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之力:身心相合,感力通变(二)

文:高天晨

书法之力,除了表现在“刚柔,轻重,松紧”之外,在具体书写的不同层面也有细腻的变化。力的具体变化,是根据环境而做出的应对反映,就武术而言,是要克敌制胜;对书法来说,则是为了时时刻刻构建和维持一种动态平衡。拳谱所谓:“身无定势,随遇平衡”

故而,不论是武术还是书法,力不仅仅来自于自我展示,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因不同条件而能做出适应性的变化。如果说“刚柔,轻重,松紧”是力之“体”,那么在“用”的层面则就有“顺逆,藏露,提按”等不同力的技术。“体用”兼备才是完整的力的体系。

顺与逆

顺逆的中国文化中是有褒贬含义的。顺是期待的正常情况,逆则是坎坷和障碍。顺逆常常见于行舟,顺水则通畅 ,逆则伴有危险。但是从人生修炼上,又把逆看作是一种提升的机会,因为顺的情况谁都适应,人和人的差别,在于如何面对逆境。

在艺术中,只有顺畅,则缺乏一种应变性,其作品也稀松平常。有一定水准的艺术欣赏,其实是在观赏艺术家如何解决了不同程度的逆境。对于书法来说,纸便是毛笔的逆境,二者才生摩擦,方是笔力所在之处。故而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很多真正的动力,其实来自逆境。

清代刘熙载所云:“起有分合缓急,收有虚实顺逆。”这是说在具体的笔法中,笔的状态有顺逆之别。我们在说书法的时候,顺逆很多时候是在说毛笔的顺行和逆行。顺产生了放之力,而逆则产生回收之力。“逆”是一种欲擒故纵。

“逆”有的时候也和蓄势相关,所谓“欲左先右,欲横先竖”其目的是为了积攒力量,且产生笔势。逆转笔头,产生反弹则产生一个如同弹弓一样的势,这个正是书法想要追求的东西。朱和羹在《临池心解》中说:“大凡一画起笔要逆,中间要丰实,收处要回顾,如天上之阵”

云。

藏与露

顺逆在具体书法笔画的细节中,则体现为“藏露”的技术,露锋亦叫出锋,藏锋亦叫隐锋。藏锋是为了隐去外化转向内在力量的存留。藏锋如同剑入鞘,露锋则如亮剑,是表达精神才气的时候。明代丰坊在《童学书程 论用笔》中说:“ ​​​​隐锋以藏气脉,露锋以耀精神,乃千古之秘旨。”

藏露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处世智慧。《论语》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又如“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藏是一种收敛,隐忍,是一种积蓄的智慧。露是一种伸张,发力,是一种展现的智慧。露凸显精神,光芒万丈。藏则是为了妥善调整,伺机而动,能够长远的获得机会。

古人曾说“藏拙”又说“守节藏锋”。藏是一种隐的智慧,藏并非是为了躲避,反而是等待更多的机会。“藏”的智慧不是销声匿迹,而是“蓄势待发”。露锋是笔的自然形态的,只要发力顺畅无阻,就是露。藏露也是一对统一的矛盾,露本身很容易,但是要露的好,其实是藏的本事。

中国书法很明显重视“藏”的技术,认为这样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这是中国文化伦理的一个特征。看古今成大事者多有藏的功夫,如越王勾践,诸葛孔明,刘玄德“卧薪尝胆”“卧龙”“韬光养晦”都是藏的智慧。而露则是要时时与藏配合,露更有变动性和发散性,而藏则有稳定性和收摄性。

提与按

“藏露”“顺逆”都是横向的一种力学变化,如同武术的肢体发力的方法。藏露顺逆蕴含虚实之变,与太极拳相类。而“提按”则是自身重力的一种运用。提是挑起重量,按是增加压力。这个在武术上称之为“手起身落”和“手落身起”。

提按是书法用笔的最关键技术,也可以说,书法用笔所有的技术都是围绕“提按顿挫”这四个字来的。“提按”是一体两面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只按的技术,也没有只提的技术。提按是毛笔利用重力产生的一种技术。

“提按”中有充分且细腻的力度变化,是力在纵向的一种应用。从生理学角度来说,提按更像是人在走路。沈尹默先生就曾经指出用笔的“提按”是如走路,左脚放下,右脚又抬起放下,反复进行。书法若要能做行笔之势,则必然要关注提按。提按是行笔起止之时的用法。

清代刘熙载云:“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辨按尤当于起笔处,辨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堕飘二病。”故而,提按的互转,能增加书法艺术的节奏感,直接影响到笔势的状态。

关于书法与武术在“力”的相通性。笔者写了这几篇文章可以做参考。

书法与武术的相通性:提按

书法与武术的相通之处

书法执笔之力与武术桩功的相通性

(0)

相关推荐

  • 书法之力:身心相合,感力通变(一)

    文:高天晨 书法作品不仅仅体现的是字形的优美,同时体现了一种力度.书法是特别侧重笔力的,在书法中笔力是否雄健是基本的功夫.书法风格的变化中,力度变化也是格外重要的.书法是需要一种感力而通变的能力.这点 ...

  • 何绍基的书法到底有多好?

    用现在的话来说,何绍基在当时是最有名的一线书法家.何绍基楷.行.隶.篆四种书体皆擅长,并在晚年打破四体限制,熔铸古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书法风貌.虽然他书有所成时已是到了晚清,但恰好给一个时代做个拔高和 ...

  • 【灿川的桃花岛】灿川:一撇一捺说人生

    一撇一捺说人生 文/灿川 今年高考作文题,有这样一道题目,依据唐光雨漫画作品"人"字的几个笔划,写一作文. 假如略微学过书法的人,一眼猎过,这是"人"字的撇和捺 ...

  • 妙在得势:书法的动态生命之美(三)

    文:高天晨 艺术并非是僵硬的动作,背后是具有动态的生命力的"势",这个势,更多的体现在连续的技术之中,因为势体现了时间性,具体来说,也就体现了节奏感韵律感和时机."势&q ...

  • 褚遂良晚年的书法神迹,这字超越了“二王”,不输欧阳询和虞世南

    当代在每个城市都有着大大小小的书法培训班,这些培训班的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有的恪守古代传统书法教育的原则,有的则是通过各种技巧,让你快速写出一笔好字. 其实不仅当代如此,古人也也有这种专门的书法培训班 ...

  • 练太极获得气感的“十二项”要领!

    拳歌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沉肩坠肘,腰胯放松. 气贴脊背,节节贯穿:以意领气,以气运身. 运劲平稳,定式深沉:阴阳开合,虚实分明.  几百年来,太极拳的先哲及大师们对太极拳的各种练习方法及要领有太多的 ...

  • UC头条:书法临帖三步走: 一读, 二临, 三悟

    书法临帖,就是提笔对着字帖写那么简单吗?写得像了就万事大吉了吗?没那么简单.很多人临的时间也不短了,写得也是挺多了,可是呢,总感觉进步不是那么大.哪里出问题了?照我说,还是缺少一个比较清晰地临帖思路. ...

  • 天赋异禀的“书法奇才”,他的字得“二王”精髓,草书无人能超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当中,几乎所有的技术都有口口相传的基因,书法更是如此.没有人教你,靠自学,你是几乎不可能成功的.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我们纵观古代的一些大书法家,几乎没有一个人是自己勤学苦练, ...

  • 令女人“谈HPV感染色变” 的癌症祸根,看中医怎么救赎?转阴哦

    得一整理 本能系统医学论 今天 本能按:昨天有位粉丝看完之前的文章后再问我,抛出一个新问题:中医怎么解读HPV病毒感染? 我回复得着急打成"转阳"了.其实中医压根就不管病毒是什么型 ...

  • 西塘感症(中)感症变病

    感症如上法治之愈矣.顾有讳疾忌医之病家.及操刃杀人之庸技.日久迁延.变如 起.猝难措手.用集方治如下. 有一种严冬感寒.脉浮而紧.外寒束内热.阳气不得发泄.致咳嗽吐血衄血者.(春有不吐衄者.)此麻黄症 ...

  • 感症变病《西塘感症》

    感症变病 感症如上法治之愈矣.顾有讳疾忌医之病家.及操刃杀人之庸技.日久迁延.变如起.猝 难措手.用集方治如下. 有一种严冬感寒.脉浮而紧.外寒束内热.阳气不得发泄.致咳嗽吐血衄血者.(春有不吐 衄者 ...

  • 安徽省第十五届书法新人新作展|作品赏析(二)

    由省书协主办,滁州市文联承办的安徽省第十五届书法新人新作展已于4月18日在滁州美术馆开幕. 本届展览作品涵盖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和篆刻.刻字艺术,兼顾了各种流派的书风,创作手法灵活生动,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