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初学者,建议按传统办法循序渐进,勿拿帖就对临
临摹是学习法的必由之路
“临”和“摹”,本来是两个意思:“临”是“对着写;“摹”是“蒙着描”。这两种方法,对初学者都很受益。
临摹不是整篇誊抄,书法可谓字字珠玑,攻克一个字可以说是一场艰苦战斗。
临摹是通过手的描画,加深脑的印象通过手、眼、脑的运动,把优美的形象刻在自已的心里。关键不在数量,而在于每临一遍都确有所得。哪一遍心无所动,那一遍就是浪费时间。
临就要力图象,这是临摹的主要目标之一。(注:深究起来,每本字帖都书家个性面貌的体现,初学者上来就学风格这些个东西,是否合适待议)
临摹是一种思索。老学不象,究竟问题在哪儿?是哪一笔、哪一部分、哪些地方在作怪?自己常犯的毛病是什么?要找症结、抓关键,多找几个角度分析。
临摹是一种比较。字帖上的字和自己的字是比较的双方。笔画的方向、长短、曲折、位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的感觉、局部的造型,应该一点一点地解剖、对照。
临摹是一种记忆。临得象了,还要总结。以前不象,是因为什么;后来如意了,是抓住了什么主要矛盾。这样就抓住了字的一个基本,然后反复巩固,记在心里。对钢笔字来说,临摹的重点是字的结构,不必在用笔上花太多的力气。既注意结构又照顾用笔,能一下学得象固然艮好;但实践的结果常常是互相干扰,顾此失彼每天临几个字并能吃透记住,这样的进度应该令人满意。坚持半年,从理解方面说,应能基本解决问题。当然,为求熟练、流利、再创作,还必须不断巩固、发展、努力关于临摹,我们具体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去思考
1、临摹结合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不但初学书法要临摹,就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还需要临摹。学档需要临摹,学纂、隶,草各体书仍需要临摹。书法家的一生都是在临摹中渡过的,在临摹中学习,在临摹中思考,在临摹中创造。
摹帖,就是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面,然后笔随影走,按照显露出来的字迹写,又叫“仿影”或拓写。摹还有一种方法叫描红”,即在印有双钩红线的字上去填写。
摹帖的方法:第一步先描红。即从一本帖中选出清楚完整的字,用透明而不透墨的薄纸,如打字纸、有光纸、描图纸等蒙在帖上,依着字的轮廓,用极细的线条钩成空心字,这叫“双钩”。然后把钩好的字作为描红本,用红墨水填写,再用蓝墨水填写,最后用墨汁填写,这样写不但能加深记忆,而摹帖应注意笔随帖走,切勿失形,要看准笔画的来龙去脉,揣摩它的笔法和结构形态。摹帖要带有“写”意,将笔画笔写成,饱满而精到,切勿依萌芦画瓢地填描凃抹。
临帖,即在摹帖的基础上,对帖字的用笔、结字规律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对着帖写。临帖有对临、格临和背临三种方法。
对临,即把字帖放在对面的帖架上照着写,这是最方便,最常用的临帖方法。
格临,即用透明纸打好格子(田字格、米字格、九宫格等)照式临写。主要用以掌握帖字的结构部位。
背临,即把帖收起,凭记忆默写帖中的字,不但求其形,更要求其神。背临之后可以集字为联或集字成篇,然后进入创作阶段
摹帖笔随影走,古人怎样写,我们就怎样写,大小、长短宽窄、粗细、方圆、斜正等都必须按帖字的要求去写,有定的规范和约束。
摹帖的特点在于易学到古人的结构位置,但由于规范太死,反而失去了古人的笔意,用笔死板而不灵活,让人感到放不开,受不了;临帖或对临,或背临,或意临,加入许多书者自己的个性特点,所以易得古人的笔意,而易失古人的结构位置。写来自由随意,追求个性,却得之甚少,所以在临摹中必须临摹结合,先摹后临,既得古人的用笔方法,又得古人的结构规律。练习时可以采用先摹后临,再反过来摹,摹完再临。或者采用“双钩”的方法来研习结构规律。摹临穿插,取长补短,效果极好。临摹中要多看、多思多琢磨,然后下笔。下笔要准,先形似,后神似,以求形神兼备。临摹后要反复对照检查,总结经验教训,在否定中提高,在教训中成熟。
2、先入后出
临摹是学习书法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临摹就是继承,就是向古人学习,学习前人优秀碑帖中的美的用笔、美的结字、美的章法、美的韵味和气势等。但临摹还有一个入帖与出帖的关键问题。不入帖,写不进去,或写出来不象,是无法与古人对话,无法学到古人书法妙处的。但不出帖,即进去又出不来,太象古人,简直成了古人的书奴,一点自己的个性都没有,这样写,最终也形不成自己的书风特点
关于入帖和出帖,清人姚孟起说得好:入帖时“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出帖时“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不可有我在”说的是要专心一意地临习古人法帖,把握帖字的精神面貌,要“一字一笔须从古帖中来”,不入帖便无本“不可无我”说的是要在临像的基础上,吸取其它碑帖的长处,融会贯通,结合自已的艺术素养和创造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面貌,有个性,有创造,并逐步走向自由创作的新境界。
3、读帖善悟
帖不仅要临,重要的还在读,学书普悟,即从读帖中领悟有些古人优秀的法帖,不一定去临,只要认真阅读,反复体味,语出其中的法度和韵味,便会自然而然地化入自己的书法仓作之中阅读碑帖,并不是出声朗读碑帖的文字内容。所谓读帖,这是书法的专门用语,即书法家在临摹碑帖之前,或在平常工作的间隙,翻阋碑帖和泛览墨迹,也就是仔细分析、研究琢磨碑帖中每一个字的笔画、结构和整幅作品的章法、气势及韵味,边看边记,时常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指画起来,心追手摹,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