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雪花正在成为雪球

今天已经年初二了。在这里祝朋友们猪年诸事顺利。

过年是我极其反感的一段时间。所有人生活节奏完全被打破,世界彷佛只剩下吃喝,也只能和家人呆在一起。我更喜欢安静的读书和更多的交流。

最近几天花了四十个小时看完了十年前出版的,上下册将近1000页的巴菲特唯一授权个人传记《滚雪球》。那些几个小时就能读完的人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这本传记极其详细的记录了巴菲特的一生乃至巴菲特家族的历史,从他的祖父一直到2008年。这本书很大的特点是没有仅仅只讲巴菲特的投资,而是将他的事业放进他生活之中,他的饮食习惯,他的情感世界,他对子女的态度,他和朋友的交往,他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如何思考。特别是从女性视角的描写和渲染,能够更让人彷佛走进了巴菲特的内心世界。而看一本书能够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需要的是极强的同理心。阅读的过程,也是对情商提升和锻炼的过程。

作者艾丽斯·施罗德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总经理。为了完成这本书,艾丽斯花费五年时间,与巴菲特交流2000小时,采访了他的250位家人、朋友,查阅了大量从未披露的信件和档案。

今天不去摘抄这本书的具体内容,900多页无法用这种方式展现和回顾。感兴趣的朋友最好自己亲自去读。

启示之一:如果你不是从很小就开始接触一件事,那么你想要在这件事做到顶尖的可能性就很小。

巴菲特并非仅仅是投资的大师,更多的是商业的大师。投资归根结底还是商业的一部分,只不过是维度最高的,在食物链最顶端。巴菲特很小的时候就有过很多商业实践,送报纸,翻新旧车出租,买卖旧高尔夫球等等。后来一步步走到了整体收购公司,介入企业经营,在公司的生死存亡之既挽狂澜于既倒。

相比之下,我们成长的环境太多的束缚,循规蹈矩的成长方式贻害了多少有天赋的青年。而我们的下一代,这种趋势似乎愈演愈烈。这里其实有一个问题,到底是非凡的天赋驱使人走不同的路?还是只有走上了不同的路,才有机会发掘自己的非凡呢?我觉得更多的还是后者。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潜能,很多潜能只有在压力、逼迫下才能显现。山穷水尽之后,才有柳暗花明。不登临山顶,不行至水岸,也许永远没有机会遇见柳之岸、花之明。

启示之二:滚雪球的含义是,重要的不是你是谁、你在哪,而是你在做什么,你是怎么做的,打算做多久。

雪球的最初只是普通的雪花,与其他任何别的雪花没有什么不同。重要的是决定滚雪球,一点点增加雪球的重量,一直滚下去,最终可以成就伟大。这其实也就是复利的力量。哪怕只增长很少的一点,只要持续不断的增长下去,终究可以成为庞然大物。伟大如巴菲特,也是从平凡启程,从渺小开始。

现实当中与此不相符的:

一是不愿相信。既包括自信也包括他信。觉得自己现在很卑微,就不敢追求,不相信自己可以了不起。觉得别人很平凡,不可能有什么不同,很多方面还不如自己。

二是没有追求。大多数人总是在浑浑噩噩中生活,美其名曰平平淡淡才是真。世界没有变得更美好,就是这样生活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可以也应该有自己的梦想。

三是找错跑道。必须跑在一条更长的、可以一直跑下去的竞技场。我和我身边的小伙伴都慢慢觉得,选赛道要极其慎重。如果不能做十年的事,最好根本别去做。我之所以称自己是提前退休,就是因为我看透了体制内退休后的生活状态,提前选择一条可以一直跑下去的路,直到死。这一条最挑战的其实就是体制内的人,过去和现在,赛道很短,六十岁清零。这一点一方面是事业本身的生命周期,一方面是自己能否更长时间的持续下去。

四是不能坚持。愿意相信、敢于追求、选对跑道,你还得能够持续的跑下去。时间是全能的艺术家,只有时间可以把平凡变成伟大。时间是我们每个人唯一稀缺的资源。时间是伟大的朋友,是平庸的敌人。无论你现在多渺小,时间都会让你与众不同。无论你现在多洋洋得意,时间也可以毁灭你的虚荣。

启示之三:与相互欣赏的人呆在一起。

生命很短暂,情感是生命最深刻的表达。巴菲特一生有很多朋友,有不同阶段陪伴他度过困难的人,也有相遇后就再也不曾分开的人。我们需要创造条件,花费更多时间和能够相互欣赏的人呆在一起,远离那些让我们不愉快,我们也会让别人不愉快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和相互欣赏的人呆在一起,我们能够更多的发挥和放大我们的优点。而和不愉快的人呆在一起,我们只会更多看到自己的缺点。任何人都只会因为发挥自己的优点而有价值。

生命不停,读书不已,思考不止,分享不断。虽然距离上一篇已经一周时间,在春节期间,我不敢间断自己的读书,也不曾停下自己的思考。

这本书给我另外的启示是,我应该拿下日新投资创始人郭祥虎的授权传记撰写权,也许在十年后,也许在二十年后,这件事就会很有意义。如果巴菲特的传记是由查理·芒格写出的,一定会更有深度更有启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