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没听过的历史,全是狗血的挨揍史(5)

⬆️点我 ⬆️

齐国挨揍史已经更新三期,老王觉得会对大家有用,因为:辉煌少见,挨揍是常态。

而大部分讨的打是可以规避的。

以史为鉴确切的说,是指这个。

上接:

点我阅读》你没听过的历史,全是狗血的挨揍史

点我阅读》你没听过的历史,全是狗血的挨揍史(2)

点我阅读》你没听过的历史,全是狗血的挨揍史(3)

点我阅读》你没听过的历史,全是狗血的挨揍史(4)

29

自从齐景公被中行吴一顿恶心后,就起了小心思,不想跟晋国混了,晋国很敏锐的察觉到了这点。
齐景公十九年(前530年,晋昭公三年),晋国在卫国平丘召集手下小弟,举行会盟,齐景公正在气头上,根本就不想去。
不去?

晋国马上派名臣叔向出使齐国,对齐景公,现在大家伙都来了,就差你了,你要是觉得不参会对齐国有好处,悉听尊便。
叔向说得很客气,但威胁之意很明显,你爱来不来,不来我们就又要揍你了。
要命的是,叔向真不是瞎咋呼,这次晋国会盟,为了耀武扬威,出动了四千乘兵力,很明显晋国主要就是冲齐国去的,齐景公要再多说个不字,结果可想而知。
齐景公想了想,好汉不吃眼前亏,自己犯不着触霉头,于是他最终还是去了。

30

晋国通过平丘会盟再次维护了自己霸主地位,可惜晋国卿族内斗越来越严重,逐渐对霸业有心无力,这就给了齐国最好的机会。

平丘会盟结束后,齐景公开始在反思了,为什么齐国打不过晋国?
首先,确实晋国比齐国更强一点;

其次,晋国很无耻,每次打齐国都是拉着一帮小弟,上来就是一顿群殴。
齐景公幡然醒悟,自己干嘛不学晋国拉拢小弟呢?

这年头,谁还玩单挑?
于是齐景公改变了策略,首先就向老邻居鲁国卖好:鲁国兄弟,我们是邻居啊,干嘛打生打死,让外人笑话。
当鲁国发生叛乱后,齐景公主动把费邑还给鲁国,向鲁国示好,想从晋国手里挖回鲁国,可鲁国压根就就不敢背叛晋国,也不相信这个老邻居,从而投靠齐国。
齐景公并不气馁,非常理解鲁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齐鲁仇恨太深了,不是一朝一夕能化解的,还得细水长流。
此后,齐国一直奉行对外和平战略,不遗余力的拉拢周边小国,让鲁、宋、卫等国对齐国好感倍增。

当然一味的示好也不行,该亮肌肉,还得亮肌肉,对莒国、徐国这种小国,齐景公则采取逐渐兼并的措施。

31

齐景公二十二年(前526年),齐国出兵攻打徐国,随后主持了蒲隧之盟,逼迫徐国、莒国、郯国臣服齐国。

齐景公首次主持了会盟,当起了个小盟主,尽管徐、莒、郯都是三个小萝卜头,但苍蝇再小也是肉,这是齐国自齐桓公之后再次主持多国会盟。
齐景公二十五年(前523年,莒共公五年)秋天,齐景公派大将高发率军攻打莒国,将莒国团团包围,结果莒共公反应快,逃往纪鄣。
齐景公紧追不舍,又派自己的外甥、大臣田无宇次子田书追赶,一举攻破纪鄣(但还是被莒共公给逃了)。

因为田书作战有功,齐景公就赐给自己的外甥封地,并改田氏为孙氏,称为孙书,据《唐宰相世系表》记载孙书就是兵圣孙武的爷爷。
此后齐国多次攻打莒国,终于在四年后取得重大进展,迫使莒国成为齐国附庸,齐国在齐鲁大地声势如日中天。
刹那间,齐景公似乎看到了中兴霸业的希望。
当然想中兴霸业,光这几个小国没啥意思,齐景公把目光看向了宋卫鲁等中流国家。

齐景公二十六年(前522年,卫灵公十三年,宋元公十年),齐景公终于得到一个好机会。

卫国大臣齐豹发动政变,卫灵公差点被齐豹给干掉,齐景公抓住了这个机会,明确表态支持卫灵公,并帮助其平叛。
很快齐豹政变被平定,卫灵公对齐景公感激涕零,后来成为齐国铁杆,反晋先锋。
紧接着,宋国爆发更大的华向之乱,这是宋国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一次叛乱,宋国各势力打了个不亦乐乎,打了一场持续三年的内战。

32

齐景公二十七年(前521年,宋元公十一年)。
十月,流亡吴国的华登,搬来吴军,支援华向叛党。

宋国内乱就把吴国给拉了进来,此后引发连锁反应,城内的先头部队遥相呼应,向都城攻来,这是吴国首次派兵掺和到中原内乱,吴王僚之野心,一览无遗;

这场政变,几乎把各国诸侯都拉了进来,除了秦国和燕国那种死宅男,各有头有脸的诸侯都来了。
当时宋元公首先就想起老大哥晋国出面帮忙,但晋国无动于衷,不理不睬,没有任何表示。
齐景公一看,机会来啦:宋国兄弟,你叫我啊。

齐景公马上派大将乌枝鸣率军进驻宋国,是第一个帮助宋元公的诸侯,也是表现最卖力,对宋国帮助最大的一个诸侯。

齐景公勇于担当,敢作敢为的作风,深得卫宋等国敬仰,因此齐国国际威望大涨,隐隐有霸主之风。
齐景公很高兴,是时候展现齐国的实力了,
齐景公三十一年(前517年,鲁昭公二十五年),鲁国也发生内乱,鲁昭公被三桓给赶出了鲁国,齐景公马上插手鲁国内乱。
可惜,这次他搞错了,他支持的是鲁昭公,而最终获得胜利的却是晋国支持的三桓。
这让齐景公认识到,自己和晋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想要中兴霸业还得继续等待机会,什么机会,晋国大乱的机会。

33

齐景公四十二年(前506年,晋定公六年,楚昭王十年),晋国召集天下诸侯,在蔡国召陵举行会盟,并决定攻打已经违背弭兵会盟的楚国。

但最后晋国并没有出兵,纯粹就是吆喝两句就完了。
晋国是没出兵,可吴国出兵了,吴国在这年发动了灭楚之战,柏举之战就在这时爆发,楚国国都被吴国攻陷,楚国元气大伤,去了半条命,再也没有往日霸主风范。
而这次召陵会盟,让各国诸侯就看清了晋国贪婪无度的面目,开始对晋国离心离德。

《左传》称“晋于是乎失诸侯”,
齐景公四十四年(前504年,郑献公十年)郑国不顾晋国反对,擅自灭掉了已经成为晋国小弟的许国,晋国马上宣布要制裁郑国,但是非常恶搞的是,晋国制裁郑国居然是叫千里之外的鲁国去打郑国。
这一下天下诸侯算是彻底看清晋国究竟有多么软弱无能了,原来你就是这么一玩意儿。
这就好比古巴灭了墨西哥,美国居然叫韩国一个人去打古巴,中间韩国还把日本给得罪了。
更搞的是,鲁国攻郑非但没有让郑国老实下来,反而让郑国愈发嚣张,不久又去攻打晋国扶立的周敬王。

郑国这一打周敬王,更是将晋国的脸,打得啪啪响。
但是晋国依然没有对郑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折腾来折腾去,就是不肯出全力,对外之软弱,是令人瞠目结舌,这样的应对措施怎么能服众,怎么能压服心怀二心的诸侯国?
郑国挑头反晋,正式宣告晋国霸业彻底崩塌。

34

晋楚相继失霸,对齐景公来说,是一个好得不能再好的消息,老天爷已经给了齐国复霸最好的机会了。
果然第二年,背叛晋国的郑国急需找一个靠山,而郑国找的就是齐国。
齐景公四十五年(前503年,郑献公十一年,卫灵公三十二年),卫国咸地举行会盟,郑国由此正式成为齐国盟友。
慢着,齐郑结盟,怎么会在卫国地盘上举行会盟?
原因很简单,卫国也想背叛晋国,投靠齐国,因为鲁国在攻打郑国,卫国是必经之路,结果鲁国把卫国给得罪了,加上这么些年来,卫国给晋国鞍前马后的忙活啥也没得到不说,还要忍受晋国的剥削,晋国一不给力,卫国心里老大不乐意,谁也不想认这么一大哥,这事一出,卫国连带着把晋国也给埋怨上了。
不久,齐景公、卫灵公、郑献公在郑国琐地举行会盟,齐卫郑成为盟友,组成一个反晋联盟,齐国成为郑国和卫国的老大哥。
琐地之盟和之前那个蒲隧之盟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齐国自齐桓公之后从来都没有做过郑国、卫国的大哥,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做大哥的滋味实在太爽了,齐景公激动得想唱歌。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

不对,换一首,

“盼了好久,终于盼到今天”,再换一首好日子…
谁也不会嫌小弟少,接下来就到鲁国了。

事实上,齐景公一直没落下。

就在咸地会盟前,齐景公为了笼络鲁国,把之前占领鲁国的郓地、阳关归还给了鲁国。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齐景公意思很明显,就是想拉拢鲁国,一起反晋。
当时执政鲁国的正是大名鼎鼎的阳虎,阳虎人如其名,比较虎,
送上门的好处不要白不要,阳虎很不客气的将两地据为己有,但对和齐国结盟的事表现得很冷淡,很抗拒,铁了心跟晋国混。
这次琐地之盟,其实齐景公还叫鲁国一起参会,齐景公心想,吃人嘴短,拿人手软,阳虎拿了我的好处,也该投桃报李了。
但是齐景公想得太美了,齐鲁是死仇,齐国归还的土地本来就是鲁国的,慷鲁国之慨,鲁国怎么会领情,因此阳虎拒绝参会。
这样一来,齐景公是火冒三丈,好你个阳虎,好处拿完就翻脸不认人了。

35

于是齐景公马上派人领兵攻打鲁国,齐鲁两国你来我往,打了个不亦乐乎。
齐景公四十六年(前502年,晋定公十年,鲁定公八年),齐国再次攻打鲁国。
齐国大军一来,鲁国铁定挡不住,阳虎急忙向晋国求救,大哥,救我,再不救我,我就完了。
鲁国是晋国此时最后一个忠心耿耿的小弟,是晋国最后的底线,一旦鲁国投降齐国,叛离晋国,那么晋国真是威严丧尽了。
齐国攻鲁激起了晋国君臣的强烈反对,范氏、赵氏、中行氏三家摒弃嫌隙,联手一致对外。
中军将范鞅、上军将赵鞅、上军佐中行寅联袂出场,一起率兵救援鲁国。
晋国大军一来,齐景公怂了,认为齐国还不是晋国对手,此时与晋国决战,齐国讨不了好。

如果齐国施予晋国人太强的外部压力,反而会促使六卿的团结,这是齐景公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齐景公很知趣的退兵了。
这次晋国难得出来了一次,自然不会光为了一个鲁国,在救了鲁国之后,晋国就想拆散齐卫郑的结盟。

此时的卫国一看晋国一出兵齐景公就怂了,是又失望,又害怕,失望的是齐国真靠不住;

害怕的是晋国会因此来打他。
于是卫国同意和晋国结盟,双方准备在鄟泽结盟,但晋国太不会做人,非常看不起卫灵公,卫灵公火了,这次会盟,晋国不仅没拉回卫国,反而让卫国成为反晋第一先锋。
卫国没搞定,鲁国又出事了,鲁国发生政变,执政的阳虎被三桓反攻,下台了,最终逃到了晋国,晋国赵氏收留了阳虎。这让三桓大为不满,鲁国也对晋国起了二心。
更致命的是,晋国六卿内斗已经进行到白热化阶段,随时有可能火并。

36

这下,齐景公觉得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开始和晋国干一场了。
齐景公四十七年(前501年)秋天,齐景公联合卫国,一同攻打晋国,反击就此开始。

齐卫联军分成两队,一队由齐景公亲自领兵攻打晋国夷仪;

另一队由齐国将领和卫灵公率领的卫军共同攻打晋国中牟。
很快,齐景公率军抵达夷仪,向夷仪发起猛烈攻击,齐晋夷仪一战就此爆发。
这是齐国继齐后庄公攻晋近五十年后,再次攻入晋国本土。

五十年的积攒,一朝爆发,齐军悍不畏死,每个人都身先士卒,勇武冲锋,顺利攻克夷仪。
而卫灵公那边,战争也很激烈,中牟是晋国东方军事重镇,部署了一千乘兵力,卫国只有五百乘。
但卫灵公反晋决心非常坚决,牛气冲天的来了句:“卫车当其半,寡人当其半,敌矣。”

晋车千乘在中牟。卫侯将如五氏,卜过之,龟焦。卫侯曰:「可也。卫车当其半,寡人当其半,敌矣。」乃过中牟。中牟人欲伐之,卫褚师圃亡在中牟,曰:「卫虽小,其君在焉,未可胜也。齐师克城而骄,其帅又贱,遇,必败之。不如从齐。」乃伐齐师,败之。齐侯致禚、媚、杏于卫。齐侯赏犁弥,犁弥辞,曰:「有先登者,臣从之,皙帻而衣狸制。」公使视东郭书,曰:「乃夫子也,吾贶子。」公赏东郭书,辞,曰:「彼,宾旅也。」乃赏犁弥。

《左传·定公·定公九年》

这可能是春秋史上最有逼格的一句话,这一刻卫灵公豪气丛生,一君可作万里城,一人可当百万兵。
可惜打仗靠的还是实力,精神原子弹炸不死人,最终齐卫攻打中牟之战以失败告终。
此次齐卫攻晋,一胜一败,虽然齐卫并未占多大便宜,但极大打击了晋国士气,正式打响反晋联盟攻打晋国第一枪。
事后齐景公把送了三块土地给卫灵公,出手极其大方,让卫国对齐国死心塌地。
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齐景公再度出击,趁鲁晋关系恶化的大好良机,积极拉拢鲁国加入反晋联盟,对面的鲁国兄弟,别跟晋国混了,还是跟着我吧。

37

鲁国接过了齐景公抛来的橄榄枝,马上和齐国媾和,这年夏天,鲁定公亲赴祝其山(即夹谷山),和齐景公举行会盟。
著名的夹谷会盟就此拉开序幕,这次会盟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春秋史上最厉害的那个人——孔子,孔子就担任这次会盟的傧相。
这是孔子外交生涯最拉风的一次,
因为孔子,世人记住了夹谷会盟,孔子如何维护了鲁国的尊严。
可惜的是,让孔子大出风头的夹谷会盟,其实他的作用并没有那么重要,夹谷会盟,齐鲁和平是当时的大局,会盟中间种种冲突只是小节而已。
夹谷会盟后,齐景公一年之内送还给了鲁国四块土地,出手着实大方,鲁国也知道做人。

正式成为齐国小弟,并在第二年和郑国讲和,这样一来,鲁国就正式加入到了齐国主导的齐、鲁、卫、郑四国反晋联盟阵营当中。
鲁国一反水,齐、郑、卫、鲁的反晋联盟已经对晋国东方战线形成战略包围之势。
晋国知道大事不妙,中军佐赵鞅马上出兵攻打卫国,将卫国国都帝丘团团包围,企图冲破反晋联盟的包围。

但是晋国非但没能教训卫国,反而为赵氏内讧以及整个晋国卿族大内斗埋下了导火索。

38

此时齐国形势可谓一片大好,至此晋国在东方的盟友就剩一个宋国了,结果晋国又是一顿神操作,宋国也开始倒向齐国。
齐景公四十九年(前499年,宋景公十八年),宋国又爆发了一次持续四年的内乱。
齐景公果断出手,和卫灵公联合出兵,帮助宋景公平乱。
宋国两次叛乱,齐景公可谓是鼎力相助、居功至伟,为宋齐两国友好奠定深厚基础。
再看看晋国拙劣的表现,这就让宋景公就此坚定了投靠齐国的决心。
齐景公五十二年(前496年,宋景公二十一年),宋景公和齐景公在洮地(今山东省鄄城县西南)举行会盟。

不久卫灵公也前来赴会,宋国正式叛晋投齐,齐、鲁、卫、郑、宋正式组成反晋联盟。
时隔一个半多世纪以后,齐景公终于彻底将晋国从霸主宝座上拉下马,成为北方中原各国诸侯的带头大哥。

带领手下郑、宋、卫、鲁等国一同反晋,这是齐国自齐桓公死后,最为风光的时候,齐景公声望一时无两。
此时的他,外交上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胜利,只需要军事上一场大胜,他就能彻底成为春秋霸主,恢复齐桓公霸业。
可能老天爷也是可怜齐国一百多年来的遭遇,给了齐景公一次最好最好的机会,就在这时,晋国爆发了一场持续八年的内战。
齐景公能把握这个机会,得偿所愿吗?
最终章,揭晓答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