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育中 ‖ 运城记忆(41~43)

(0)

相关推荐

  • 国际母语日特刊:【大百科词条(稿)】汉语

    汉语 英文条头:Chinese Language 学科主编:刘丹青 分支学科:世界诸语言 分支主编:黄长著.程工  世界上地位显著的语言之一,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 ...

  • 就在闽南隔壁的莆田话,和闽南话的差别原来比和潮州话还大!

    前言 闽语莆仙方言主要分布于福建省莆田市,紧邻闽南方言区和闽东方言区,作为沿海闽语的一种,和闽东话.闽南话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莆仙话是一种独立于闽南.闽东的闽语,语言现实体现了莆仙话相较于闽东话更贴 ...

  • 音标的概念(4大类)

    一.什么是音标? 举例: 书 shū: sh是声母 u是韵母 book [buk] : [b]是辅音 [u]是元音 声母+韵母 是拼音 拼出汉字的读音 辅音+元音 是音标 拼出单词的读音 声母就相当于 ...

  • 新白文基础部分《白文韵母》

    朗读:张霞 白文韵母共有37个,其形体及读音列表如下: 说明:①南部方言有三个儿话韵母:er[eʴ].ier[ieʴ].uer[ueʴ],分别与中部方言ai[ɛ].ain[ɛ̃].iai[iɛ].ia ...

  • 为什么一听“港普”就想乐?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有意思报告(ID:youyisi_cn).说到香港,比一票演员.歌星以及港式奶茶更上头的,就得属"港普"了. 港式普通话,俗称"港普",指夹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6~58)

    那次难忘的第二故乡行 ‍ 201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知识青年都纷纷举办了返乡活动.夏县知青也萌发了回夏县的想法,于是,一封给夏县县委.县政府的函,从北京传到夏县.没想到,五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3~55)

    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运城插队的知青有二万多人,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插队的环境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不少值得回忆.怀念的事,也有不少让人辛酸.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8年,上山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0~52)

    那支夏县知青宣传队 1969年,知青插队的第二个年头,"九大"召开了.为了庆祝"九大",县知青办决定挑选知青中有文艺特长的知青,组成一支知青宣传队.在村里干了小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44~46)

    那些村里的孩子 这些年,和村里的感情一直割舍不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村里当了两年老师,有40多个我教过的孩子.这么多年来,我还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直牵挂着他们的后来.史庄学校有一至五年级5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5~37)

    那个稻花飘香的季节 夏县,是全国重点粮棉产区,从未种过水稻,老百姓也不会种水稻,吃大米只能靠买.是泗交公社窑头大队的知青改变了夏县没有水稻的历史,让这古老的禹都稻花飘香. 1968年底,泗交公社窑头大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2~34)

    那个扎白羊肚手巾的知青 在夏县,来自北京.天津和返乡知青有1300多人,走在熙熙攘攘县城的大街上很好辨认.或是一身褪了色的"国防绿",或是一身崭新的"北京蓝",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29~31)

    那个把学问做到村里的人 孙建君,夏县水头镇大张村插队知青.自学成才,历尽艰辛,走上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巅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从师于著名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20~22)

    那些遗憾的事 从1968年到山西插队,至1982年离开,在山西整整生活了十五年.这期间,有许多回忆起来幸福满满难忘的事,也有许多深感遗憾的事,在对待孩子感情上就颇为遗憾.在那个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两个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17~19)

    那些盐化的掌门人 在盐化,我接触过的局.厂领导有若干人.过去,盐化局规格高,和地.市平级.一把手要么是有资历的老干部,要么是有背景的"空降兵".由普通干部熬到局长的的确不多,张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