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津往事(22) |怀念我的老哥许芳枝

(0)

相关推荐

  • (转载) 退休老年夫妻咋相处才会过得舒心?65岁老赵:坦诚相待,真情相拥

    老年时段是人生最为艰辛的时期,都说"老来难",其中就有夫妻间的相处难.彼此都相伴了几十年,闭着眼睛,听着脚步声,都能够感知到老伴回来了. 退休后,我们就算是进入了老年时期了,夫妻都 ...

  • 旧作续写|一个细节引出的思考

    由于业务关系,工作QQ上有很多大一.大二的孩子.我对客户一律以"您"称呼.今早我让某学院的同学来拿制作好的物件时,对他说:"您的物件做好了,有劳过来拿一下."这 ...

  • 女人过了50岁,最亲的人既不是老伴又不是儿女,而是这3个人

    ​知天命的年头就会意识到固有的认知未必是真实的认知,固有的认知就会经受实践的检验,是不是真知就会见分晓. 一.无论亲生的哥哥姐姐还是亲生的弟弟妹妹都是最亲的人 什么才叫最亲的人?最亲的人就是小时候的陪 ...

  • 78岁老人坦言:即使儿女双全,想要晚年生活过得好还得靠手里的钱

    原创2021-08-02 17:22 · 华贵禅心 老话说:养儿防老.有儿子的老人,就能够享受到晚年的天伦之乐和幸福生活.也许,这曾是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的憧憬. 现实生活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不仅没 ...

  • 义津往事(20) | 故乡的老味道

    故乡的老味道 作者:许芳林 故乡的老味道,就是小时候的味道,记忆中的味道.它,游走在普通人的生活里,又活跃于喜宴酒林之中,还摆在亲朋好友盛情的餐桌上--这种味道让人梦魂牵绕,无论走向何方,它都陪伴左右 ...

  •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播音:许光昶|配乐:燕子 义津街的老茶馆 作者:许芳林 每天,当小镇从朦胧睡梦中醒来,首先登场的就是茶馆了. 义津的茶馆在合作化前,有好多家.最著名的就是上街的陈开坊和吴临元家,中街的吴兴阳和下街的曹 ...

  • 义津往事|先让,我最美的第二故乡

    我和先让村结缘是在和老伴结婚之前就开始了.因为继母是先让村人,先让村有她的许多亲戚,其中和二姨妈(吴照宽)家来往最为密切. 大约十二三岁时的样子,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到先让村的二姨妈家待上几天,除品尝小 ...

  • 义津往事(13)|故乡鱼多

    鱼,是义津又一道靓丽的风景. 忘记了义津的鱼,就不能算正宗的义津人. 在我的记忆里,义津街上的鱼总是很多很多,特别是下半年,鱼多得常常都压断了街. 试问义津鱼从哪里来?答案很简单,源自周围一汪清波里. ...

  • 义津往事(14)|故乡端午节的龙船

    咚咚锵,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每到端午节,我就想起故乡义津那划龙船的锣鼓. 端午节,义津也和其他地方一样,粽子飘香,艾草遍布,雄黄酒醉人,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小镇呈现在一派繁忙祥和的热闹气氛之中.而 ...

  • 义津往事(15)|父亲的黄烟

    作者提供的父亲照片 父亲的黄烟 --谨以此文纪念天堂里的父亲 作者:许芳林 听父亲说,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大约十四五岁的时候,他便被大伯带到桐城县的孔城镇,学做刨黄烟. 孔城到老家义津镇,大约有四十多里 ...

  • 义津往事(16) | 故乡的小猪贩子

    各位朋友,您还记得故乡挑小猪的吗?他们那卖小猪的吆喝声,也曾是故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小时候,家里每年都养猪,年一过完,继母必买一头小猪回家,精心喂养,比伺候儿子还用心周到.惹得我和妹经常嫉妒,我们的待 ...

  • 义津往事(11)|三月三,蒿子粑

    钱华萍 供图 三月三,蒿子粑 作者:许芳林 小时候,听大人们说,三月三,是鬼节.这天只有吃蒿子粑,才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至于为什么,那我就不知道了. 难怪正月一过,义津的家家户户,都纷纷借磨子,磨点 ...

  • 义津往事(10) |我见过两种不一样的大兵

    义津往事(1)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街的老茶馆 义津往事(2) | 枞阳方言广播:小镇故事 义津往事(3) | 枞阳方言广播:老伴吴裁缝  义津往事(4) | 枞阳方言广播:义津的黄梅戏 义津往事( ...