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育中 ‖ 运城记忆(20~22)
相关推荐
-
这样的孩子,未来真的很难有出息
这样的孩子,未来真的很难有出息
-
要想孩子有出息,一定要做到这几点!
宝贝什么是独立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是礼貌见人要主动打招呼,做人要大气,我们要怎么做呢?好东西要学会分享什么是担当做错事要主动道歉承担责任,怎么提高自己的认知呢?胆大敢尝试.愿意接受挫折和失败,什么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6~58)
那次难忘的第二故乡行 2018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到来之际,全国各地知识青年都纷纷举办了返乡活动.夏县知青也萌发了回夏县的想法,于是,一封给夏县县委.县政府的函,从北京传到夏县.没想到,五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3~55)
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在运城插队的知青有二万多人,每个人家庭背景不一样,插队的环境不一样,个人的选择不一样,结果也不尽相同.有不少值得回忆.怀念的事,也有不少让人辛酸.不堪回首的往事. 2008年,上山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50~52)
那支夏县知青宣传队 1969年,知青插队的第二个年头,"九大"召开了.为了庆祝"九大",县知青办决定挑选知青中有文艺特长的知青,组成一支知青宣传队.在村里干了小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44~46)
那些村里的孩子 这些年,和村里的感情一直割舍不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我在村里当了两年老师,有40多个我教过的孩子.这么多年来,我还记得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一直牵挂着他们的后来.史庄学校有一至五年级5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41~43)
那些有趣的夏县方言 刚进村时,老乡们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懂,叽里咕噜的,和日本人说话差不多.后来慢慢习惯了,听懂了,也会说上几句.再后来,发现夏县方言很有意思,有规律,也有特色,很有品头. 分析夏县方言,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5~37)
那个稻花飘香的季节 夏县,是全国重点粮棉产区,从未种过水稻,老百姓也不会种水稻,吃大米只能靠买.是泗交公社窑头大队的知青改变了夏县没有水稻的历史,让这古老的禹都稻花飘香. 1968年底,泗交公社窑头大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32~34)
那个扎白羊肚手巾的知青 在夏县,来自北京.天津和返乡知青有1300多人,走在熙熙攘攘县城的大街上很好辨认.或是一身褪了色的"国防绿",或是一身崭新的"北京蓝",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29~31)
那个把学问做到村里的人 孙建君,夏县水头镇大张村插队知青.自学成才,历尽艰辛,走上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巅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先后从师于著名 ...
-
安育中 ‖ 运城记忆(17~19)
那些盐化的掌门人 在盐化,我接触过的局.厂领导有若干人.过去,盐化局规格高,和地.市平级.一把手要么是有资历的老干部,要么是有背景的"空降兵".由普通干部熬到局长的的确不多,张文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