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第一(2)| 恶小莫要行,善小亦要为

文/安水如
英文/理雅各,英文名James Legge,詹姆斯·莱格,英国苏格兰汉学家,曾在香港主持英华书院,翻译多本中国古代著作。
在古代,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一个在家既懂得孝顺父母,又能与家中兄长和睦相处的人,出了家门,却喜欢去冒犯上司,长辈,那是不多见的。
这是因为,一个从小就被教育成为对他人谦卑有礼,那及至年长,他们也多半会是懂得如何来去与上司、长辈相处的。而人都是差不多的,你若给予他人善待,那他们多半也会回你以恩待的。

但要清楚的是,这又不是绝对的。即,在有些时候呀,我们在家孝顺父母,善待兄长,可走出社会,进入职场之后,这上司或长辈,却未必会是善类来着。对这样的上司或长辈,哪怕你为人良善,事事真诚,但也会遭来责难的。
是时,出自于生存等顾虑,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将这委屈、难过等给压在心里,久则爆发情绪,若无情绪爆发,那多半就是成疾得病的了。而极少一部分人则会以“犯上”这样的方式来去表达自己。
在这期间,个别人可能会是顺势学习情绪管理的生命之课。因为,他们深刻意识到,外在情境能让我们自己生发情绪,这多半都是我们自身能力尚且不够。是我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是还不曾有学会的。

再便是,有些人则是在家不去孝顺父母,不与兄长和睦相处,出了家门,碍于脸面,他们多半会是对上司鞠躬哈腰,给人“敬上”的错觉。其实,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更多不过就是一个死要面子的可怜哈巴狗罢了。
当然,有些人哪怕是出自于同一个娘胎,那也是没法和睦相处的。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就只是张白纸。我们是生来就有精神胚胎的。而这就决定了我们生来就会有自己的喜好、天赋、性格的强弱、情感的稳定与否。与人相处,在我看来,更多是与自己的喜好有关。

故而认为,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在择友、为人、处事等上,我们不要对孩子有过多的强求。不要觉得在家孝顺父母,善待兄弟,及至出了社会,就定能有个较好的人缘。不要认为,有个好人缘的人,就定是有未来的成功者,而没好人缘的人,就注定会是人生的失败者。有些人生来就常年独处的孤独者,有些则是生来就高朋满座的狂欢者。
但这并不意味说,在孩子年幼之时,我们就要教孩子如何来去与人争夺厮杀,吵架斗殴。相反,我们要教孩子对遇见的每一个人都给予应有的善待。要让孩子小就懂得如何从身边的良善小事来去做起。要在与父母、兄长等的点滴相处上,如学习如何来去善待他人,并成习惯。莫以恶小而为之。无数的恶小,将会累积成高高的一座大山,压向我们自身的。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教会孩子如何来去“以德报怨”,而非“以怨报德”。即,不论是人在家里,还是身在职场,对于他人所给予自身的不好待遇,我们都要懂得如何来去以善处之。这是因为,他人怎么待我们,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儿,而我们怎么待他人,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事儿。生而为人,做好自己的事,就已是很好的了。
如,当遇见上司总是喜欢对我们自己行刁难,那我们要看好自己的心,尽可能地不因此而生怨恨之心。怨恨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会伤人自伤。常年心怀怨恨的人,是很容易得病的。但这又不是任由上司来去刁难自己。必要时候,我们是可辞职,或投诉的。但倘若上司的刁难是能帮助我们在行业上精益求精,那就要感谢上司的刁难了。
而在家的时候,只要兄长、父母对自己不过分,那我们就可以拿来学习的。但倘若发现兄长或父母给自己有点过分的了,如兄长或父母拿东西打自己,那就要赶紧逃跑,并寻他助。不要傻傻待在原地,等着被打。愚孝与愚爱,那都是不可取的。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教孩子学着对他人有理解,理解他人会这样待自己的种种身不由己,与无可奈何。
如我,瞧见有人在打孩子,我不会教孩子如何来去责骂批判会打孩子的家长。相反,我会告诉孩子说,这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学会如何来去不打孩子,他们只知道“打”这样的教育方法,并因此而成习惯的了。他们若是知道除了代代相传的“打”之外,还有别的其他更好的教育方法,我想,他们也会扔掉“打”这样的教育方法的。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书法字图,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是出自于“谷鸣书社”的创始人谷鸣先生,禁止私自挪作他用;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