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南邨 ‖ 桃花盛开采芦芽 2025-09-08 20:26:12 桃花盛开之时,正是采芦芽的时候,这是苏东坡先生在一首题画诗里告诉我们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近些年游春,每见桃花初开,我就会想到这首诗,也就会联想到采食芦芽。钱锺书先生在《宋诗选注》说此诗:“宋代烹饪以蒌蒿、芦芽和河豚同煮。”芦芽可吃!河豚,我没见过,就是见到大约也不是平常人所能享用的,也就不去想它;满地“蒌蒿”,应该不是难得之物,可惜至今我不认识它;倒是“芦芽”,我自以为常见,只因没能作为盘中之食而念念于心。去年真采到芦芽了,也食用了,味道还不错,正所谓如愿以偿,欣喜异常。这之前,我不识芦芽真面目。春天踏青捎带着剜野菜时,总想弄点芦芽尝尝。家乡把芦苇称为“苇子”,有粗细两种,多生长在水中、岸边。对水中生长的新芽,我无能为力,只有剜岸边的,先剜粗一点的,细小难以为菜;再剜细一点的,更小,亦不足以食用。前人多有芦芽、荻芽可食之言,怎么剜到我手里就不是菜了呢?屡试不成,心有疑问。上网查看,芦、荻之芽可吃,“有图有真相”,只是难见亲采亲尝者的文章;图则更乱,有的“芦芽”让我看分明是蒲芽或是其他植物的芽子。陆放翁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而今“网上得来”的某些知识,若非正规媒体发布,误人的信息实在不少,不宜采信,还不如在古籍名著中纸上得来,虽“浅”,多是前人认可,有些则是已被现今科学验证了的。我对芦芽在“躬行”无果的情况下,再回过头来求之于“纸上”。 自“蒹葭苍苍”“彼茁者葭”“葭菼揭揭”出现于《诗经》,古人释芦者颇多。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说“芦”有数种:“其长丈许中空皮薄色白者,葭也,芦也,苇也。短小于苇而中空皮厚色青苍者,菼也,薍也,荻也,萑也。其最短小而中实者,蒹也,薕也。皆以初生、已成得名。”《广群芳谱》采用此说,又言:“是数者皆芦类也。其花皆名䒒;其萌名虇,堪食,如笋可煮食,亦可盐腌致远。”如今植物以科学分类,禾本科中有芦竹、芦苇和荻。芦竹高大粗壮,中空,秆生小枝;芦苇细如中、小指,中空;荻比苇还细,中实;后两种秆不生枝。我所见到的“苇子”是芦苇和荻吗?这两种岸生春芽实在细小,难以采食。记得早年家乡南河岸边有大片的苇滩,长成的苇子比现在看到的粗壮。有一年秋后我在苇滩旁边捞芋头,听到苇滩里有吱吱的尖叫声,走进去捡到一只被土枪打伤的野兔。小伙伴们见到后甚是惊喜,都到苇滩里去找,结果都是空手而回。后来生产队造地,把苇滩全部刨掉了。难道那些苇子就是芦竹?所谓“芦芽”是芦竹芽吗?前年冬天,我到郊野河边寻找野菜,看到有个农人正在刨一种植物的根。我问“什么根”,回答“苇子”。“这么粗的根?”“嗯,近处河边都是它。根能护崖子,用秆架菜没说的,可是靠园边的欺地,年年都要刨它。”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近处菜园没有拆架的“苇子”,如旧时作撑蚊帐用的竹竿粗细。“哎吆,我还以为是竹子呢。”远处有一片没有被砍倒的“苇子”,我近前观看,秆粗,生小枝:这是芦竹,我终于找到它了!《诗》云“彼茁者葭”,待到来年桃花开,我要来此采芦芽了。 转眼春天到了,柳吐芽,杏开花,我多次到河边察看,不见芦芽的影子。桃花开了,我又来了,还是看不到芦芽。“竹外桃花”“芦芽短”,坡翁还有一诗:“溶溶晴港漾春晖,芦笋生时柳絮飞。还有江南风物否,桃花流水鮆鱼肥。”南宋敖陶孙《晚霁湖边独步》诗:“短短桃身尽著花,微风细雨响芦芽。”无论江南还是江北,桃花开与芦芽出几乎是同时的,古代大家作诗、作画,多是“躬行”才下笔,怎么现在只见桃花不见芦芽?再过几天,我到河边,芦芽已破土而出,有一拃多高,恰如竹笋一般,无怪古人称之“芦笋”呢。此时河边的桃花正在开放,如锦如霞。是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乐天所见山寺桃花因“山高地深,时节绝晚”而迟开,这是地域环境使然;若是桃树品种有异,同一地方早花与晚花相差十多天也不罕见。桃花初开我已至,是我急不可待了,前人桃花与芦芽的诗没有问题。后来知道,同一地方芦芽拱出地皮也有早晚,上年秋后砍掉芦竹秆的向阳之地,来年芦芽生长就早。我循着老路仅在那一片芦竹秆处寻觅,所得也是管窥之见了。当地农人对芦芽并不看好,有些已被刨掉扔在河水里,原因是它有苦味,正如竹笋中的苦笋不受大众喜爱。人弃我取,可以自由自在地剜了。哪知芦芽不是竹笋,土皮之下就是其横七别八的硬根,菜铲是剜不动的,只好用手掰,中,这法子可行。还是白乐天的诗句说得好:“紫笋折新芦。”他既描写了陆地芦芽出土之时外叶微紫的形貌,又说到采芦芽须“折”的方法,这不是在水中采芦芽所能看到、听到的。折,“啪”“啪”有声,断茬可达根部,我喜获而归,于是剥笋、刀切、水煮、浸泡而后做菜食之。 吃芦芽,想芦芽。苏辙有《赋园中所有》诗“芦生井栏上,萧骚大如竹”;苏轼有《和子由记园中草木》诗“芦笋初似竹,稍开叶如蒲”,眉山三苏家园中有芦竹,芦芽定是采食之物,坡翁对桃花开时采芦芽之事,那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另有一事,我观察家乡芦竹、芦苇和荻虽都是多年生植物,但芦苇秆、荻秆来年是不复生的,“多年生”所生在根;而芦竹不仅根生,其秆枝春来可再发新叶,能够延续,这一点是我在介绍芦竹的书中没有看到的,为此我自喜有新的发现。哪知今年春天再采芦芽,却不见秆枝再发新叶,怎么了?原来去冬大冷,芦竹的秆枝已被冻死;市内街道旁多年的香樟树不仅冻落叶,树干上部的枝条也全被冻死了。我这才知道,在我们这一带,只有暖冬之时它的秆枝来年才能复生。芦竹之事亦多,“躬行”当长,春风来,桃花开,芦芽出,我求知仍在路上。 【作者简介】 孙南邨,滕州人,退休职员,文史学者,滕州市善国文化研究会顾问。 赞 (0) 相关推荐 古诗文学习009:三年级下册,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①[惠崇]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 红油酱香炒荻笋,奇妙春味漾齿间 芦荻笋可以炒腊肉.炒香肠.烧腌笃鲜.凉拌.炒黑毛猪肉片,味道不错的哦. 朋友送我一包芦荻笋,即芦苇和荻草的嫩芽,类似小笋,别名荻苇笋.荻柴笋.南荻笋.芦苇笋,此物性味甘淡,有清热生津的功效.芦荻笋生长 ... 孙南邨|峄县石榴园题咏 30年了!确切地说是1991年6月6日,那正是枣花飘香.石榴花盛开的时候,我与一位同事到峄城区公干,返回时路经峄县石榴园,顺便到园内看看景致,没想到在这里竟然有一次难得的奇遇,至今回想起 ... 话说芦芽山 芦芽山系管涔山的主峰,位于山西宁武县境内,距宁武县城西南30公里处,属吕梁山脉,"西接岢岚,东带宁武,南连静乐而雄踞五寨".因形似一"芦芽"而得名,海拔2739 ... 孙鸣邨花鸟国画作品精选 笔墨丹青新视角2020-09-08 04:17:00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刘兰生||野性芦芽 当印度洋板块和亚欧大陆板块撞到一起时,翻开了地球地貌新的一页.世界屋脊迅速隆起,开启了第一幕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诞生了世界第一高峰等一系列山脉.这时,芦芽山也皇而堂之的矗立在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上 ... 刘兰生||芦芽水韵 凡世间有神奇之山,必有神奇之水,山水总是相连的,芦芽山亦然.当地球上最广袤的陆地--亚欧大陆和最浩瀚的水域--太平洋毗邻后,这对水旱鸳鸯便嬉戏起来.在海陆位置的影响下,亚洲东部形成了地球上互动最频繁. ... 冯向栋||妙峰登禅师与芦芽山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游宁武芦芽山有感 作者:闻瑞林【古诗词】 游宁武芦芽山有感 作者/闻瑞林 层峦叠嶂沟纵横,云海浩瀚凤凰岭. 绝顶日出霞万丈,林海凝听百鸟鸣. 鬼斧神工石嶙峋,金龙瑶池水自清. 秀云奇峰傲苍穹,太子佛殿观妙景. 神池元宵灯展 作者/闻瑞林 月 ... 晏非:潘阆遗诗芦芽山考辨 潘阆遗诗芦芽山考辨 一 晚唐宋初诗人潘阆有五言律诗<芦芽山>:"此地绝炎蒸,犹疑到不能.夜深如有雨,寺静若无僧.枕润连云石,窗明照佛灯.平生多贱骨,寒逼恐难胜."这首诗 ... 【我的乡情14】金昌:蒌蒿芦芽又青时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蒌蒿芦芽又青时 金 昌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我老家没有江,没有河豚,地里的野蒿也不知是不是诗中的蒌蒿,权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