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学明版〡徐说《千字文》:来

“来”的字源。(网络资料图片)

徐说《千字文》第二十集

“来”的本义指小麦

撰稿:徐强

同学们好,欢迎收听《说文解字》。

我们首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县官,在衙门里审理案件。原告的名字叫金止未,金银的“金”,禁止的“止”,未来的“未”,金止未;被告的名字叫郁卞丢,郁闷的“郁”,姓卞的“卞”,就是上下的“下”字上边多一点,丢失的“丢”,郁卞丢;证人的名字叫于斧,于是的“于”,斧头的“斧”,于斧。

这个县官是个白字先生,没有什么文化,看见状纸上写着原告金止未,于是大喊一声:“全上来!”结果原告、被告和证人就一起上来了。县官有些纳闷,看见状纸上写着被告郁卞丢,于是又大喊一声:“都下去!”结果原告、被告和证人又全都下去了。这回县官更纳闷了,可是又想不明白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这时旁边有一个小官差悄悄对他说:“老爷,您念错别字啦。原告叫金止未,不是全上来。被告叫郁卞丢,不是都下去。证人叫于斧……”听小官差这么一说,县官老爷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幸亏你说得早,不然我就把证人'于斧’念成'干爹’了!”

全上来、都下去,不认真学习就会闹这种笑话。尤其是像故事里说的,官老爷念错别字,往往还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事件”,甚至以负面形象成为具有讽刺意味的“千古流芳”,一定要慎之又慎。

大家知道,作动词用的时候,“来”和“去”在方向上刚好是相反或相对的。那么,“来”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说文解字》要学习的字,就是《千字文》中的“来”字。来,lái。

甲骨文的“来”,属于象形字,像是一棵已经成熟的小麦,上边是麦穗,中间是小麦的叶子,下边是小麦的根部。“来”的本义,指小麦。

东汉语言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来,“天所来也”。意思是说,小麦是从天上来的,是苍天赋予人间的粮食。为了表达小麦从天上“来到”人间的意思,人们在“来”字底下加了一个表示“走路”的部首条字头(夂),也就是小麦的繁体字“麥”字。

有趣的是,在语言文字的使用过程中,“来”字和“麦”字刚好对调过来了。本义指小麦的“来”字,被用来表示“来到”的意思;本义指来到的“麦”字,反而成了小麦的意思,进而又成为麦类作物的总称,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等。

“来”从来到,引申指招来、过去、往后、发生等等。比如:“将何以来远方之贤良?”意思是说,用什么办法可以招来远方贤良的人才呢。别来无恙的“来”,指过去一段时间。来日方长的“来”,指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口语说的“麻烦来了”,意思则是麻烦发生了、麻烦出现了。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请同学们注意,“归去来”中的“来”只是一个语气助词,并没有实际的意义,“归去来”意思就是“归去咧”或者是“回去吧”。

好的,今天我们就聊到这儿,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一期再见。

参考资料

网络资料图片。

徐强,1975年2月出生,广西民族学院(今广西民族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现任贵港日报社副刊部主任、总编辑助理,是《读者》杂志著作权许可使用签约作家、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贵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贵港市全民阅读促进会会长,曾获2012年贵港市“十大杰出青年”、贵港市第四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港市第六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第二届广西“书香之家”称号。作品入选历年中国杂文年选。著有随笔杂文集《下辈子做一条狗》《当狗站起来的时候》《说文解字》《蠹鱼笔记》等。

杨学明,广西民族大学教授、广播电视编导专任教师、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中华文促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等社会兼职。被评为广西首批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首届广播电视“十佳”播音员主持人、全国优秀特长生指导教师、广西民族大学“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等。出版《节目主持艺术研究》《当代播音员主持人口语传播艺术研究》等著作,编写《演讲与口才教程》《文化素质教育经典教材》等教材。曾获中国新闻二等奖、中国广播一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