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战:长平之战(1)大风起于青萍之末

(0)

相关推荐

  • 白起力战名将犀武、暴鸢,阵斩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伊阙成名之战

    伊阙今称龙门,伊水从香山.龙门山两山之中而过,形如门阙,故先秦时代称之为伊阙,意为伊水之门阙.隋炀帝定都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龙门这个地名一直延用至 ...

  • 战国 210 华阳之战——战神白起的第三次重要战役

    渑池会发生在公元前279年,此后的足足十年的时间,秦赵两国没有发生两国之间的面对面的战争.稳住了赵国人,秦昭襄王就腾出手来重点打击南方的楚国.在杀人魔王白起的率领之下,数万人直取楚国,并且把楚国首都给 ...

  • 伊阙之战(一):打通秦国东进中原的必经之路

    秦昭王初年,宣太后的弟弟魏冉任秦相,魏冉依据当前形势,认为秦国的国力已经在六国任何一国之上,便提出了"蚕食韩魏.削弱齐楚"的策略,其策略的本质还是"合纵连横,远交近攻&q ...

  • 战国 211 须贾退秦师——须贾搞走白起春申君嫁祸赵国

    白起将军,大风大浪见识多了,华阳之战,砍了区区15万颗人头,他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秦军继续向前,乘胜围攻魏国首都大梁,这是白起生平第二次出现在别人国家的首都城下了.魏国内部他们知道,面对的敌手比想象当中 ...

  • 长平之战秦军60万,为何人口2亿的明朝,打满清凑十几万都难?

    喜欢历史的朋友们会发现一件事儿,越往前的朝代,打仗时兵力越多,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就拿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来说,这场赌上国运的战争,赵国出动了45万,秦国一口气也押上了60万! 可越往后的朝代,明明人口更 ...

  • 第十战:长平之战(全)赵到底输在了哪?

    接下来我们来到的这场战役,是整个战国时代的巅峰之战,这场大战,参战人数达到接近百万,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役,没有之一. 这一战,彻底加速了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的步伐,秦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块大 ...

  • 第十战:长平之战(9)Time To Say Goodbye

    赵军的这四十万降卒,此时成为了白起手中无可奈何地烫手山芋. 他不得已的第一个原因,是这帮赵国人不能放回去. 自打白起进入军界后,秦国的整体眼界往上进行了一个大提升. 秦国已经渐渐的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

  • 第十战:长平之战(7)恐怖的战争成本

    沉默的丹水两岸,空气中是可怕的寂静. 这种百万级别的僵局,双方渐渐都开始无法接受了. 因为不光秦国耗不起,赵国渐渐发现,他们也耗不起了. 画真走心啊,瞅瞅赫鲁晓夫这一脑门子汗.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整个 ...

  • 第十战:长平之战(4)阏与大战

    从后来的表现看来,赵奢是把兵权骗来的. 因为他根本没搞什么"狭路相逢勇者胜",他是有另一套方案的,只不过那个方案可能搞不定大领导投资方,所以就编了一个融资标书. 赵奢率军出了邯郸三 ...

  • 第十战:长平之战(3)反面典型的父亲出场

    公元前270年,秦国派大将胡阳率十万大军攻打赵国阏与地区. 著名的阏与之战开打. 此一战,最终成为了十年后那场世纪之战的最关键药引子. 秦国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又借道韩.魏,穿过上党地区,直插赵 ...

  • 第十战:长平之战(2)秦被拉回黄土高坡

    魏赵联军与韩军胶着于华阳,而华阳距咸阳较远,大约500公里. 由于路远,白起认为魏.赵会对秦军到来而估计不足,因而疏于防范. 于是,白起这次又玩出了新花样,觉得采取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方针会收到奇效, ...

  • 长平之战,赵括率领的精锐多次冲锋,为何击破不了白起的防线?

    说起古代的名将,战国的白起当然榜上有名,他击溃过不少名将,比如韩国名将暴鸢,魏国名将公孙喜,不过最出名的,还是纸上谈兵的赵括,毕竟长平之战后,从此天下形势开始确定明朗,东方六国再无一人是秦国对手. 而 ...

  • 十部高分谍战片,激情四射,从头爽到尾!(内含资源)

    谍战电影是以间谍活动为主题的,其中有卧底.特务.情报交换.悬疑.爱情.暴力刑讯等元素.影史优秀谍战片层出不穷,<北非谍影><西北偏北><碟中谍>等等. 遥想80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