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3.8前后,我们才要意识到存在过并且存在着有远见的女性。#VisionaryWomen #IWDeveryday

©️陶理 Hermione

17:57 日落时分

标题:

不是只有3.8前后 我们才要意识到

存在过并且存在着  有远见的女性

#VisionaryWomen #IWDeveryday

Title:

Let not just talk about visionary women

existed and exist not just

when it is around IWD (March 8th)

#VisionaryWomen #IWDeveryday


你好呀,

这篇推送是衔接周一(3.8)的国际女性日「IWD」与周日(3.14)英国的母亲节的过渡推送。

其实我个人对于母亲节的真实态度是,有妈妈的日子每天都是母亲节哈。同时我还暗暗地就像我对IWD的理想一样,希望有一天我们不用再说女性多么多么可以,取得了多少成就,我们的未来也有一天,不用再去渲染、赞扬母亲为孩子多少牺牲、多么伟大地撑起了这个家庭。

在我的理想世界里(尽管有生之年我大概率是看不到),我希望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是女性还是母亲,都首先是一个人,而且是可以选择做一个普通的有弱点的人,不需要穿上厚厚的铠甲每天都不得不乘风破浪、冲在前方。

但当然这是理想,现实里我也一直都非常感念我的母亲,总是告诉她很棒,做的很多了,最后的落点总是在:少点服务与家务,多点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我几乎每天都会和我妈妈视频,时间有长有短,总是先听她聊聊家长里短,最后换着法儿催促她读读书、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但我能和她这么密切频繁地交流。这是因为我非常幸运以及她非常开明,我和我的妈妈不仅是母女关系,我们也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尊重彼此对于生活与人生的态度,所以我们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的绑定,我也有信心在结识她之后,想去努力能成为忘年相交、话题总也聊不完的亲密知己。当然她可能因为不是我的妈妈,觉得我有点唠叨,总是在烦她。

既然现在还有母亲节,还存在母职,那入乡随俗,英国这里是3.14这周日,就再在这时间点附近来谈谈我妈。同时这周一也是3.8节,所以也来谈谈作为一个劳动者的我妈。

我的妈妈在认识她的大多数人眼中,是一个兢兢业业、风雨无阻会在建材市场开着零售店的个体户,即使不是最早开店的,但也都总是每天第一批开店、最后一批关店的。

这是一个很多读者可能家里需要什么修修补补,会去建材市场买点硅胶或者螺丝钉的那种非常普通平凡的小店,甚至很多人也都没有细心留意过这样的小个体户到底在过着怎么样的生活,被不少人会轻易归类为“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失去了个体原本真实复杂的面貌。

但往往只有真正常去建材市场的人才会知道,我妈的店铺和别的一些店铺可不一样。我妈除了因为市场搬迁搬过一次店址之外,一直都是在老地方的,同时她也从来没有卖过假货。

需要承认的是,她所进的货品肯定不是都是最棒的,因为有些顾客并不希望买最贵的质量最好的产品,只要还过得去就行,有些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我妈每次都会根据顾客的需求,推荐最适合对方的产品,从来不会以次充好、也不会给对方假的品牌商品(市场上别的店铺就不都是这样了)。

像我妈妈这样一个非常普通、勤勉的劳动者(也是一个懂得变通、抓住商机的小个体户),在我看来也是非常有远见,同时很追求思想进步的人。

我妈自我有记忆起就订阅报纸,有时间就会翻翻,有不止一个顾客走进店铺会看见我妈在看报纸,然后说:老板娘,又在看报纸啊。

今天(2021-3-11)店里没什么生意,我妈读了100多页的书,是张羽医生写的《只有医生知道》系列。这是我给她的节日礼物(=布置的作业),我让她再忙每天看一页也好,要坚持学习,一个月就能读下来30页左右了。

作为在没生意光顾(我常说是守株待不了兔)的时候,我妈是一有空闲时间就愿意读书看报的。这样长久保持的习惯使得她尽管只有初中学历,但还是不会因为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太懂,她会觉得不懂我可以学啊,总是很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愿意接受新鲜事物。

而且她还总是非常乐意和我分享,总是看到她觉得好的,就要和我分享,会特地拍照给我,让我也读读,看看别人怎么做的,怎么养生比较好。

作为一个独立自强、乐于分享的人,我妈是那种我非常喜欢交流相处的朋友,没有太多压力,因为你知道她总是会看到积极的一面。

她也能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小美好,会在做完一顿自己觉得营养丰富的午餐后给我拍视频,结束语总是“成功!”

来扣一下题,今天我妈在和我视频时说了一个我感到有点惊讶的故事。虽然她支持我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现阶段是读博)这一点本身就很能体现她挺看重个人的发展,不会觉得我女儿到年纪要结婚生子,要是没有实在遇到合适的人,自己一个人也是挺好的。这些已经常让我惊讶了。

她说:

我前两天看到一个真实的故事,还挺有意思。有个退休的老教授60多岁,看上了照顾自己的50多岁的保姆,要向她求婚,被保姆拒绝了。保姆说:我嫁给你还是要免费伺候你,还没有钱;我现在做保姆,每个月7000多块,还有自己的休息时间,我为什么要嫁给你当免费的保姆呢?

我妈的评价是,这个保姆做得很好,女人为什么要免费给家里做保姆呢?

我当然不是完全就要把夫妻伴侣的关系简化为经济关系。我想说明的是,家务劳动以及照料者的无偿付出,不应该简单地就用“爱”与付出去给予口头的赞美。有远见的女性绝不会因为“爱情”去冲昏自己的头脑,让自己为了所谓的“爱人”付出所有,以家庭为“事业”,可家庭怎么可能是事业呢?家庭是爱和港湾啊,是让每个人都觉得可以放松休息一下、储能的地方。

(陶理内心翻着白眼表示同意,同时恶狠狠地要吐槽:又不是封建旧社会了,我们社会主义红旗下长大的女性,为什么要“伺候”人?管你是老爷还是少爷,还是什么老太君,呸!建国后不吃你们这些封建余毒。)

都不是喝露水能过活的仙人,没钱你跟我谈什么爱?

虽然我妈可能不会说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话,但她表达的这种务实的观点其实是比呼吁爱(甚至歌颂母爱)更加切中实际,更是真实地为女性独立自主生活谋福利。

随着我逐渐长大,我也慢慢能理解为什么她不得不选择离家到上海打拼,把我留在外婆家。如果没有我妈在1999年的时候这么有远见地去想,我2009年上大学的学费就不会有。甚至更早一点,当我考初中,在实验中学录取分数线之外,又在扩招分数线之内的时候,我们要是在农村种田也是不可能付得起确实有点贵的赞助费。

是我妈在我还没有完全学习觉醒的时候,尽可能给我创造了好的学习条件与氛围,并且在我想要继续学业的时候,能够改变相对传统的“找个好工作、嫁个好人”的观念,全力支持我做我真正觉得快乐的事情。

爱情不是我必须要追逐的事情。但通过自己的劳动,勤勉地为自己和爱的人创造好的物质条件,手里有钱、有选择权对我来说是必须的事情。

尽管这似乎是一种过于现实的看法,但我不认为就应该和“拜金”挂上等号。我用自己的劳动能赚的钱,不犯法不违规,还为社会做贡献,对钱有追求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呢。

就像保姆阿姨也能说出我嫁给你就得无偿全天候伺候你了,我还是要工资。她都能意识到这点了,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要因为“爱情”变成单向的无偿付出?

我这也不是说在成为妻子、母亲之后,依然要和家人伴侣索要工资。我想表达的是:

既然大部分人成家后,都没有这个充分的经济基础去找专人来做家政服务、育儿带娃,那这个家庭里的所有人都要充分参与到照料以及家务劳动中来,双职工家庭就别整什么女性操持家里、男性在外打拼的“刻板印象”。

在没有找到足够的爱情让你感到充分的尊重与平等之前,面对所谓的“贤妻良母”规训与期待,现代女性是有另一个选择的,我们可以选择:

我就是要搞事业!

自己赚钱自己花!

想给谁花给谁花!

我们很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可以选择的时代里,而且可不是所有国家的法律都明确规定婚姻自由,以及生育权是女性自己的。在一个自己“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的国家里选择婚育,不应该是被别人“绑架”,而得自己深思熟虑,和家人开诚布公深入聊聊。

毕竟在这之前有我们的和别人的母亲、外祖母等几代女性前仆后继的付出,古今中外有那么多不同时代的女性觉醒站起来,意识到我们既然选择成为女性,也意味着我们可以选择与男性合作、也可以选择不服从于男性、甚至与男性无关的生活。

期待更多女性成为这样自主选择自己人生的人,也在阅读/观看中觉察到已经有那么多解放了自己人性(不被母职、不被'贤妻良母’绑架)的闪亮的有远见的女性已经存在过,在各行各业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与力量,自己也完全可以没有心理和道德负担地进行对自己负责任的生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