有女懷春,春天女孩感阳而思慕男子,此天理也。虽思男子,无礼则不可。

吉士誘之,吉士,善士也,男子之美称,此处有讽刺含义。誘,导也,指不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而想与女孩交往。鹿肉,你知道用白茅包起来,这是有礼。而婚姻大事,反倒无礼了,难道女孩连鹿肉都不如吗?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樸樕(sù),又叫槲樕,俗称大叶栎。这是一种比较矮小的树木,一般拿来做柴。

野有死鹿,白茅純束,純即屯,屯,聚而束之也。

有女如玉,指女子之德行如美玉一般,洁白无瑕,且温润。女子之行无不合礼,如玉经琢磨而温润合宜。

此章仍然是斥责男子之无礼。砍柴你知道捆起来,鹿肉,你知道用白茅包起来。为何对待如玉一般的女子,却不懂得珍惜,不以礼相待?难道女孩连物品都不如吗?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舒,缓也。脱(tuì)脱,即娧娧,舒缓之貌。感,撼也。撼,动也。帨(shuì),女子之配巾。《礼记》曰:“女子生,设帨于门右。”《仪礼》曰:“(女子将出嫁),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由此可见,帨对女子而言很重要,是礼仪的象征。尨(máng),长毛狗。

女子对男子说:“慢着,莫要乱来,如果你要娶我,可以通过媒人慢慢地商量,多么有风度?不要动了我的配巾,不要让狗吠起来,这样的话大家就来抓流氓啦。”这段话,并不是特别的激烈,但也显示了女子的贞洁。晋朝的谢鲲有一次和一个女孩开玩笑,女孩拿起织布的梭子朝谢鲲砸过去,把他的牙齿都打掉了。本诗的女子却不同,更有风度一些。贞洁不是靠声音喊的越大越好,大家都体面,不是挺好吗?还可以继续做朋友的。

《左传》里面记载,晋国的赵孟到郑国访问,当时晋国为大国,郑国的卿大夫子皮在赵孟面前咏诵本诗的此章,即“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意思是说,晋国作为大国,对待小国应该以礼相待,不应无礼欺凌。用的便是本章的诗义。赵孟回答说:“吾兄弟之国比以安,尨也可使无吠。”意思是说,我们晋国和郑国是兄弟之国,互相团结和睦,狗儿呀可以不用吠了,放心吧。春秋时期的人,是这么理解这首诗的。我们今天的人难道比春秋时的人更懂诗吗?所以不可妄测妄改诗义。

在古代,除了天子和诸侯、卿大夫等少数贵族在妻子之外可以娶妾,大部分的人都是一夫一妻过一辈子。一夫一妻是社会中的主流,而一夫一妻就涉及到一个忠贞问题。

在男女的婚恋礼仪中,忠贞所占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忠贞也是互相的,不仅女忠于男,男也忠于女。我们看这个历史故事:

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公乃往燕晏子之家。饮酒酣,公见其妻曰:“此子之内子耶?”晏子对曰:“然,是也。”公曰:“嘻,亦老且恶矣。寡人有女少且姣,请以满夫子之宫。”晏子避席而对曰:“乃此则老且恶,婴与之居故矣,故及其少且姣也。且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彼尝托,而婴受之矣。君虽有赐,可以使婴倍其托乎?”再拜而辞。

齐景公想把女儿嫁给晏子,晏子说:“我已经有妻子了,虽然老了,不好看,但她年轻的时候还是好看的,而且她年轻的时候把自己托付给我,现在我却抛弃她,我于心不忍。”可见男女的忠贞是相互的。

为什么男女之情需要忠贞呢?我们常说:“食色,性也。”食和色都是天性,但食、色还是有所不同。

食欲,是人和物的关系。人在和物的关系中,人是主体,物是客体。

色欲,是男女的关系,而男女关系是人和人的关系。在男女关系中,男是主体,女是客体,同时,女也是主体,男也是客体。男和女互相选择,恋人是恰好互相爱悦,男和女是互相为主体和客体。这样就促使专一的产生。假如,你今天吃土豆,明天吃花生,那么土豆会嫉妒花生吗?显然不会。你今天爱的是这个人,明天爱的是另一个人,那么人就不那么好过,凭什么我爱你,你却爱别人呢?所以男女之间的忠贞便在礼仪中出现了。

在《周礼》之中,男女授受不亲。婚配需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前男女都守身如玉。现代人常说包办婚姻不好,其实是出于误解。首先,父母都是人生阅历丰富的人,他们给你挑对象都是负责的,父母不会害自己的孩子,你实在不喜欢,父母也不会强摁着你跟别人结婚。其次,如果包办婚姻真的那么差,为什么现在还有许多人呼吁国家发对象呢?国家发对象,无非就是包办婚姻从父母转到国家而已。而且《周礼》里面也是有婚恋自主的,《周礼》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於是时也,奔者不禁。”每年仲春是允许男女私定终身的。不过,私定终身之后,嫁娶礼仪仍然要按常规的来。

在完备的礼制之下,男女的婚配合礼合宜,家庭也就容易获得稳定和幸福,那时候很少有离婚的。现代人受到夷俗影响,常常看淡贞操,但是古今人心都是一样的,是不以社会风气为转移的,下面是一个社会调查的结果,也许对大家有启发:

可见,虽然现代人口头上觉得贞操是“落后思想”,而实际的选择却很诚实。没人愿意自己的爱人曾经和其他人也这么亲密,或者继续和别人那么亲密。

到了最后,大部分人在内心,都渴望一辈子只爱一个人,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面对纷纭的诱惑,从此大家一起以礼克制,互相责以礼义。礼运礼运,礼之运不以个人的私心为转移。

(0)

相关推荐

  • 召南野有死麕注译

    召南野有死麕注译

  • ​越石父

    越石父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一个非常有才学的人, 然而他家境贫穷, 无奈之下只能当了别人的奴仆. 有一次, 越石父破帽遮颜. 衣衫褴褛地走在路边, 恰好被正在晋国出使的晏子看到. 晏子早就听闻越石父博学 ...

  • 《诗经》之23·国风·召南·《野有死麕》篇....恋爱的诗

    图源于网络 1.关于诗意及介绍 是一首纯真的情歌,一首在荒烟蔓草的年代,人纯真性情的流淌之爱歌! 在古代,"麕"指獐子,比鹿小,没有角,也是鹿的一种.獐和鹿,都是古人求亲的的礼聘之 ...

  • 古代女子命名方式和隐秘闺名

    古代女子命名方式在出嫁前后是有所不同的,出嫁前,本名的形式是:己家国名+行辈+本性+名+女:出嫁后,己家国名要改为夫家的国名或姓氏(或者排在夫家的国名或姓名之后),名要改为字. 这些与当时的婚姻制度和 ...

  • 《國風‧召南‧羔羊》注解:有原则才能进退自如

    原创酉山 职场韬略术 今天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这首诗据说是赞美召南地区的大夫廉洁奉公的美德,召南地区由召公治理,当地的官员都受到教化.羔羊皮裘是召南大夫上朝的时候穿的制服,皮裘 ...

  • 《國風‧召南‧摽有梅》注解:女孩静静的等待

    原创酉山 职场韬略术 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商纣王时期,天下大乱,男女婚配不及时.武王伐纣,与民更始,在召南地区,经过文王.召公这样的圣贤教化,男女婚姻都很幸福.摽有梅这首诗表达的, ...

  • 《國風‧召南‧小星》注解:你怎么看待命运?

    原创 酉山 职场韬略术 今天 嘒彼小星,三五在東:肅肅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huì),光芒微弱的样子.三五在東,即下文的參宿和昴宿.參宿为三,昴宿为五.在冬季的夜晚,參宿和昴宿从东方升起. ...

  • 《國風‧召南‧江有汜》注解:弃我而去,你会后悔的!

    原创 酉山 职场韬略术 江有汜,之子歸,不我以:不我以,其後也悔. 古代诸侯到他国娶妻,一人为妻,八人陪嫁为媵.妻一般为此国君主嫡长女,媵或为君主庶女,或为同姓大夫之女.本诗作者为媵者之一,嫡女出嫁, ...

  • 《國風‧召南‧何彼襛矣》注解:什么是真正的贵族?

    原创 酉山 守静阁 昨天 何彼襛矣,唐棣之華!曷不肅雝,王姬之車. 这首诗据说是赞美王姬下嫁诸侯的,王姬为周平王之孙女,她将要嫁给齐侯之子为妻. 襛(nóng),华美茂盛的样子.何彼襛矣,唐棣之華.唐 ...

  • 《國風‧召南‧騶虞》注解:对圣人的怀念

    昨天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騶虞! 文王在位,使役不逾时,男女冠婚之礼不失节,内无怨女,外无旷夫.及周道衰微,礼义废弛,强凌弱,众暴寡,内有怨女,外有旷夫,万民愁苦,思慕文王之懿德,遂兴怀作诗.此 ...

  • 《國風 ‧ 邶風 ‧柏舟》注解:无人理解的忧伤

    原创酉山 守静阁 昨天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遊.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 ...

  • 《國風 ‧ 邶風 ‧绿衣》注解:礼仪之失令人忧伤

    綠兮衣兮,綠衣黃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綠兮衣兮,綠衣黃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綠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这首诗据说是卫国庄姜所作.< ...

  • 《國風 ‧ 邶風 ‧燕燕》注解:同命相怜的两个女人

    原创酉山 守静阁 此诗据说是卫国定姜所作.定姜是卫定公的夫人,定姜生一公子,娶了任姓女子为妻.没过多久,公子早逝.没过多久,卫定公又去世,定姜无子,定公庶子衎继位,是为卫献公. 任姓儿媳服丧完毕,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