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新视野》ll【小说·散文·合集】ll总第355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本期作者:周荣耀、张瑞清。(排名不分先后)
军礼(小说)
文/周荣耀(江苏)
客厅里,老首长坐在轮椅上,右手抖动得厉害。因为手术而耳背失声的他,平时都是以写字来与人交流。抖动的右手写的字都是走形的,只有孙女儿彤彤看得懂,彤彤也就时常来陪着爷爷。
彤彤拿着影集从卧室里向爷爷走来。
老首长耳背,彤彤就大声地跟他说:“爷爷,你要的是这本影集吗?”
虽然耳朵不灵且失声,但老首长仍然是精神矍铄,目迎着孙女儿,微微地点着头。
彤彤坐在爷爷轮椅旁的小凳子上,将影集搁在老首长的大腿上,帮爷爷翻动着。彤彤一边翻动影集,一边问爷爷要看的是哪一张照片。
照片一张张翻过去,彤彤陪着爷爷一张张地看着。
彤彤说:“这张,军区,下基层当兵……这张,三军演练。这张,天安门广场……”
老首长歪过脑袋瞅着孙女儿,原本眯着的眼睛突然睁大了些。他的一个手指头抵在了一个人的脸上。
彤彤说:“这是张志强叔叔,你的警卫员。他当团长后,你已经不当将军了,退了,回家了。哦,今天来看你的就是他。”
老首长面露悦色。
孙女儿拿过纸巾替爷爷擦拭着眼睛和鼻子,然后介绍说:“张志强现在是大企业家,转业后,回他的家乡安徽,自力更生创业,现在企业做得很大,已经上市了。他还是大慈善家哪,支持贫困地区办学和扶贫达2.6个亿……我一会儿给你念报纸文章。”
忽然,爷爷的手按住了另一张照片。
这张大合影,是新闻记者抢拍的。98年,抗洪抢险的时候,当自己第一个跳进湍急的洪流后,官兵们就都跟着跳了下去。他们在洪水中手挽手扎起了人墙。他的左边是自己的警卫员张志强,右边是秘书郝龙居。
老首长忽然收拢起手指头,且慢慢地攥起了拳头。
彤彤望着爷爷,不解。
爷爷拿起茶几上的铅笔,在一张纸上写着:郝,贪腐被抓!
老首长神情凝重。
此刻,门铃响起。彤彤转身就去开门。
门开了,仍然一身军装的张志强站在门洞里,虽然没有了领章肩章,但仍然可见那永驻的军人风采。他一步跨进门,连鞋都没有换,直奔老首长跟前。他蹲在老首长的轮椅旁,像个孩子。
“老首长!”张志强深情地唤着。
首长眼前一亮,微笑着向张志强伸出了那不住颤抖的手。
彤彤为张志强搬来凳子,张志强并没有坐,还是蹲着。他一只胳膊拥着老首长的腰,另一只手紧握着老首长的手。
张志强说:“老首长,您……我要是没有记错,您应该是89岁高寿了吧?”
老首长根本没有听清楚。
彤彤大声地说:“爷爷,叔叔说您89岁了。”
老首长点着头,忽然抽出一只手来,轻轻地抚摸着张志强的脑袋,嘴里说了两句话,可张志强完全没有听明白。
彤彤听明白了,她“翻译”给张志强说:“叔叔,我爷爷说,你为国家做了大贡献了,他高兴;说你脱了军装,还是一个军人,他骄傲……”
老首长微微点着头。
老首长又说了两句话。
彤彤再度“翻译”说:“军人永不丢本色,永不忘初心!”
老首长将刚才写给彤彤的那张纸拿过来给张志强看。
张志强看到“郝,贪腐被抓”字样,转对老首长大声地说:“老首长,我知道了,电视台播过。”
老首长又说了几句话,而且情绪激昂。
张志强更是一句也没有听懂,他望着彤彤。
彤彤同样用爷爷的声调“翻译”说:“军人,更不能忘本,忘乎所以,怎么可以?!”
张志强闻此言,立马站了起来,他整整衣裳,站了一个标准的军姿,给老首长恭恭敬敬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老首长似乎激动了一下,他试图站起来,经三次努力,在孙女儿彤彤的帮助下,终于站了起来。
张志强想上前搀扶他,被老首长示意不要搀他。
老首长微调了一下身子,他欲扬起右手,将并不可能做到五指并拢的手掌往右额头上送。他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努力。
彤彤赶忙帮爷爷往上抬胳膊,老首长不让,坚持要自己完成。
终于,老首长费力地将右手抬高再抬高。他的双眼有些许热泪,他的右手在距离右额大约十公分的地方停了下来,同时努力地并拢双腿,给张志强回敬了一个军礼。

作者简介:周荣耀,作家编剧自由撰稿人。一九六八年起开始从事文学创作,约有三百余万字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以上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合作出版,独立出版《金陵孤儿》等多部长篇。多部(篇)作品获奖。曾为《长篇小说》杂志和南京市文联第十三届签约作家。个人简历忝列《中国当代青年作家名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人才辞典》《中国小说家辞典》。
镇巴苗舞(散文)
文/张瑞清(陕西)
傍晚,漫步在镇巴苗乡广场上,眼前便浮现出五彩缤纷的灯火.只见身着五颜六色苗族服饰的少男少女们,手拉着手,围成里外三个大圈,载歌载舞,欢天喜地,这便是镇巴赫赫有名的百人苗舞表演。精湛的表演,不时引来南来北往的行人驻足观赏;随之,行人也不由自主地融人阵容,翩翩起舞。
镇巴,有了苗民,慢慢地也就有了苗舞。今天,每逢傍晚,镇巴县城苗乡广场上歌舞飞扬,人头攒动,百人苗舞准时在此亮相,博得观众接连不断的掌声。队伍中,既有苗族,又有汉族,还有其他民族;既有年轻人,又有老年人。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仿佛一家,其乐融融,吸引了许许多多迷恋苗舞的观众。一首首苗歌《我们的家园》《幸福山歌》,一曲曲苗舞音乐《苗乡踏歌》跌宕起伏,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一首首苗舞苗歌,不仅唱出了苗家人幸福甜蜜的新生活,也舞出了镇巴儿女欣欣向荣的心声和美好的憧憬。
一年四季,秋去冬又来,凡有宾客光临镇巴,不仅有丰厚的腊肉美酒招待,而且还有苗舞苗歌迎候。不仅县城有苗舞苗歌,而且青水镇苗乡也飘荡着悠扬动听的苗舞苗歌。每当游客到镇巴苗乡旅游游玩,纯朴善良的苗家女总会一边为你唱歌跳舞,一边为你敬上自家酿制的香喷喷的包谷酒,任凭你食饱,饮足,赏够,欢心愉悦而归。
今天,镇巴的苗舞苗歌不仅飞进了汉中,而且跨越了黄河,融入了北京。前些日,镇巴的百人苗舞还参加了《舞动汉中》广场健身舞电视大奖赛,颇受观众和评委的连连赞叹。远方的朋友,如果你到了美丽纯朴的镇巴,那么你不妨挤出时间,到民风独特的苗乡新村:到大气磅礴的苗乡广场,到善良厚道的苗民家里逛一逛、瞧一瞧。当你融入二百六十余人的苗舞队伍之列,跳一曲颇具特色的苗舞,听一首悠扬高亢的苗歌,我坚信,你一定会精神焕发,神采飞扬的。
观赏苗舞,是人间一种享受;参与跳苗舞,更是世间尤为高雅的享受。不用质疑,在镇巴全力以赴打造“三乡文化”的今天,镇巴的苗舞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也会坚信:镇巴苗舞的明天一定会发扬光大,繁荣昌盛,走向绚丽多彩的大舞台。
从镇巴县出发,北行五十余公里,就到了“地域辽阔、山大沟深”、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七十的青水镇。“青水以北再无苗族”,它是西北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这里的苗民是在清朝雍正年间从贵州遵义府迁徙于此,现今,有苗民178户,769人,依然保留着丰富的苗族传统文化特色,比如苗族蜡染、苗族刺绣、苗族银饰、苗族饮食、苗族医药、苗族歌舞。
去青水苗乡作客,主人很是热情厚道,会将香喷喷的腊肉、竹笋、土鸡、羊肉、自家烤制的包谷酒端上来,陪你食饱饮足,席间,苗族姑娘还会为你唱山歌,跳苗舞;跳竹竿舞。每到逢年过节,当地还会举办篝火晚会,如果去了,可真让你大饱眼福、口福!

作者简介:张瑞清,相继在陕西《汉中日报》社、镇巴县文化和旅游局工作,公开出版《爱的序曲》等4部文学专著,500余篇文学作品相继在《陕西日报》《华夏散文》《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38件文学作品在省市获奖;曾在2005年8月,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等9家单位联合授予“全国百佳优秀新闻文化工作者”。

中国加油!抗疫必胜!!


《作家新视野》大型文学季刊
《作家新视野》纸刊由作家新视野杂志社、编辑部主办。大16开本,130页码。以大容量、大视角、大格局的发展理念,力争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
一、文学体裁栏目:
小说、散文、诗歌、赏析评论。
二、投稿须知
1、投稿邮箱:
1027659893@qq.com
(注:投稿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并在标题前注明。)
2、凡小说、散文、诗歌专辑(3首以上)投稿作者,请在投稿时以附件形式提供相片一张。
3、所有投稿作品,统一在标题前用【】标注所投文体栏目+标题+作者名+省份,文末标注百字内个人简历以及详细通联地址、联系方式、联系人。
4、所有在本刊推送作品赞赏费用,全额作为稿费予以支付作者,以资鼓励。(作品推送十日后以微信红包方式给予支付。)
三、纸刊上刊要求
微刊作品初选通过稿件先在《作家新视野》公众号推送发布,后期根据读者阅读量和作品质量优选上刊。
……………………………………………

……………………………………………

……………………………………………



作家新视野
与你分享文字的乐趣
第355期微刊制作
孟新龙

《作家新视野》关联公众号:
了解《作家新视野》网站详细资讯……
目前已有32000人在线关注《作家新视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