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夏卷•文学星座•散文篇◇《我的1981年 》||□ 林盛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法律顾问:吕庆根
本刊总编:清涟一荷      本刊主编:汪兴钊
执行编辑:零下(综合)     陈革非(诗歌)
魏社岗(小说)  周毓麟(小说)
雪霏(综合)     晋耀文(散文)
《“百年华诞·圆梦中国”征文活动通告》

□ 难忘岁月 □

我的1981年

(散文)

文/林盛(重庆)

岁月如歌。回首往昔峥嵘岁月,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人在一生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年岁,让人刻骨铭心;人的一生中,个人的命运总带有时代的烙印,令人唏嘘不已。

1966年2月,我出生于原四川省仁寿县汪洋区碗厂公社五爱大队二队。

五爱大队学校(五爱学校)以前是分散办学。在1975年9月,新学校建成,开办小学与初中,一个年级一个班。在五爱学校,从1973年9月开始,我度过了七年半的时光,完成了小学至初中五册的学习。

1981年2月,我们五爱学校初中班与长征大队学校初中班合并,结束了当地(仁寿县)大队学校民办初中班的历史,也结束了我在五爱学校读初中的生涯。这可满足了我到公社学校读书的愿望。

在初中第四册时,我和肖自林都曾放出转学的风声。最终我两个都没有转学,倒是同班的肖翠容在初中第五册转学到碗厂学校。这是我俩始料未及的。她与我和肖自林,从小学一年级就是同班同学,我们三人几乎一直名列前三名。

一九八一年春节后,我告别五爱学校,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来到碗厂公社学校。我在这里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求学生涯。

我永远记住在五爱学校初中的“二杨”教师:杨昌明老师做我们的语文教师有五年;杨昌建老师教我们数学、物理、化学。

两个大队的初中班合并后,学生大约60名。新班主任是徐和平,副班主任是杨昌明老师。

我永远记住我初中第六册的老师们。杨昌明(语文)、杨昌建(数学)、徐和平(政治)、黎兴良(物理兼化学)

朋友,你可能已经看出,在特殊的历史年代,造成了特殊的师资现象。杨昌建老师同时担任我们的数学、物理、化学教师;黎兴良老师同时担任我们的物理、化学教师。他们都是民办教师。当时师资是多么匮乏。在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民办教师支撑起了中国广大农村教育的天空。在此,向我们的老师们致敬!

我们永远记得,杨昌明老师在语文课上让我们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欣赏勇敢的海燕形象;徐老师在政治课上引导我们理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者的关系,让我们懂得事物之间存在辩证关系;杨昌建老师在数学课上画出的抛物线,让我们知道人生有顶点,也有波谷;黎老师提着装满实验仪器的篮子,在物理和化学课上做演示实验,这是我们以前在五爱学校从来没有见识过的,让我们大开眼界,物理化学课的实验是这么有趣!

我们永远记得,老师们不辞辛苦,钢板刻印蜡纸,油印复习资料。一张张试卷上的墨迹,凝聚着老师们的辛苦,寄托着我们师生共同的心愿。我们对不懂的问题,反复请教老师。

来到公社学校,我们开始是走读。我家到公社学校大约10里路,要花去一个小时。遇到下雨天,我们下七队的铁厂坡,几乎都要坐梭梭板,屁股上全是稀泥巴。两周后,我与肖自林、温陆军、黎建权被安排住校。我们四人挤在林高云老师的寝室里,睡地铺。地铺是在楼板上铺上谷草,再铺上篾席。另外一个班的谢建明同学也住在这里。感谢林高云老师收留我们住在他的寝室里,挤了他半年时间。特别是大热天,没有风扇,我们臭汗熏天,林老师没有嫌弃我们,真是好老师啊!感恩他一辈子!

周六放学后,我们与杨老师及其他同学一道回家。三月阳光灿烂,我们脱掉鞋子,在越溪河里蹚水。河水清澈微凉,水草碧绿,让我们暂时忘记了学习的辛苦,欢快地戏水。回到大路上,杨老师对我说:“林木森,你这次考试怎么比杨冬花差呢?”我无地自容,知道要更加发奋学习。

在1981年7月,到汪洋中心校参加初中升学考试。考试期间四川特大洪水泛滥,周围公路被淹。我住在汪洋街上石孃孃家。我班只有我们住校的四个男同学考上了汪洋高中校。

肖翠容,考上了仁寿县师范学校。这对我和肖自林刺激挺大。我和肖自林放弃读高中,选择复读。受我俩的影响,黄明胜(其父是黄少高老师,与肖翠容是同班同学,考上了高中)也选择复读。

1981年9月1号,我与肖自林、黄明胜开始复读生涯。

我永远记住我复读初中的老师们。黄少高(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张泽君(数学)、周青云(物理)、王金辉(化学)、罗耀安(政治)。

开学一两周后,汪洋区高中校肖隆兴老师,通知我们去上高中。我们还是坚持复读。

我们六个男生住校。黄老师用他家的松树棒棒,七八根并排做成床。树棒棒有些弯曲,并排成床,不很平,铺上稻草,睡在上面,开始时腰酸背痛,后来逐渐习惯了;真有卧薪尝胆的滋味。

在公社读书,自己背米到学校。上半年应届时,在教师食堂吃饭。很少能够吃到肉,跟着老师们打平伙时的回锅肉特别香。我父亲在公社信用社做木活时,有一天午饭特意留点肉,叫我过去吃。下半年复读时,与其他同学在黄老师家吃饭。我的母亲给我炒好咸菜(偶尔有腊肉粒),装在瓶子里,让我带到学校。到周末时,我特别想回家。

由于复读,担心第二年中考报名出现其他问题。我们复读生纷纷改名。我将名字“林木森”改成了“林盛”,肖自林改成了“肖明华”,黄明胜改成了“黄振华”。

在此感谢我复读时的老师们。经过一年的复读,我们的成绩迅速提高。在考试前举行的全区初三学生竞赛中,我与肖明华、黄振华等五名同学名列前15名。在1982年的中考中,我语文86分、数学99分、物理98分、化学87分、政治63分(各科满分100分)。我特别感谢张泽君老师,为我的高中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高中数学学得特别轻松。

我们三人复读后,依然没有考上中专,只好去读高中。经过两年的高中学习,我和黄振华幸运的考上了大学;肖明华补习两年高中,也考上了大学。这是上天对我们辛苦学习的酬答。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回首我的1981年,就会知道今天的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是多么的幸福。

写于2021年5月1日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大型文学季刊
安徽·合肥
作者风采
重庆作家:林盛

作者简介:

林盛,原名林木森,1966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仁寿县五爱村,1988年7月毕业于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曾担任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子弟学校副校长、重庆市渝北区笃信实验学校副校长、渝开学校工会主席。在中国人民大学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学》、北师大《中国教师》、山西师大《语文教学通讯》、华中师大《语文教学与研究》、西南师大学报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40余篇。另有1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

投稿快引

微信、邮箱投稿皆可。邮箱投稿需同时加总编微信告知

——总编微信:cmj86188;

    收稿邮箱:1030221204@qq.com

——投稿细节,六素齐全。

    ◇第一行:题目

    ◇第二行:文/作者(省份)

    ◇第三行开始:正文

    ◇文末:个人简介+邮寄地址(含手机号)

             +风采照。

——邮箱投稿:粘贴,并同时以附件形式上传文档后发送。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作家理事会理事、特约作家讯息发布!点此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