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卑,这两个字跟随你多久了?

在那个陌生而熟悉的城市里,自卑这两个字伴随你多久了?

你是否也曾像我一样,举棋不定,遇事踌躇不前。

我不知道各位朋友来自哪个城市,但是在这里,你可以敞开心扉,谈谈你心理的事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络成了我们说真话的地方

而现实生活成了我们的假面舞会。我们神色匆匆,带着别人眼里的幸福,扮演着各式各样的角色,有时候连我们自己都会相信我们过得很好。

然而当日落归家,面具不再,你是否还是那个白日里风采奕奕的你?

亦或是,在那百十平的混凝土方块里,彻底与自己的灵魂摊开对话


前言就到这里

或许自卑的人,感觉生之使然,一切都是从最开始的时候就发生了

自卑感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严重自卑感是心理上的一种缺陷。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从幼儿时期起,由于无力、无能和无知,必须依附父母和周围世界,就会发生一定的自卑感。他还认为,攻击不是由于感到自尊,而是由于感到自卑所引起,是一种过度补偿的表现。在罪犯改造过程中的自卑感,是心理矫治的主要障碍之一。(百度百科)

小编本人的经历是这样的:小学的时候由于上学过早,大概4岁就读了1年级(当时在一个很偏远的农村),同班同学就这样一直比自己高,一直比自己强壮,无奈,很多事情都只能忍气吞声,毕竟学校的事情就是学校的事情,很多心理感受,家长是无法从外部干预的。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初三,我本人的个头才迎来了大的增长,然而,这么多年所积攒下来的形象,一个懦弱的,唯唯诺诺的小个子,却永远的留在了那一批同学的心中,直到现在已然毕业几年,同学聚会还依然会被偶尔拿出来开涮。

阿德勒指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儿童与那些所依赖的强壮的成年人相比感到极其无能。这种虚弱、自卑的情感激起儿童追求力量的强烈愿望,从而克服自卑感。在阿德勒理论发展的时期,他强调攻击和力量是克服自卑感的手段。(百度百科)

然而事实是,那些你认为比你优秀的人,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在金字塔顶部的人,也都难逃自卑,只是他们善于隐藏、在他们的生活圈中,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

我们生而为人,按照西方神话的说法,就是偷食禁果的产物,怎能没有缺陷,缺陷2字体现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如同小编本人,我习惯于敲键盘,习惯于将各种想法沉淀在文字当中,反而对拍摄视频之类的创作完全是个门外汉。

佛洛依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有一句话:谨慎压制、临界反抗

从字面意思,我们不难理解,这部分人常常压制自己的内心,不到临界点,不会做出反抗的举动。

他们倾向于维护自己本身的形象和尊严,难以接受新的信息或事物,他们安全感较强、思维偏向保守、固执。

实际上这种自我防卫就是自卑的一种表现

一个人越在某些方面不容别人侵犯,就说明他在这方面越是自卑。

因此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语言表达意愿,不要刻意用挑衅的语气说起对方并不想提及的事情。

那么我们将话题转回到自卑本身。

自卑的人要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呢?

上述文字中我们已经提到过,自卑是一种普世现象,很多人认为只有自己才是自卑的,别人看上去一切都很好,看上去都很自信。

这是一种社会认知偏差,每个人都有自卑的一面。

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不妨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我们时常可以看到那些比我们长得好看的,还在拼命健身,这恰恰说明了他们也是对自己不满意的。

因此,对我们来说,首先是要明确自身的状态,我们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满意、哪些方面一般、哪些方面亟需提高。

找一个空闲的时间,简单地记录下来,然后对应你所记录的状况,一一做出改变,做出努力,让改变自己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事情。

其次、断绝一些酒肉朋友。

我们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是浑浑噩噩的,所以你需要去结交那些有上进心的朋友,跟他们喝喝茶、请教一下他们的人生观、而不是夜夜纸醉金迷。感觉周围的人都是这样活,那我努力做什么呢?

不要觉得这样做是孤僻、不合群,会没朋友之类的,你要知道你需要的不是这种朋友圈。把你结交朋友的能力用在对的人身上。

我们共勉、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