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立是指二者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规定性,彼此是相互区别的。然而二者又是同一的,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具体说来,它们的关系表现如下。

  第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通过这种改造,主体获得自身需要的满足。实践关系是一切其他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首要的基本关系,没有实践关系,其他任何关系都无从谈起。马克思指出:“人们决不是首先'处在这种对外界物的理论关系中’。是积极地活动,通过活动来取得一定的外界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因而,他们是从生产开始的)"

  第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认识关系。这是指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主客体在实践关系中,同时发生着认识关系。就是说,在改造客体的过程中,主体就在观念上、理论上去理解并把握客体,也就是达到对客体的认识。

  第三,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对客体具有改造和认识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表现;然而这种能动性受到客体的制约,表现为主体必须认识和遵循客体的规律,改造活动才能获得成功。一切实践只有在主体能动性和客体制约性统一的基础上,才是成功的实践。这个实践过程也是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主体把客体反映为观念和思想,即把客体转化为主体的观念和思想,用概念去把握客体,使客体主体化;另方面,主体又把从实践中得来的关于客体的观念、思想,通过实践转化为新的客体,使主体客体化。

(0)

相关推荐

  • 人的精神结构及其逻辑与原理

    三.认知世界:科学逻辑与真假原理 认知世界是内在精神世界的第三维度.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的开篇就曾指出:"求知是人类的本性."⑤当然,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认知世界的形 ...

  •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 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应 ...

  • 智能系统的信息处理原理

    智能系统的信息处理原理是描述和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智能系统处理主客体关系的信息处理机制.该原理揭示r符号方法特别是计算方法处理复杂性问题的局限性,揭示了天然智能是处理复杂对象的符号的或非符号 ...

  • 智能新闻生产:媒介网络、双重的人及关系主体的重建

    吴璟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助理教授. 郝洁,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讲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新闻观念研究>(编号:17AXW001)与清华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

  •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向导”:师生之间应该是友好合作的关系

    2018<中国教师报>发起大讨论:教师到底是什么?经过各地教师积极参与讨论,绝大多数教师得出共识: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向导.            再后来的许多讲话中,都说"教师 ...

  • 论人(主体与世界(客体)

    哲学是家园是故乡是怀着乡愁不断的寻求故乡家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哲学是所有科学之母,因哲学是探讨世界的本源本质本体实体基质的学说,还有什么知识是真知识的讨论,讨论人的本质本性等.世界的本源本质是什么 ...

  •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人的认识就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的.认识的真正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认识本质的科学揭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这一特点,不仅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唯心主义认 ...

  • 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客观物质活动

    把"实践"引入哲学并非始于马克思,许多哲学家都曾讲过实践,但他们对实践的理解各不相同.唯心主义者把实践理解为纯主观.纯精神的活动.如中国明代的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quo ...

  • 论书法创作主体与文字内容的互动关系

    刘 春/文 摘 要:书写内容与书法艺术创作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首先,内容影响主体创作心理,使作品具有个性品质;其次,书法作品能够能动地反映文字语境和主体的精神气质,两者的相互生发使文境在书风催化下进 ...

  • 冯建军:从主体间性、他者性到公共性 ——兼论教育中的主体间关系

    ▲冯建军 作者简介: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导.南京 210097 来源:<南京社会科学>2016年9期. 内容提要:公共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实现公共性,并非要消 ...

  • 摄影中的构图,不只是考虑主体的位置关系?还得考虑这3个因素

    众所周知,在摄影视觉艺术表现中,构图是形式美表现的骨架,一幅好的作品,构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视觉表达. 很多摄影朋友,在摄影构图的时候,习惯呆板地运用摄影前辈们总结出来的构图方法去套,个人觉得这种 ...

  • 艺术形象是艺术活动中客体的再现与主体表现的统一

    肖旭 什么是客体的再现与主体的表现?"客体再现",就是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如实地描写事物的客观形态,使客观的现实生活再现于艺术作品之中.所谓"表现",则是艺术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