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育中 ‖ 阿紫诗歌《读中国》《英雄》朗诵解析

(0)

相关推荐

  • 远离战争年代(1987)

    远离战争年代(1987)

  • 干货 | 如何让你的朗诵“不一般”

    "走心一点","声音大一些","不要拿腔拿调",我们经常会被这样的评语搞得头昏脑胀,甚至会恶化到自我怀疑的地步,"怎么哪里都不对了 ...

  • 藜藿:我的英雄,我的中国|诗歌

    竺小琳:天黑了|诗歌 文/藜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群妖在高歌夜的嘴巴被撕裂 烈焰吞噬寒冰在蔓延 流星低坠,野火涂炭,白骨横陈 神仙住在终南山的边上 火神山,雷神山,珞珈山,云雾山 木兰山,还是东 ...

  • 诗歌||中国魂

    中国魂 中国人有中国魂 中国梦筑起中国魂 中国龙舞起中国风 瞭亮的中国歌被世界传唱 托起中国梦 舞出中国风 新时代的号角已吹响 生命的热血在流淌 青春的激情在飞扬 华夏儿女奔跑在神州大地上 龙腾虎跃 ...

  • 朗诵:阿紫《读中国》

    张立春朗诵:阿紫<父亲的麦地>朗诵:阿紫<回家过年>夏凤丹朗诵:阿紫<生如胡杨>

  • 许振东 ‖致敬知青 ——评安育中先生六十篇“那——”系列美文

    怀着激动与敬仰的心情,反复品读了安育中先生所撰的六十篇"那--"系列美文.这是关于山西夏县北京知青旧日岁月的真实回忆,是曾经风华正茂的一代人对自己人生足迹的深切追记.内中有对青春.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6~58)

    那次难忘的第二故乡行 ‍ 201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知识青年都纷纷举办了返乡活动.夏县知青也萌发了回夏县的想法,于是,一封给夏县县委.县政府的函,从北京传到夏县.没想到,五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3~55)

    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运城插队的知青有二万多人,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插队的环境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不少值得回忆.怀念的事,也有不少让人辛酸.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8年,上山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0~52)

    那支夏县知青宣传队 1969年,知青插队的第二个年头,"九大"召开了.为了庆祝"九大",县知青办决定挑选知青中有文艺特长的知青,组成一支知青宣传队.在村里干了小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44~46)

    那些村里的孩子 这些年,和村里的感情一直割舍不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村里当了两年老师,有40多个我教过的孩子.这么多年来,我还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直牵挂着他们的后来.史庄学校有一至五年级5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41~43)

    那些有趣的夏县方言 刚进村时,老乡们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懂,叽里咕噜的,和日本人说话差不多.后来慢慢习惯了,听懂了,也会说上几句.再后来,发现夏县方言很有意思,有规律,也有特色,很有品头. 分析夏县方言,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5~37)

    那个稻花飘香的季节 夏县,是全国重点粮棉产区,从未种过水稻,老百姓也不会种水稻,吃大米只能靠买.是泗交公社窑头大队的知青改变了夏县没有水稻的历史,让这古老的禹都稻花飘香. 1968年底,泗交公社窑头大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2~34)

    那个扎白羊肚手巾的知青 在夏县,来自北京.天津和返乡知青有1300多人,走在熙熙攘攘县城的大街上很好辨认.或是一身褪了色的"国防绿",或是一身崭新的"北京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