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香祛疫的趣谈

一月庚子,疫不知所起,自江城,蔓荆楚,天下疫。


人类的历史,其实就是在不断和瘟疫做抗争的历史。我们常常被瘟疫悄无声息地打了“一闷棍”,转过身来却看不见凶手,抱头懵了几天后继续潇洒度日,直到死亡接踵而至,才扶额恍然,原来这个“杀手”又卷土重来了!

哀嚎彻天,白骨蔽原

古人对瘟疫的恐慌程度远比当下严重,那时还没有所谓病毒、细菌的概念,大家只看到突然间成片成片的人接连倒下,“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

在这样大规模的灾难面前人们无能为力,只能假托鬼神之名,痛苦地忍受着上天的降罚,愚民悬符厌之者亦不在少数!

对于瘟疫下的人间炼狱,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在《七哀诗》中曾这样记载: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阖门而殪,覆族而丧

温疫最可怕之处在于“斩草除根”,甚于灭门之祸。据史料记载,从汉桓帝刘志,至汉献帝刘协的七十余年中,记载有疫病流行17次。疫情连年,民不聊生,即使是当朝权贵也未能幸免。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也一时俱逝。其惨状可见一斑。

著名医家张仲景对瘟疫更是痛彻心扉,深受所害。张仲景曾自诉道:“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燃香祛疫的趣谈

对于瘟疫,人们也在与之抗争中不断完善对它的认知。知道“疠气流行”,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所致。了解“疫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在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

既然认识到瘟疫的本体是疾病,如何祛病疗疾则成为首要!无论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还是吴又可的《温疫论》,都对疫病的流行机理及治疗做了仔细的阐释。

而“”在古代用途颇广,即作为雅道流行于士族大夫之间,又作为香药可防灾去病。在《红楼梦》里便有宝玉发病,贾母命人燃起安息香一章,可见端倪。

在驱逐瘟疫的历史上,也可见香的身影。但所载之语言,所记之疗效或有夸张怪诞之嫌,且在雾里看花,窥见一二真容便可。若是仍觉不妥,且当趣谈,付之一笑便罢。

  • 西国献香与长安大疫

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前来贡献香品。但汉武帝认为这香品是平常之物,汉朝并不稀少,所以对来使没有多加礼遇。使者见此没有离开,希望汉武帝能喜欢这款香品。后来使者又在上林苑拦车献香,希望皇上能过目御览。汉武帝不得已上眼瞧上一瞧,只看到这香有三枚,鸽子蛋那么大,和大枣相似。汉武帝更觉得这东西是俗物,很是不悦,命人放置在外库。

后来,长安发生大疫,就连宫中的官人都皆相染病,死亡颇多。西国的使者见此便急忙请奏,希望宫中能燃一枚西国的贡香,来驱辟疫气。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不得已听从使者建议燃起香品。当天,宫里生病的人就好了,长安百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香气飘散了三个月才慢慢淡去。汉武帝赠予厚礼,派人遣送使者返还西国。

这个故事记载于张华的《博物志》中,张华是西晋宰相,他的《博物志》中讲述了各种神异故事。这故事也仅是一个杜撰的寓言故事,汉武帝年间长安并没有大瘟疫的流行,故事是告诉人们,不要排斥自己不了解的事物。但即使是杜撰的故事也有事实作为参照,张华以西晋的视角展现了熏香是当时对抗瘟疫的手段之一

无独有偶,在宋代《太平广记》中同样转述了“武帝焚香驱疫”的故事,只不过故事隐去了张华的寓言性,仅是单单突出焚香的“神用”——熏香治疗瘟疫。

熏香真可治疗瘟疫吗?

明代文学家李维桢为《香乘》做序时这样说:“余好睡嗜香,性习成癖......篆香之为用大矣哉。通天集灵,祀先供圣,礼佛籍以导诚,祈仙因之升举,至返魂祛疫,辟邪飞气,功可回天......”

若单纯熏香真可治疗瘟疫的话,也不会出现前文尸骸遍野,百无存一的惨状。但熏香并非毫无功用,古代香品多属于芳香药,具有辟晦化浊的功效,对疾病的预防和身体的保健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人之所以发病,多是正气亏虚,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一点在不知病原的瘟疫防治中尤为重要。

在14 世纪黑死病横行期间,黑死病的幸存者———埃申登的约翰( 牛津默顿学院的研究员) 声称,当牛津狭窄的街道为死尸壅塞的时候,他是靠用桂皮、芦荟、没药、藏红花、肉豆蔻皮和丁香研磨的粉度过来的。

熏香即是风月无边的雅事,又是保身长全的手段。这样的治疗手段在当今能起到多少的功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验证。但无端将熏香束之高阁,或批判为附庸风雅也是不可取的。所谓的“附庸风雅”,指责的应是存心用香来卖弄的无知“玩客”,却远不该祸及古朴流传千年的香道文明。


一月庚子,疫不知所起,自江城,蔓荆楚,天下疫,为一国而封一城。数万医甲,披素白战衣,以肉躯相搏,死战不退。万民勠力,户牖封闭而自圈,以一己之孤寂守望相助。月余,大疫终除,举国鼎沸相庆,华夏岁岁无忧!

(0)

相关推荐

  • 古人怎么战胜瘟疫的?从古至今5个时期各有经验!

    瘟疫侵袭人类,从古至今都有发生.今日战疫我们有先进的设备,专业的科研人员,有效的防疫工具,还有全民的积极响应,但是,在不发达的古代,古人都是怎么战胜瘟疫的呢? 先秦及秦朝 (图片来自网络) " ...

  • 中国传统制香传承人刘丽丽香修如何疗愈身心

    嗅觉品味天地 气味影响人生 熏香是利用纯天然植物的芳香气味和植物本身所具有的治愈能力,经由嗅觉器官和皮肤的吸收,到达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使身心的紧张状态得以缓解,并达到保养皮肤和改善健康状态的功效,从 ...

  • 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除了孙权和刘备,还有瘟疫

    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除了孙权和刘备,还有瘟疫 老羊铲史 1. 一 千 八 百 一 十 二 年前的208年,曹操带着从乌桓掠来了二十万骑兵,再加上他在中原的原有的部队号称八十万,南下进攻东吴的孙权,于是 ...

  • 东汉抗疫先锋张仲景:他所开的方子,流传1800年,依然为抗疫做出重要贡献

    加掌柜微信ck1397130,领取新书福利! 后台回复苏轼.李白.杜甫,读精彩文章 诗词世界 关注诗词世界,每早六点读诗词 36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仁心 史天;黄旭 - 本草中国 第二季 (原声配乐 ...

  • 奇谈怪论,数字趣谈,东西方的吉凶数,“250”为什么会指蠢人?

    大家好,今天小编为各位带来了一篇"奇谈怪论",文章略显荒诞.无厘头,知识上若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读者多多包涵.最后,恳请审稿的编辑能高抬贵手,予以通过,让此文与广大读者见面,谢谢了 ...

  • 也来趣谈“打鸟”(1)

    也来趣谈"打鸟"(1) 作者│老红木 瞧见老年人用长焦距相机拍鸟,咱那辈人的有些人联想到弹弓打鸟.同样用"打"字,其实混淆不得.有鉴这是有趣题材,本人不会放过. ...

  • 概率趣谈二三事

    概率和赌博 1651年夏天,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帕斯卡在前往浦埃托镇的旅行途中,偶然遇到了梅累.梅累是一个贵族的公子哥儿,常常进出于赌博场中.为了消磨旅途的寂寞,他大谈"赌博经", ...

  • 长垣地名趣谈——孔村

    地名,是城市发展的脉络, 是历史的活化石, 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也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 是城市变迁的刻痕印记. 在没有影像 甚至没有地理坐标记录的年代 地名成了历史的见证者 简单而又浓缩地记录 ...

  • 词源趣谈:来自巫术“邪恶之眼”的envy(嫉妒)

    古代西方人相信有一种邪恶的巫术叫做"邪恶之眼"(evil eye).据说巫师施展这种巫术后,可以通过目光来使人遭受伤害或厄运.英语单词envy(嫉妒)就和这种巫术有关. 单词env ...

  • 词源趣谈:enthusiasm(热情)——神灵附体一般的狂热

    单词千万不要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死记硬背.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单词其实都是由词根词缀组成的.理解了它是怎么组成的,含义是怎么引申出来的,就能够轻松地记住这种单词. 比如英语单词enthusiasm(热情) ...

  • 中医趣谈:“用药如用兵”,孙子兵法与中医的“方剂”!

    清代名医徐大椿所著的<医学源流论>中,有一篇"用药如用兵论",说的是治病和用兵是一样的道理.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 ...

  • 中国姓氏趣谈 | 一读就错的68个姓氏

    我国有很多姓氏,看起来都是常见的字,一写就会,可是一读,就不是那个样子了,往往读错,让人啼笑皆非. 中国的姓氏中,除了有生僻字,还有不少容易读错的姓氏,朴.仇.过.繁.訾.令狐 -- 就拿" ...

  • 1133期|| 张妥散文:年份趣谈/轩诚清读

    妥妥有话: 己亥年的正月即将过完了.实际上在正月十五以后,人们就将"农历年"切换到了"公历年".农历是我们古人仰观天象,俯视作物,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纪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